外语教学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2023-09-21 22:21:57李慧超高鹏宇李雅君
科学咨询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中华

李慧超,高鹏宇,李雅君

(1.江苏师范大学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2.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象和国际社会对它的舆论评价,是指世界对一个国家的整体认知和印象,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1]。国家形象是涉及地理、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宗教和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基于国内外受众所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看法和印象。国家形象是软硬实力的综合体现,是最高层级的国家软实力[2]。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各国十分重视国家形象的构建。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他国的国家形象,避免成为西方文化的奴隶,要提高学生维护、宣传并提升本国国家形象的能力。

一、外语教学与国家形象意识

国家形象意识是人们自觉和自愿地维护、尊重、传播并且提升国家形象的意识和态度[1]。其核心是公民对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感。因此,盲目崇拜他国及其文化、贬低本国以及本国文化,或者对本国文化的过分自信、盲目自大都是不可取的态度,不利于本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传授,而且其本质更是对他国国情文化、思维方式、民俗风情、价值观的了解,以及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理性地引导学生对待和学习他国的文化,正确认识其国家形象。

(一)科学、批判地认识他国的国家形象

科技迅猛发展,网络十分发达,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很容易接触到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国外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学生要提高政治性和思想性,避免落入他国的“文化陷阱”。首先,学生需要理性看待和认识他国形象。学生要保持头脑清醒,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他国文化,从历史的角度客观辩证地分析西方国家进入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的原因[1],既不全面排斥他国文化,也不过分夸赞他国文化,需要把握合适的度。其次,学生要批判地认识他国国家形象。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科学、批判和辩证的思维去认识他国的国家形象。学生要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对所有事物都一分为二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学习其优秀文化。对于不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学生要将其摒弃。

(二)认清本国的综合优势

在外语学习中,学生要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认清本国的综合优势。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基石。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并贡献于世界。中国文化的显著优势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保障。

二、外语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一)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具有多重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思想、教育意义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力的思想武器,是治国理政的科学依据,可以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世界了解中国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消除对中国的误解。教师要大力弘扬富有传统特色且兼具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二)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我国教育之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把立德树人置于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明确规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立的“德”[3]。

在全球化背景下,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看待其他国家的形象,构建正确的本国国家形象,引导青年学生肩负起时代和国家赋予的重任。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要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对时代新人的要求之一即要有民族自信。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华儿女和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坚定信念。

从国家形象的概念中不难看出,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可以增强民众的爱国情感和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4]。例如,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我们通过精心地组织和举办赛事,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美食,让各国运动健儿乐在其中。我们构建了良好的中国形象使世界对当今的中国有了新的认识。

(四)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纵观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之后,提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重要观点[5],这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是多样的,但不绝对是相斥和对抗的。相反,他们之间互相融通、互相借鉴,不同国家的人民可以相互理解、包容。平等相待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基础,那些渲染西方文明优越、贬低其他文明的价值观是不能被接受的。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他国形象、树立良好的本国国家形象。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谦虚,积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5],以期求得共同发展、构建和平世界。

三、在外语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途径

(一)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学的主体,是积极守护中国形象的重要角色。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以立德树人为航向,坚守意识形态的阵地,确保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偏航”。外语教师要具备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坚决维护中国国家形象,有义务和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笔者对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发现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特别是归国教师群体,他们对当前中国的政治、政策和传统文化都不太了解,缺少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意识。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等。

(二)运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

外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日常学习中接触较多的资源,因此,学校要努力加强对外语教材的思想意识把关。在选择外语教材时,学校要避免选择那些大力宣扬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教材。对于那些隐形诋毁我国国家形象的教材,学校更要弃之。同时,我国的外语教材建设要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宣传伟大的中国梦。学校选择的教材要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要体现我国在世界舞台的立场和作用,要彰显炎黄精神与中国风貌,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明大国的形象[6]。

(三)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维护本国国家形象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强调语言对象国的文化输入,而忽视了我们本民族文化的输出,这是片面的教学理念。当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外语教学更应强调本土文化的输出,进而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中外文化对比意识,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本领。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使学生自觉承担起讲解中国故事的任务,向世界宣传优秀的中国文化,认清本国的综合优势。

(四)培养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应秉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把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构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5]。世界各个国家一律平等,要建立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肯定他国的优秀文化和长处,也要努力构建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以便世界人民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和我们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既是落实新时代外语人才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国家形象意识的重要一环。

四、结束语

总之,外语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任务应当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谨防他国对中国的过分赞美。对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用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他国国家形象。同时,我们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相较于“他塑”,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塑”。我们要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用外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和中国软实力。在外语教学中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教师要在外语教材建设中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培养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维护国家利益。学生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意识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其外语学习的良方,是新时代外语人才责任与担当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中华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