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态势分析

2023-09-20 06:18金轶伟朱碧纯陈秋夏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种植业农林专利申请

金轶伟 朱碧纯 郑 坚 陈秋夏

(1.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瓯海科创中心 浙江温州 325005;2.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浙江温州 325035)

党的二十大报告擎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蓝图。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面向2035 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抓手[1]。

围绕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 学术界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积极探索。 贾雯晴等对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2],王宁等对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了探讨[3]。 此外,农业知识产权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资源,而专利是农业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 专利信息计量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无土栽培、农业机械[4-5]等农业相关领域, 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研发领域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等,是当前信息情报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成果转让许可的整体情况、类型、研发主体和技术领域分布等,从多维度分析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关键问题和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提供借鉴。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以农林种植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国际专利分类(IPC)号中没有特定的专利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按农林种植业所属的学科范围, 同时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 选取IPC 分类号为A01C 种植、A01G 园艺、A01H 新植物等农林种植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以专利的转让和许可数据来反映该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 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本次专利检索分析基于PatSnap 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作为数据源。 在PatSnap 数据库中检索2013-2022 年间全球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数据。检索条件: IPC:(A01C OR A01G OR A01H)发生转让或许可的专利, 检索后按简单同族专利进行去重。 利用PatSnap 数据库的专利分析平台和Excel 分析软件对农林种植业领域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对专利申请量、转化量、转化专利类型、转化主体等指标进行分析, 揭示农林种植业领域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发展态势等。

2 数据处理和分析

2.1 专利申请量和转化量分析

专利申请总量能够体现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强弱。2013-2018 年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申请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尤其是2015-2017 年增幅较大,处于快速发展期,可能受国家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影响,专利作为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方式, 受到各大科研机构高度重视;2018-2019 年专利在空前增长后受宏观调控,申请增幅减小,而后在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利申请迅速拉升并于2020 年达到峰值。2021 年以来显示申请数量下降, 可能由于专利申请到公开最长有18 个月迟滞,截至检索日尚有部分专利申请未公开,不表示申请量骤减。

进一步对专利转化量进行分析, 最终农林种植业领域满足科技成果转化条件的专利有28 233 项,其中转让26 536 项, 许可1 994 项, 最大转化量为8.83%。 专利转化趋势与专利申请量趋势轨迹基本一致,可见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转化整体上存在“多而不优”的局面,转化量较低,大量的专利申请带动着专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各地需加强宏观政策调控降低“无效”专利比例,促动专利整体质量提升(图1)。

图1 2013-2022 年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申请转化趋势

2.2 专利转化类型分析

农林种植业领域近10 年的转化专利以发明专利居多,占比59.44%。 数据统计表明,2013-2018 年发明专利转化数量基本持平, 近两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图2),而实用新型专利转化数量快速增长。 可能因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周期短,一般8~12 个月就能授权,而发明专利需要实质性审查,一般要2~3 年才能授权有关。 实用新型专利转化成为农林种植业领域近年来转化成功的主要类型。

图2 2013-2022 年种植领域发生转化的专利类型分布情况

2.3 专利转化活跃地区分析

专利申请总量能够体现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强弱。 对国内种植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进行统计, 江苏省是国内种植领域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申请量为54 720 项,其对农林种植业领域的发展比较重视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与江苏是农业大省和重视知识产权战略部署的精神相符合。 其次是浙江省, 在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在全国排第3 名,转化率在全国排名第二(表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利于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表1 种植业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及转化量活跃地区TOP10

2.4 专利转化主体分析

对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转化申请人按专利总数进行排序,排名前10 位的申请人见表2。从表2 可以看出,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利研发能力排名第一,科研实力较强,是农林种植业领域创新的主力。 国内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占据专利转化主体的1/2,而国际申请主体均为企业。 进一步分析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创新实力,前4 位的申请人中,仅南京林业大学为中国机构,其余均为国外企业。 说明国外企业的科研实力较强且重视技术应用, 国内仅1 家企业入围且排名相对靠后, 国内农林种植业领域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涉及农林种植业的企业专利成果转化的比例很低, 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亟需提升。

