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树军 赵书国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吉化第六小学
“我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和“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家长?”这两个问题,长久地困扰着很多家长。其实,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要先知晓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都存有误区,家长教育孩子之前,要想好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或者说,弄明白家庭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如今,多数家长都秉持着一个信念——不能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又该如何奔跑?跑向何处呢?这是家庭教育的目标性问题。
每个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这一职业没有“资格证”,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感到茫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为了让自家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不少家长的育人目的开始功利化,“见风使舵”式的家庭教育比比皆是。上早教班、学习艺术特长、上补习班……教育的初衷逐渐被忽视,孩子成绩好了满心自豪,成绩低了攀比焦虑,每一个看似一步不落的“问心无愧”,实则都是“自食恶果”,既为难了孩子,更为难了自己。
那么,家庭教育要怎样找好方向,在“狂风巨浪”中坚守航线呢?
在家庭教育的航线中,首要坚守的就是“爱”这条主线。“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共有的价值,也是公共道德的基础,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美好的精神品质。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的眼中才会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并非盲目的,它恰恰使人的眼睛明亮。”“升华、实现潜能、成为自己,是爱的三个维度。”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继而才能有爱家乡、爱祖国的能力。一个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爱的拥有者和传播者,阳光的、健康的和善良的种子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家庭中“爱”的教育既包括父母对孩子无私且包容的爱,也包括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父母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现“爱”的代际传递。其实,家庭教育是一项综合建设,观念和意识是基础,其中就包含着情感的关爱和爱的能力的熏陶。
学校培养学生的出发点也源于“爱”。只有家长感受到学校对孩子的爱、老师对孩子的关怀,减少了心中许多不必要的杂念,才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1919 年,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文章主谈家庭改革,其中提到“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教育孩子应该有3 个步骤,即“理解”“指导”“解放”,做到“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每个孩子都是“即我非我”的独立个体,他们不是家长的复制品,也不是家长的“补充说明”。我们回到开篇提出的两个问题上,有的家长学历不高,就期待孩子学历高;有的家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苦难,就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于是,过分紧张的逼迫学习状态和溺爱娇惯的放任方式,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偏科”了,不健全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失去了方向。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教会孩子懂得感恩,是父母的责任。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父母管教好,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未来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被社会管教。家长要明白,在家庭教育中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家庭教育永远不能迷失方向。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把孩子培养送进好的学校,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殊不知,升学只是孩子成长过程的环节之一,既不是结果,也不是终点,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并形成良好的人格,让孩子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家庭教育是一项以爱为前提,有方向、不迷失的终身事业。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也要重视家教,同时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有义务、有责任与教师携手,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既有学识又有素质的健康的人。教师与家长在达成共育的道路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家校双方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家校真正意义上地形成教育合力。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很了解孩子,但是你了解的可能只是你认知以内的孩子,或者说是家里的孩子,而学校里的孩子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因此,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起到指导作用,而这种指导作用要落实在几个方面。
首先,学校要让家长了解、认识自己的孩子。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家长了解校园生活环境下的孩子是什么样子,这样能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表现和能力;让家长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的管理方法和信息,了解学习的教育理念。只有家长理解学校,与学校形成共识,在家庭教育中不与学校相悖,家校共育才能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达到“1+1 >2”的教育效果。
其次,家庭教育的主体不只是孩子,家长也需要与时俱进,增强学习能力,以获取更丰富的家教知识。学校可以请教育领域的专家为家长提供理论知识讲座,并为有困难的家长提供可操作的方式、方法,让家长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完善家庭教育。
当我们找准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就会知道,在孩子年复一年的成长背后,家长亦在不断成长。想要培养独立、自主、优秀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把自己变得更好。只有懂得以身作则的家长,才能铸就孩子更远大的未来。就像鲁迅先生所言:“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百年回响,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