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的演变源流(一)

2023-09-19 06:10钟鼎
中国美术报 2023年31期
关键词:钟繇书体楷书

钟鼎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正楷,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因此而得名。楷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出土的帛书我们可以发现,早在西汉,其文字就已经初步具有了“楷书的雏形”,但离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楷书仍相去甚远。

其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楷书所指,与古代有所不同。楷书或正书,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某一时代的规范字体,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篆书或隶书亦可以称之为楷书或正书,有规范、标准的意思。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与篆书和隶书界限分明的楷书认知观念的形成,其实是经历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转变过程。

关于楷书,最早的记载见于《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次仲,东汉上谷郡人,其创字体的说法在历代文献记载中大致有四种观点:一为创隶书,二为创八分,三为创楷法,四为创八分楷法。对于这里“楷法”的具体所指,至今仍有争论,看法不一,且因其未有书迹存世,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钟繇。

钟繇(151—230),汉末至三国时期书法家。李学勤《文字学概要》指出:“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楷书是钟繇所写的《宣示表》等帖的临摹刻本。”所以钟繇作为第一位以楷书名世并有书迹传世的书法家,被人们视为楷书之祖,他和东汉的草书之祖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稱为“钟王”。唐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其传世作品有“五表”和“六帖”。“五表”即《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调元表》《力命表》。其中《荐季直表》艺术成就最高且可信性最强,多为历代皇室所藏,流传有序。后几经辗转,不幸被毁,今仅存其影印件,极为珍贵。“六帖”指《墓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全部为晋唐人临本。其中《墓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虽有所失真,但亦足以窥其概貌。钟繇的楷书结体高古、朴拙典雅,虽然其用笔和结构还保留有部分隶书的特点,但其能在隶书的基础上自创新法,已是难能可贵。后世书家包括王羲之父子、颜真卿、苏轼、祝允明等均受其影响,其对中国书法史影响之巨,无出其右。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一种新书体的出现究其根源应当是兴起于民间,源自于无数人的日常书写实践,最后由名家推动形成新体。日常使用的需要,是促进字体更迭的原动力,而文字演变整体是向着去繁就简的方向发展。楷书书体的出现,亦是如此。相较隶书,楷书省去波磔,书写更加便捷。但汉字书法的书体嬗变并非单纯地呈简化这一单线演进的模式,而是呈复杂的多线性演变,其中就有艺术的需求隐藏其中。这也使楷书在隶书的横画、竖画、波磔的基础上细分出了撇、捺、钩、挑、折、点,在去波磔、字形由扁变方、书写更加地简便的同时,表现力更加地丰富多变,视觉张力更强。

汉末至两晋时期的书法遗存中有大量隶、楷杂糅的书迹。刻石如《谷朗碑》《南乡太守碑》《爨宝子碑》等。新疆楼兰遗址发现的大量简牍草纸中也都显现出了隶书的简写和楷化的趋势。这说明楷化应当是在无数人的实践和尝试下得以逐步完善,不可能以一人之力而完成。但我们往往喜欢将这一成就归结于历史上的某位名家,这既是为了使文字演化过程节点更加鲜明,同时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国人血脉中对文化传承的浪漫想象。

猜你喜欢
钟繇书体楷书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楷书的笔势
楷书
钟繇未盗墓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钟繇《荐季直表》(局部)
钟繇:盗墓贼这个锅我不背
钟繇学书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