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碧霞
(浦城县文化馆,福建 南平 353400)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价值,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逐渐产生的一类重要文化遗产,随着时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且其逐渐以鲜明的时代感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产生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但由于受到现代化生活的影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了破坏和不利影响,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业化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如何从产业化视角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简称作非遗,主要是各族人民在发展中世代相传且是其以文化遗产为基础呈现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或者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关联的一些实物与场所,但更多是一些精神文化的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含有五个类别:一是表演形式,比如民间舞蹈、京剧豫剧各类戏曲、传唱的歌谣等;二是口头传说与表达的事物,也包括一些非遗的媒介语言和文字;三是手工制作的技术,比如陶瓷烧制技艺(福建建盏、宜兴紫砂陶)、木雕、民间剪纸、刺绣等;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五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1]。
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性,利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存储设备等可以对非遗进行“录入”“保存”和“备份”等处理,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其出现丢失,提高其保护的安全性。我国地大物博,并且有着悠久历史,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国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非遗保护,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例如非遗保护项目的内容越来越多,参与其中的人员也随之增加,新时代下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开始觉醒,种种条件与推动因素促进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2]。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为更好的展开保护工作,便从产业化视角入手,将非遗保护工作转变为产业,实现经济收益,并反哺于保护工作中,持续扩大规模与强化保护工作,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非遗影响力及传播力,强化人们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
所谓“产业化”,则是以市场经济环境为基础,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获取,通过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或者高质量的管理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品牌化和系统化的经营管理及组织机构形式,它具有着显著的市场属性及经济性质。产业化是动态性的,换而言之便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利用市场管理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逐渐扩大产业的规模[3]。现阶段,从产业化角度来讲,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并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良好环境,这对非遗保护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其主要是通过各类艺术产品开展管理和经营活动,并获取相应的利润,比较常见的有书籍、电影等,而非遗产业化并非只是对该遗产价值进行保护,还有要将其价值转换为产品,进而获取利益,在此过程中还可宣扬非物质文化的内涵[4]。
浦城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在历史发展中,一代代勤劳智慧的浦城人民不断对自己地区的精神及物质文化进行传承,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西晋时期,即有大量人口迁徙入境,是中原地区文化入闽通道,并且因为浦城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诸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和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县共收集非遗线索5063条,调查项目1033个。目前,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浦城剪纸”1项,福建省代表性项目“浦城闽派古琴”“传子木偶”“丹桂茶制作技艺”“浦城包酒制作技艺”“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5项,市级代表性项目5项,县级28项。其中浦城剪纸、大口窑青白瓷的产业化发展优势较为突出。
2022年2月16日,“让世界看见‘福文化’”——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中国城市形象系列线上观光采访活动”走进福建站,这次全英文的直播互动,让世界各国云端感受“福”文化魅力。国家非遗浦城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周冬梅带着作品《五福临门》精彩亮相(见图1),五个憨态可掬的剪纸“冰墩墩”带着风格各异、字体不同的“福”字为冬奥加油,向世界展示浦城剪纸技艺。
图1 《五福临门》剪纸
