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先生轶事二三

2023-09-20 02:50□启
老年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印谱画谱佳话

□启 功

我认识齐白石先生时只有十七八岁,这时已向贾羲民先生学画,并由贾先生介绍向吴镜汀先生请教。对于齐先生的画,只听说是好,至于怎么好,应该怎么学,则是茫然无所知的。

齐先生早年刻苦学习的事,大家已经传述很多,在这里我想谈两件重要的文物,也就是齐先生刻苦用功的两件“物证”: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芥子园画谱》,一件是用油竹纸描的《二金蝶堂印谱》。那本画谱,没画上颜色,可见当时根据的底本并不是套版设色的善本。即那一种多次重翻的印本,先生描写的也一丝不苟,连那些枯笔破锋都不“走样”。这本,可惜当时已残缺不全。尤其令人惊叹的是那本赵之谦的印谱,我那时虽没见过多少印谱,但常看蘸印泥打印出来的印章,它们与用笔描成的有显著的差异,而宋元人用的墨印却完全没有见过。当我打开先生手描的那本印谱时,惊奇地、脱口而出地问了一句话:“怎么?还有黑色印泥呀?”及至我得知是用笔描成的,再仔细去看,仍然看不出笔描的痕迹。惭愧啊!我少年时学习的条件不算不苦,但我竟自有两部《芥子园画谱》,一部是巢勋重摹的石印本,一部是翻刻的木板本,我从来没有从头至尾临仿过一次。今天齐先生的艺术创作,保存在国内外各个博物馆中,而我在中年青年时也曾有些绘画作品,即使现在偶然有所存留,将来也必然与我的骨头同归腐朽。这个客观的真理,无情的事例,是多么值得深思熟虑啊!这里我也要附带说明,艺术的成就绝不是单靠照猫画虎地描摹,我也不是在这里提倡描摹,我只是要说明齐老先生在青年时得到参考书的困难,偶然借到了,又是如何仔细地复制下来,以备随时翻阅借鉴,在艰难的条件下是如何刻苦用功的。他那种看去横涂竖抹的笔画,又是怎样走过精雕细琢的道路的。

齐先生对于写字,是不主张临帖的。他说字就那么写去,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他又说,碑帖里只有唐代李邕的《李思训碑》最好。他家里挂着一副宋代陈抟写的对联拓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抟(下有‘图南’印章)。”这联的字体是北魏《石门铭》的样子,这十个字也见于《石门铭》。但是扩大临写的,远远看去很似康南海写的。老先生每每对人夸奖这副对联写得怎么好,还说自己学过多次总是学不好,以说明这联上字的水平之高。我还看见过齐先生中年时用篆书写的一副联:“老树著花偏有态,春蚕食叶例抽丝。”笔画圆润饱满,转折处交代分明,每个字都像先生中年时刻的印章,又很像吴让之刻的印章,也像吴昌硕中年学吴让之的印章。又曾见到他四十多岁时画的山水,题字完全是何子贞样。我才知道老先生曾用过什么功夫。他教人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理论,是他自己晚年想要融化从前所学的,也可以说是想摆脱从前所学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希望。

齐先生画的特点,人所共见,而亲见过先生作画的,就不如只见到先生作品的那么多了。有一次,我看到先生正在作画,画一渔翁手提竹篮,肩荷钓竿,身披蓑衣,头戴箬笠,赤着脚站在那里,原是先生常画的一幅稿本。那天先生铺开纸,拿起炭条,向纸上仔细端详。然后一一画去。我当时的感想正和初见先生刻印时一样,惊讶的是先生画笔那样毫无拘束,造型又那么不求形似,满以为临纸都是信手一挥,没想到起草时,却是如此精心!当用炭条画到膝下小腿到脚趾部分时,只见画了一条长勾短股的九十度的线条,又和这条线平行着另画一个勾股。这时忽然抬头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大家,什么是名家吗?”我当时只曾在《桐阴论画》上见到秦祖永评论明清画家时分过这两类,但不知怎么讲,以什么为标准。既然说不出具体答案来,只好回答:“不知道。”先生说:“大家画,画脚,不画踝骨,就这么一来,名家就要画出骨形了。”说罢,在这两道平行的勾股线勾的一端画上四个小短笔,果然是五个脚趾的一只脚。我从这时以后大约二十多年,才从八股文的选本上见到大家、名家的分类,见到八股选本上的眉批和夹批,才了然《桐阴论画》中不但分大家、名家是从八股选本中来的,即眉批、夹批也是从那里学来的。齐先生虽然生在晚清,但没听说学做过八股,那么无疑也是看了《桐阴论画》的。

齐先生在处事上是正义凛然的。抗日战争时,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他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他在信封上写了“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后原封退回。又一次伪警察挨户要出人、出钱,说是为了什么事。他表白他没叫齐家出人出钱,那人便提出要先生一幅画。先生大怒,对家里人说:“找我的拐杖来,我去打他。”那人听到就跑了。

齐先生有时也有些旧文人自造“佳话”的兴趣。从前,北京每到冬天有菜商推着手推独轮车卖大白菜,用户选购作过冬的储存菜,每一车菜最多值不到十元钱。一次,菜车走过先生家门,先生向卖菜人说明自己的画能值多少钱,自己愿意给他画一幅白菜换他一车白菜。不料这个“卖菜佣”并没有“六朝烟水气”,也不懂一幅画确可以抵一车菜而有余,他竟自说:“这个老头儿真没道理,要拿他的假白菜换我的真白菜。”如果这次交易成功,于是“画换白菜”“画代钞票”等佳话即可不胫而走。没想到这方面的佳话并未留成,而卖菜商这两句煞风景的话,却被人传为谈资。从语言上看,这话真堪入《世说新语》;从哲理上看,画是假白菜,也足发人深思。明代收藏《清明上河图》的人如果参透这个道理,也就不致有那场祸患了。可惜的是这次佳话,没能属于齐先生, 却无意中为卖菜人所享有了。

猜你喜欢
印谱画谱佳话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古意盎然说印谱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错字”反成佳话
特殊的“古籍”
《历代画谱类编》
印谱:古籍中的另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