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种子”内力生长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研究

2023-09-20 04:06曹永鸣苏君阳李泽林赵茜王岩逄亚楠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问题的提出综合评价种子

曹永鸣 苏君阳 李泽林 赵茜 王岩 逄亚楠

摘要:本研究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综合素质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内部动机缺乏等问题,构建了由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机制与评价支持平台四个系统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型,形成了“五育七维六力”融合的综合评价内容体系,涵盖了七个维度的114个评价指标和指向“种子”内力生长的628个观测点,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动态可视化“小种子de数据脑”平台,创新了基于数字社群的场景化多元评价方式,搭建了集教、学、评于一体的智能化评价支持系统。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篇。成果在义务教育评价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内力生长;综合评价;小种子de数据脑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等要求,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不断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但在评价改革中一直存在着难以破解的掣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理念缺乏儿童立场;二是评价内容结构失衡;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四是评价方法手段落后。学生评价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学校要落实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关键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构建学生综合评价的理论体系与评价内容体系;二是构建集成化、智能化的数据基座;三是形成全新的现代学校治理机制。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学生评价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自2001年第八次课程改革,历经十年课程建设为学生评价形成了有力奠基。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学校开始推进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办学探索,确定了学生评价的核心目的。2012年凝练“种子”教育评价理念,并围绕“种子”内力激发全面实施学生综合评价研究与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厚植“种子”内力评价的文化与课程土壤(2012年9月-2015年9月)

评价改进始于观念和理念的更新,更是关系的重构与调整。针对已有评价的片面性、表面化等问题,首先,从评价文化出发,营造促动学生内生动力的评价生态系统。该阶段提出了种子内力评价的理念,把教育看作农业,把教师视为农人,把学生喻为种子。强调学生作为“种子”天生具备的自我发展和探索的内驱力,强调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值”和“获得”;从“校园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家校文化、管理效能文化”六板块凝练学校文化,建立评价利益相关群体参与的评价环境,营造促动学生内力生长的评价生态支持系统。其次,从评价内容和方式改进出发,以课程改进为基础对学生素养开展全面评价。通过“特长教育的校本课程1.0版本———特色教育的营养餐课程2.0版本———特质养成的种子课程3.0版本”的迭代升级,凝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要求,结合国内外学生发展指标分析,确定种子内力评价的基本内容。最后,建立“幸福种子六项核心竞争力”和“幸福种子的40个我能行”等评价标准,开发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成长档案袋等个性化评价工具,为评价奠定深厚的课程土壤。

第二阶段:“种子”内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2015年9月-2018年9月)

针对评价繁多、散乱、多头的问题,加强整合、提升便捷性,开展综合评价探索。首先,将评价融入学校治理,并在第四代评估理念指导下,系统地、全面地开展顶层设计[1]。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系统化讨论和设计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引领教师关注学校发展,促进评价与发展紧密结合。关注每名学生的素养发展,关注班级的进步趋势、学年校区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其次,围绕有效培养与激发学生内力问题,从学生发展整体性角度对评价内容体系进行系统建构与完善。改进对学生素养评价的碎片化问题,实施系统化清理,以学生“内生力、内动力、内驱力、内定力、内省力、内核力”六方面内力为维度,经由多轮德尔菲法的专家咨询,研制符合儿童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和表现性评价内容。最后,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将评价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实现评价的无感化,开发多元评价方式。针对档案袋评价不精确、不科学的问题,组织骨干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专家,开发高水平的当堂测试题目,研发“乐学卡”等信息化检测方法。评价操作更加简单,避免了大规模、准备式的结果评价,减轻教师评价负担和学生备考压力。

第三阶段:“种子”内力综合评价体系的迭代升级(2018年9月-2022年9月)

为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质量、深化综合评价,将评价工具集成升级为用户友好的智慧平台。首先,升级多元协同评价,搭建了“小种子de数据脑”平台,促进多主体深度参与。与信息技术专家、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共同调研,深入了解家长、学生、教师、社区等相关方面的教育困惑和评价需求,定位平台功能,确定平台数据收集框架;集成已有数据模块,将评价升级为多主体、多接口的评价整合平台及智能化数据处理平台“小种子de数据脑”[1]。在多元主体协商和协同下开展评价,形成对学生发展的整体性描述,解决工具繁多、整体性不足的问题。还开发了APP,面向家长、教师和学生开放,直观展示评价结果,方便收集数据。其次,升级情境性评价方式,综合使用多元评价形式,开展准确、轻量化的素养测评。进一步改进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将各年段的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化、场景化,组织国家课程教材平台专家,协同进行表现性测验设计,开发配套的評价应用场景,设计表现性任务和评价反馈机制,融入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发展、改进。最后,升级综合性评价反馈机制,深度挖掘“小种子de数据脑”过程性数据,改进教学和管理[2]。联合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利用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状况数据的深度挖掘,揭示和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进一步将学生发展的数据与学校管理状况关联分析,寻找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探寻学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及时反馈学校发展中痛点、堵点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2]。

