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全祥 张满成
摘 要: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引起了养猪业的高度关注。我国暴发非洲猪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导致疫情仍在国内呈散状、零星蔓延。规模化养猪基地和猪场,一旦暴发非洲猪瘟,会造成疫情的迅速扩散、猪群发性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探讨了基层动物防疫机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如何做好防控,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基层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4-0074-04
1 认识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
1.1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ASFV传播速度快,渠道广,范围大,传播媒介极为丰富,主要分为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以及气溶胶三种传播类型。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采食已被ASFV污染的物品或蚊虫叮咬后感染。短距离内的气溶胶、污染的饲料、泔水、栏舍、车辆、器具和衣物等均可造成间接传播。引进携带ASFV的种猪是病毒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管理感染的猪肉和其他猪源性产品(如泔水、饲料、栏舍等)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同时被ASFV污染的车辆及相关人员的远距离运输会进一步扩大病毒的传播。
1.2 流行病学
ASF的传染源主要为已发病或者携带ASFV的猪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此外,已污染的泔水、饲料、垫料、猪场设备、车辆等,携带ASFV的猪肉及其相关的肉制品,病死猪的组织及钝缘软蜱等均可成为间接传染源。猪是ASFV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哺乳动物不易感染该病毒。
1.3 ASF的临床症状
猪自然感染ASFV后的潜伏期一般为4~
19 d,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发病猪的临床症状上常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出血,可发生腹泻、呕吐、血便,偶见便秘,体温升高达41~42 ℃。发病猪往往在出现症状后1~4 d内死亡或未出现症状前死亡,ASFV的持续感染性容易导致康复猪再次成为病毒携带宿主。
1.4 ASF的剖检症状
发病猪临床剖检病变通常为可见脏器出血,而最急性型发病猪的剖检并无明显病变。剖检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脾脏、肾脏、心、肺等部位,如淋巴结增大、水肿以及整个淋巴结出血,形态类似于血块,切面可见大理石样变;脾脏显著肿大,一般情况下是正常脾的3~6倍,颜色变暗,质地变脆;肾脏、皮下、喉头表面斑点状出血;心包积液和体腔积水、腹水以及心脏表面(心外膜)、膀胱和肾脏(皮质和肾盂)存在出血点;肺可能出现充血、出血等表现,气管和支气管有泡沫,严重肺泡和间质性肺水肿。
1.5 ASF对养猪业的危害
ASFV传播迅速,目前尚无可防控的有效疫苗。若猪场出现了感染猪,需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若控制不当,ASF会扩大化,生猪大区域流通调运将会受限,影响生猪出栏及正常销售,增加猪场经济运行压力;生猪存栏量的增加且散养户的ASF疫情防控意识低下,极易造成局部地区疫情的传播流行;大范围的ASF会限制猪肉及相关产品、种猪、公猪精液的进出交易,最终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
2 做好ASF防控的主要措施
2.1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防控ASF的工作措施
2.1.1 加强ASF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
由于ASF是近年外来传染病,生猪散养户对该病的防控技术及感染途径认识不足,及时有效的宣传能够减少散养户的恐慌情绪,有利于疫情的防控。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可利用春秋动物集中免疫时间,对辖区内的散养户、屠宰场发放ASF防控告知书、明白纸,张贴ASF防控挂图,签订严禁使用泔水等餐厨垃圾饲喂生猪承诺书,通过多形式、多路径进行宣传培训,提高散养户的ASF防控意识。同时,基层防疫部门可开展日常讲座、短视频等新型宣传形式,对散养户进行ASF防控知识宣传,增强防控认识程度。此外,乡镇动物疫病防控人员可到户到场逐一宣传,针对性、实地性地指导散养户做好防疫措施。针对分散性村镇,乡镇站可划分片区,对乡村干部、猪场员工、生猪经济人开展宣讲培训,保证区域内畜牧养殖环节的基础防疫措施落到实处,保障从源头防控ASF。
2.1.2 严格落实分级监管责任,避免疫情发生
重点抓细落实分级监管责任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管理体系,形成部门乡镇齐抓共管的全员责任管理防疫大格局。一是严格落实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主体责任。成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驻村干部、村干部为成员的非洲猪瘟防控领导小组,细化责任清单,落实工作责任,统筹调配人才物,做到防疫人员到位、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强化落实部门监管主体责任。县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建立业务人员包乡责任制,做到行政与业务职责明确,密切配合,积级作为,打好组合拳。三是強化落实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落实规模化猪场(散养户)、屠宰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防疫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生猪及产品调运申报、环境消杀和车辆清洗、病死猪及产品无害化处理、企业自检等ASF防控措施。
2.1.3 强化猪场(散养户)疫情排查,防止疫情疏漏
目前,我国的基层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不足70%,仍存在着部分散养、小规模家庭饲养,而猪场(散养户)的动物防疫生物安全意识和防疫技术严重不足。所以,基层防疫部门组建专人队伍进行排查,依托村级防疫从业人员及防疫技术团队工作者以村为单位,对猪场生猪存栏、健康情况定期进行疫情排查,做到每个行政村内所有生猪3~5 d轮次排查一次。基层ASF排查工作需详实做到“村排查、镇汇总、县上报”。村级排查遵从“一查二看三不漏”原则,即查猪场(散养户)存栏、观察猪的健康状态,全面系统排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及时将排查情况反馈给乡镇负责人,乡镇汇总后进一步上报至县级防疫部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疫情排查监测体系,全方位掌握生猪饲养的动态信息,防止疫情的发生与传播。