表2 农林种植业领域专利转化主体TOP10

2.5 专利转化技术领域分析

近十年来农林种植业领域转化专利约30%都集中在A01G9、A01G31(容器、促成温床或温室栽培;无土栽培)领域,表明该领域竞争激烈,是研究的重点领域。 其次是灌溉施液肥等专用设备,涉及A01G25(施液肥的专用设备或装置;喷嘴或排水管、喷洒设备)(表3)。 由此可以看出,在温室或无土栽培、浇水设备或装置等方面市场需求广阔。

表3 种植业领域专利转化技术领域TOP10

农林种植业成果转化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园林绿化、 灌溉装置、 支撑架、 支撑杆、 支撑板、 施肥装置、农作物、播种机、固定板、农业机械等(图3)。当前, 上述领域市场需求量大, 相关专利成果转化率高。

图3 2013-2022 年农林种植业领域转化专利技术热词

3 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创新主体错位,科研成果成熟度不够

通过调查发现, 国内仅南京林业大学在农林种植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占主导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是阿玛松农业机械公司等国际龙头企业,是农林种植业领域的主力军。

进一步分析显示, 国内的创新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 与生产实际密切挂钩的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而国际上农林种植业领域的创新主体以企业为主,国内市场存在创新主体错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等情况。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大多是实验室成果,偏前沿、偏基础、偏理论,难以直接形成成套技术、成型装备、成熟产品、成熟工艺路线(工艺包)等,与市场所需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有较大距离[6]。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如果缺乏特定行业背景、具体领域企业的需求引领,研究方向和内容广泛,研究成果距离直接应用有很长的路要走。

3.2 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纵观农林种植业领域,江苏省在专利申请量、转化率等方面居于全国范围整体相对超前水平。 江苏是农业大省,且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部署,相继出台《关于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发展。

政策的扶持及充足的科技资金投入是保障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 但当前,大部分地区在农业科技发展经费保障方面存在投入总量不足、投入强度不高、科研经费增长速度缓慢等突出问题。并且绝大多数的资金投入都集中在农业科技的研发阶段,而中试、成果应用和产业化转移等阶段的资金投入则远远不足, 造成不少科技创新成果在研发阶段停滞不前,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政府扶持资金仍然是当前农林种植业领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主要资金来源, 对于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不够。

3.3 科技创新技术优势不够明显, 与市场需求缺乏有效衔接

专利的研发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国家专利局《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消除不以保护知识产权、 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低质量专利研发。 从当前申请情况和转化率来看,农林种植业领域成果转化专利主要集中在园林绿化、 灌溉装置方面,而无土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尚不能满足快速迭代升级的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布局狭窄,成果转化率较低。

4 提高农林种植业领域成果转化的策略

4.1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加强农林种植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管理部门会商机制, 强化科技、产业部门协调联动,探索“产业部门出题、科技部门接题、创新主体解题、市场主体验题”的项目闭环管理方式,畅通农业科技项目发现和成果递交途径,加快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 完善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加速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提升科研攻关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优化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项目“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明晰职责分工,规范资金使用,激发创新动能。

4.2 加大农林种植业科研资金保障, 确保成果有效供给

政府适当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资金投入, 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科技项目招标和资助计划等。 同时激励企业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的主动性, 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农业企业直接补贴和免税政策向科技创新补贴激励政策转变,吸引企业和投资机构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推动各类科技计划、平台、人才项目进一步向农业领域倾斜。

4.3 搭建农林种植业信息平台, 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建设农林种植业信息的供需平台, 在平台发布栽培、肥水、植物保护等权威信息,用信息平台来打破行业信息壁垒。 通过平台来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流程、转化思路、转化方向进行宣传,并且规范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每一个细节。 将规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全面普及与应用, 更能够在整体上提升技术的成熟度, 以此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7]。

4.4 量化成果转化评价指标,兼顾社会经济效益

在农林种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过程中,需要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8]。 首先要对技术成果的成熟度来进行评价,如农产品的投入比重、投入成本、技术应用成本等, 通过量化的数据从转化的供给层面来进行考核; 其次要对成果转化的多元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科技成果对市场、对农业产业、对社会大众等方面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农业农村管理部门也能够选择更有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市场投入; 最后要对转化成果的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基于应用效果考评的视角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程度进行全面的评析, 提高农林种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种植业农林专利申请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种植业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