三、成果主要内容

学校围绕种子内力激发,在十余年探索中创建了评价内容体系、方式体系、支持系统等,在整合、体系梳理中形成“种子”内力成长综合评价体系。

(一)“五育七维六力”融合的综合评价内容体系

为落实国家“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发掘学生内生动力,从学生“内生力、内动力、内驱力、内定力、内省力、内核力”六力培养目标出发,形成七维素养为一级指标、114个二级指标、628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体系。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性评价维度。评价内容强调五育融合,通过整合学科基础、跨学科、高阶素养,确定评价七个维度:道德素养、思维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劳动素养、创新素养、人际素养,并指向学生六方面内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整体性评价,最终落脚于学生“我是、我能、我变、我行、我持、我达”六个方面的自我发展。

2.打破学科、时空界限的个性化评价指标。强调学生发展的整体性,穿越教材边界、学科边界、学校边界、学区边界、社会/生活边界,将评价指标和观测点联结每个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如,对健康素养评价分为生理指标、学会、勤练、常赛四部分。生理指标含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睡眠、营养均衡等;学会指标含广播操、抽冰尜等7个项目;勤练含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5个项目;常赛含足球、冰球、速滑等8个项目。

3.纵横交错、贯通融合的网络化指标体系。从国家课程、多元能力发展、内生动力等角度建构的五育、七维、六力及评价指标和观测点互联互通。六种内力是隐性的评价点,作为培养目标与学生素养发展联结,与五育和七维融合。如,劳动素养评价指向劳动教育,从校园劳动、居家劳动、社会劳动实践三方面,凝练形成“劳动教育清单———幸福种子不可不会的60件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布在每一个学年段,每一项劳动技能都有三个等级的评价细则,衡量劳动技能的学习、劳动技能的练习、劳动技能掌握的程度,最终以六力指标形成自我认知,由外力驱动转为内力发展。

(二)基于数字社群建构的场景化多元评价方式体系

“种子”内力评价不完全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从学生个性化选择出发,融入社群化情境,通过学评融合的交互性智能平台———“小种子de数据脑”,形成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文化。

1.学评融合的日常无感化评价系统。将评价融入日常化情境,强调学习的持续性和累积性,将大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分解为小目标,融入每天学习中,并加以评价。如设置“日精月进”板块,语文学科每天设置晨读,在学期“阅读晋级”的“五段十级”活动中进行阶段性评价;数学学科开展“每日热身”计算及每月“计算小能手”进阶活动,提升计算和阅读能力。

2.追踪学生进步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小种子de数据脑”收集学生的日常表现、课程参与、作业作品等过程性材料,描绘每个学生的发展轨迹,呈现学生在七维素养和发展指标上的变化情况,形成个性化的电子发展档案。如指向艺术素养的“我型我秀”板块,收集了学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作品,直观展现学生艺术素养发展情况。

3.融入真实情境的表现性评价系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基于情境化的、挑战性任务,通过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多方式,实时追踪学生在运动、阅读、自主管理、问题解决、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素养养成。如设置“6+N”多元化评价应用场景,含基础型场景6项:一点一滴、日精月进、持之以恒、能工巧匠、我型我秀、外圆内方,以及扩展型应用场景N项:研学足迹、AI运动、爱眼护理、青山绿水、种植养殖、垃圾分类、自主规划、任务盲盒等。

4.趣味化的过程性游戏评价系统。使用设计智能化的任务方式,促动学生学习。如设置“AI跳绳”,为学生跳绳自动计数,进行评价和奖励,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体能训练,在长时间追踪中开展发展性评价。设置任务盲盒评价场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人的关照更加立体、多元、全面、指向全人。

(三)“教———学———评”一体、“家———校———社”协同的智能化评价支持系统

“小种子de数据脑”拥有强大的作业布置、数据收集、数据展示和反馈系统,通过搭建“小种子de数据脑”数据中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无感沉淀,自动形成丰富、清晰、多维度的学校数据资源,并能进行及时分析、诊断、预警、监控、评价、反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3]。