在浦城,剪纸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晋时期,剪纸是中原地区的士族到浦城而逐渐引入,并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后通过唐代、宋代发展逐渐成熟,到元代和明代得到繁荣发展,一直到清代时,其艺术已经达到鼎盛的状态,且呈现出具有中原地区文化和闽越地区文明的综合艺术特点。同时,浦城剪纸不仅有北方地区文化中的粗犷、淳厚和拙朴,而且还有南方地区文化的细腻、纤巧和秀气,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在明清时期,其剪纸发展实现了“礼品花”的创新,且对江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礼品花”的剪纸发展具有很大影响,这也奠定其在我国剪纸史中的地位[5]。浦城剪纸具有诸多的特点,总结为“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以字组画”“图型和装饰对象较为相似,且是方圆型”“有图有意、有意寓吉祥”“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花样古老、代代相传”等[6]。
浦城剪纸经过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古老技法与纹饰特点一直流传至今属实不易。在封建社会中,剪纸艺术被评为雕虫小艺登不得大雅之台,因此很多剪纸艺术家寂寂无名,无人树碑立传。针对这点浦城县文化馆开始整顿档案,收集剪纸艺术家的信息,另外特别注重其代表作品的原件保存,以便能够流传。2014年,浦城剪纸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在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古老剪纸技艺与生活文创产品、农产品包装、餐饮企业等进行“跨界”融合,研发出系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剪纸文创产品,推动浦城剪纸文创产业的发展。
大口窑位于浦城县水北街黄碧村,又称大巧窑、大考窑,出现于北宋中晚期,于南宋时期兴盛,据记载有36个窑。1958年南平专区文物普查队发现,1961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堆积范围约5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4米,包含大量的支圈托座和瓷器残片。已暴露的窑基坐东北朝西南,依山坡建筑,长100多米,龙窑结构。产品以青白釉为大宗,兼烧青釉、酱釉、黑釉及釉下褐彩、绿彩等。胎骨白色,细结致密,釉色明澈丽洁,花纹光彩见影,称为青白,“假玉器”,又名影青瓷。装饰手法有模印、刻划等,构图简洁,风格典雅,题材丰富,色彩徇丽多彩。器物造型以轻盈秀丽、小巧玲珑见长。品种丰富多彩,从日用生活器皿到妇女梳妆用具,从文房用品到动物玩具,再到随葬冥品等应有尽有。其青白瓷产品主要有碗、盘、碟、洗、罐、执壶、水注、瓶、盒、炉、灯盏以及雕塑玩具狗、猴、蛙、狮和印章等。大口窑的产品具有纹饰生动娟秀、质地冰肌玉骨等特点,很快便树立品牌,在海外也具有较大的市场。2022年,“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批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当地积极探索市场化道路,开设面向各年龄段市民的陶瓷培训课程,搭建青年艺术家创业平台,开通网络直播,融合文旅元素发展大口窑青白瓷项目参观景点,建设青白瓷展厅展示中国陶瓷发展历史和大口窑青白瓷制作特色,促进大口窑青白瓷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和市场经济、市场环境有密切关系,本质来讲产业化也是市场化,将某领域、某组织转换为可盈利的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从产业化视角来看,需要把握好非遗保护与产业化间的关联。基于产业化出发,要合理、有计划的开发非遗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促进非遗影响力的提升,促进对其更好保护与传承[7]。地区相关部门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及职能,做好非遗保护和产业化发展的指导与监督,将非遗保护工作为前提,进行后续的产业化开发计划。例如目前开发非遗的主要领域为旅游产业,借助非遗的产品和聚集地对旅游进行开发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文旅局、文化馆在非遗保护中作为主导,要结合非遗保护的必要性和需求,指导非遗保护产业化发展,避免旅游业在开发中造成非遗破坏或者不利影响。
在对非遗保护的产业化发展中,要从市场环境出发,结合视角情况做好非遗市场化评估及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各方相关利益部门做好沟通和联动,定期开展研讨会或者总结会,对产业化中的非遗保护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做出评估结论,并对非文化遗产开发的全流程进行检测。发现超标行为即可进行制止,若已存在超出标准的开发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重大损害情况下可进一步追究其责任。
在产业化发展下,要以非遗保护工作为前提,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还要探索和创新发展路径,仅仅借助传统档案信息的保管,无法实现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将其真正的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常驻客,才可以让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解的动力,进而对非遗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由于非遗是一个包括生态环境、传承谱系的综合体系,在保护中要有大局观,要能够统领全局,不能对其体系进行独立或者割裂,要充分认识到非遗产业化的发展是一个缓慢且持久的过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进程,则需要结合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及市场发展趋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定的创新。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来完成此工作,可确保不会丢失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内涵、魅力,追求“本真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非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且是我国人民生活和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在产业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目前非遗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想要更好实现非遗保护及持续发展,就需要正视产业化发展下的非遗保护现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这对延续历史文脉和建设文化强国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