2.1.4 强化检疫监督,落实检疫程序
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站需严格遵守并执行动物检疫监督法的有关要求与规定,对猪场(散养户)所售猪严格落实产地检疫等规定。检疫人员必须现场检疫,认真查看饲养档案,检查猪是否健康,必要时可现场采样,送至县兽医实验室检测,在确保猪健康无疫病的情况后出具检疫证明。政府部门应强化屠宰企业监管,严格进行屠宰检疫,督促落实屠宰企业的责任意识,针对待宰猪群采用ASF“批批采、头头检、全覆盖”的措施,从猪肉产品源头上阻断疫情。在特殊时期,可根据上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相关安排,在基层实施“外堵内防”的防控措施,拒绝外省市猪流入基层管理辖区,特别严格防控涉及ASF省市的猪输入。
2.1.5 加强日常检测排查与应急值班
基层兽医工作者要坚持做好日排查、日汇总、日上报,对辖区内规模化猪场(养殖区)重点管控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报告。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人员需对区域内规模化猪场以及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和无害公处理场等重点场所进行全覆盖、无死角、分时段的采样,及时将样本送至相关机构检测。针对重点饲养区域、关键环节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猪群,加强采样检测监测力度,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置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基层动物疫病防控部门需落实白天在岗、晚上值班的工作制度,做到岗位有人、信息畅通,对检测监测出的异常情况能够妥善有效处置。
2.1.6 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可追溯
充分发挥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队的职能,加大对违法违规调运生猪、无车辆备案手续调运、私屠滥宰等行为的办案查处力度,形成生猪调运车辆、人员、猪来源去向可查询可追溯的工作体系。
2.1.7 强化部门联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联合县农业农村、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单位,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对规模化猪场、生猪运输车辆、肉品超市和冷链物流等重点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及时采样检测,对发现的问题从严从重查处,一旦发现疫情,果断处置。
2.1.8 做好疫情上报与应急物资储备
在日常工作检测监测排查中,如发现疑似ASF疫情后,防疫人员要第一时间按相关规定对疑似疫情进行处置,按疫情防控管理程序及时上报,严格开展封锁、扑杀、消毒和无害化理等后续处置工作。后期对疫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判,做好后续消毒灭源工作。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前组建疫情应急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发生疫情后,能够迅速调配处置队伍及防疫物资应对疫情。
2.2 中小规模猪场防控ASF的主要方法
2.2.1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目前规模化饲养防控ASF的唯一有效手段。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能有效防控ASF,并降低其他疫病的发病风险,从而减少疫病预防保健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饲养管理成本,提高收入。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控制疫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做好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是管好猪,严把“三关”:引种关(严禁从疫区或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引)、隔离关、淘汰关(及时淘汰病、弱猪,对暴发传染病的栏舍无害化处置)。二是管好人,进出有序:防止场外闲杂人员、非场内人员[从事推销、货物配送、清粪、贩买猪(或肉)等事务的人员]不经消毒通道随意出入,更严禁进入生产区;场内兽医不得外出行医和外场出诊;猪场饲养员不得随意串舍串栋。三是管好车,路线分明:通勤、送料、运粪、转货、收猪等车辆按各自的规定行使路线及净道污道要求通行。四是管好物,物料无污染:对饲料、饮水、兽药、机械设备、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贮存、保管、使用。
2.2.3 注重场内卫生的管理,做到消杀灭源
要明确猪群、人员、车辆、饲料、垫料、防疫器材、生产工具、过道、猪舍内外场所等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物,采取最佳消毒方法,制定科学消毒程序,及时清理污物,实施彻底消毒措施。具备较好基础设施的猪场和散养户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特别做好空栏期的消毒,减少上下批次间病原体的传播和疫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灭蝇杀虫除鼠防鸟,定期清扫甲壳虫、蚊蝇、老鼠和野鸟生息繁衍的树木、水草、饲料库等环境,防止野鸟群集或筑巢、蚊蝇滋生、鼠害横行。使用捕蝇器、喷洒环丙氨嗪等药物防蝇灭甲虫,减少多种病原菌和寄生虫传播。
2.2.4 严格落实门禁制度,做好进出管理
猪场建立并执行严格的门禁出入管理制度,对外来人员严格控制并进行备案登记制度。科学设置外来人员出入通道,做到非必要不进场,若需进場,应严格更衣消毒。严禁外来车辆进出场区,所有场内生产车辆严格进出场清洗消杀。设置出猪通道、装猪台,禁止生猪返运车辆靠近和进入场区,特别是来自屠宰场的运输车,尽可能安排场内固定的专用生猪转运车辆。
2.2.5 配合县乡防疫部门做好检测排查
提高各级部门防控非洲猪瘟认识,积极配合基层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采样检测,严格实施日常检测排查措施。高标准化的规模化猪场或散养户应主动采样送样,及时进行检测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坚决防止ASF扩散蔓延。
3 小结
当前,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规模化猪场或散养户,需要强化疫情管控相关措施,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配备检测设备,切实抓细抓实防范举措,严控基层地区ASF疫情的大面积暴发,落实ASF防控工作,减少猪场和散养户的损失,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基层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