1.持续更新的、促进评价减负的轻量化作业系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把关,确定标准化测试题目并随时更新的“日清”板块,将其嵌入课堂教学最后5分钟,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优化课堂练习,促进作业提质减负,精准发现教与学的问题,从而实现了诊断的无死角化。

2.家———校———社有效协同的即时性数据收集系统。响应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规定,将家庭、社区纳入评价过程,由校内校外多主体进行数据收集,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3]。如睡眠管理可接入学生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即时收集数据。AI智能阅读测评体系接入超星校园阅读系统,即时收集各年级学生的整本书分级阅读情况,针对个人、班级和学校生成分析报告,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

3.可视化、个性化的评价结果展示系统。使用童趣化的评价结果与展现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叶、花、果”。在每个评价周期里,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奖励不同数量的叶子,由叶子换成花,由花换成果实,并在五育、七维、六力上形成评价雷达图。有突出表現的学生,可通过兑换建立点亮“勋章墙”上属于自己的“明眸勋章”“巧匠勋章”等十类勋章制度。

4.融入学校治理的数据挖掘和全面反馈系统。通过数据挖掘,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如通过对学生发展档案的分析,确定学生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开展深度数据挖掘,发现哪些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是有效的或是低效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进,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应用效果

综合评价改革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经验与范例,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校与推广校办学行动主体的评价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改善了学校评价与育人环境生态,提升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该项成果获得了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改革成果得到了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高度认可,为《总体方案》落地落实提供了典型的成功经验与范例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主办的《教育工作情况》第52期以《制定劳动教育清单,让“幸福种子”发芽开花》为题,对哈尔滨市花园小学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简报从规划清单、课程体系、劳动工坊、家校共育四个方面对学校综合评价改革经验与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与介绍。学校为今后全国各地中小学进一步深入推进《总体方案》落地落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重要参考,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探索综合性评价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二)在省内一些地市、区县得到了高度认可与广泛、深入地应用,提升了一些区县整体办学质量,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綜合评价改革体系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批示,由秘书组转发全省所辖各市(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秘书组。简报下发后在省内产生了很大反响,在社会公众认知中逐渐形成了花园小学综合评价模式。

跃进小学是一所位于哈尔滨市城郊的薄弱校,2014年合并为花园小学哈西分校。在实施了综合评价改革以后,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家长合作等方面均进步显著。2019年学生在省市区等活动中就有1386人次获奖。2019年度在哈市中小学生编程大赛中获得市级奖项。2021年在全国“星阅读”活动中,学生有效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综合排名全国第一。木兰县柳河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薄弱校,应用了综合评价模式后,教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所获国家奖励从0项增至22项,省级奖励从1项增至12项。此综合评价模式先后辐射到2个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地级市与曹永鸣校长发展共同体等学校,其综合评价模式对区域内部学校课程建设和评价改革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助力了龙江教育评价能力和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

(三)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全体教师、学生与家长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提升了学校组织行动主体的评价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小种子de数据脑”综合评价平台的开发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了金字塔型课程体系的全面落实以及德、智、体、美、劳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2012-2018年,在学校没有实施综合评价之前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023项,省级奖励1246项。2017年实施综合评价至今,学生共获国家级奖励增长至1471项,省级奖励增长至1572项,增长率分别为43.79%与26.16%。其中,在获得的国家奖励中德育16项、体育34项、艺术778项、劳动16项,四项占比达94.09%。2017年至2019年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增长9.22个百分点,优良率提高了13.18个百分点。

在实施了综合评价改革以后,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创新学习试验学校、全国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文明建设单位、教育改革先进单位以及省科研先进单位等诸多相关荣誉称号。

(四)改善了学校评价与育人环境生态,内部治理结构与机制现代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综合评价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生态诉求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模型,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这种评价体系实施后为减轻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负担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转变了师生关系与亲子关系,使得学校评价与育人环境愈来愈生态化。

“小种子de数据脑”平台为教师、学生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以及家校协同共治、共育提供了可靠的平台基础。平台的应用克服了单一评价以及先前评价反馈不及时、不科学的弊端与局限,使得学校内部评价机制更加科学与完善,内部网络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M].秦霖,蒋燕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0-42.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

[3]吴重涵,张俊.制度化家校合作的内在动力、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十年家校合作实验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1(9).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问题的提出综合评价种子
桃种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