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以“山河之上:‘沙与‘画的对话”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沙画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云南省陆良县举行。
本次论坛系“沙绘世界·爨魅陆良:中国陆良首届沙画艺术节暨爨文化旅游节”主体活动系列之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指导,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陆良县委、陆良县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文联业务主管的北京沙画协会协办,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任总策划,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沙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沙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义任执行总策划。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娟,中共陆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应华,中共陆良县委常委、副县长冯建磊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媒体出席了此次论坛活动。冯建磊与赵应华分别代表中共陆良县委、县政府致开幕辞与闭幕辞。罗宏才主持此次论坛并进行全场学术点评。
来自上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敦煌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深圳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南京传媒学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30余所大学、博物院(馆)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经论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评审通过,代表15所大学、博物院(馆)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主旨学术报告。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沙画艺术家、企业家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旁听了此次论坛。
论坛分“历史、特征与传播、交流”“资源、产业与品牌、路径”“创意、融合与呈现、收藏”“科技、设计与数字、体验”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内容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王廷信的《沙画的艺术特征及沙画产业的可能性——以动态沙画为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沙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滕爱民的《沙画表演的舞台创意呈现》、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杰的《“一带一路”沙画推广与学科建议》、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冯梓豪的《西方沙画艺术发展趋势和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单元内容为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丁小胜的《敦煌文化资源赋能沙画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兼《艺术管理》杂志执行主编董峰的《作为文化产业的陆良沙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中心研究员兼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德伟的《构建中国沙文化艺术之乡》、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清泉的《推动陆良县打造传播沙画沙雕及爨文化品牌的分析和建议》。
第三单元内容为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始人、艺术总监及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艾海的《中国沙画艺术的创意空间和发展路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第一书院院长、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创新学科首席专家刘轶的《从三种“实”出发:曲靖本土传统文化与沙画艺术等产业的融合及相关问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青年理论家委员会主任白林坡的《美术博物馆视阈下沙画艺术的社会化传播》。
第四单元内容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宇晖的《文化与自然共生与发展的关系和路径》、南京传媒学院副院长袁晓黎的《数字文旅视觉下的沙画艺术创意》、北京电影学院数字三维动画与游戏研发中心主任刘跃军的《沙画艺术与元宇宙电影国际传播》、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副主任王方良的《基于设计思维的沙画文化体验思考》。
兹将四个单元15位专家学者学术报告主旨的观察综述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揭橥披露:
国际、国别、区域、专题沙画文化起源与历史建构及相互比较和交流借鉴
点评认为,沙画是美术或艺术范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国际、国别、区域、专题特别是中国沙画文化起源探索与历史建构,以及对沙画艺术的学科定位、规律判断、价值评价和人才养成、业态培养与发展趋势推测等问题的多向研究迄今未深入开展,学科基础十分薄弱,这与国际沙画艺术发展趋势特别是历史悠久、資源丰厚、亟待释放潜能、表达文化自信的中国沙画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形成较大的反差,亟待矫正、补充与修复、改观。
冯梓豪从近代世界沙画史中占重要地位的美国原住民商业沙画历史研究主题入手,认为美国原住民沙画商业化起源应在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20年代才初具商业价值,而真正成型则在20世纪50年代沙画永久保存技术产生之后。但不管在哪一个发展阶段,社会政策和大众审美都曾对沙画艺术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约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动画沙画商业化雏形产生,只是因为传播成本过高而搁置。流媒体出现后,动画和动态沙画开始风靡。遗憾的是,由于特殊历史背景与国际环境和其他复杂因素的限定及影响,中国与西方基于沙画艺术主题可能发生的多种交流受到了历史性的窒碍。
“沙画艺术特征”理论讨论与应用实践
王廷信提出“沙画艺术特征”理论,主要观点是动态沙画具有仪式性,在仪式支配下通过艺术家的表演为观众提供观赏价值。沙画艺术家为观众提供的观赏兴趣主要体现在奇幻性、变化性、表演性、自由性等方面。
与王廷信主要观点相通的滕爱民、刘轶、艾海等都对“沙画艺术特征”理论进行了扩充与阐释。滕爱民推崇沙画艺术的表演性、观赏性特征,认为“沙画绘画的过程就是表演”,沙画艺术表演性、观赏性两种特征在沙画艺术特征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从学科归属维度观察识别,将沙画表演归结为舞台表演艺术,提倡沙画表演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舞台表演技巧,遵循一定的舞台表演规律,屏幕、音乐、灯光等舞台灯光技术和绘画者的形体表演尤其应适时发生有机的协调与配合。刘轶认同沙画艺术仪式特征,但不赞成将沙画艺术特征观察识别流于表象化,提出在合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祭祀仪式精神理念基础上,超越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仪式,塑造当代中国沙画艺术新仪式程式。艾海青睐沙画艺术创意空间,主张应完整诠释沙画表演本质、规律与特征,借重“沙画艺术特征”将沙画与舞蹈结合,利用舞蹈者肢体语言和沙画多变特性获得独特的表演效果。
点评指出,“沙画艺术特征”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实践讨论,呈现从理论研究视域至应用实践境地的清晰联动脉线,具有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应进一步深入、扩充与总结、提升,以有效支持不断增长的沙画艺术产业的发展需求。
区域文化资源赋能沙画艺术带动区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丁小胜阐释敦煌文化资源与敦煌区域沙画资源之间的血缘关系,认为敦煌艺术是支持、丰沛沙画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作为敦煌保护虚拟工程的“数字敦煌”有条件、有责任为沙画艺术提供更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环境氛围营造支持。
李杰着眼西安外国语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体系中占有重要地缘、语言与教育、传播等优势视角,提出应发挥优势,服务国家战略,以“沙画”为媒介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沙画专业培训体系,推动沙画艺术的国际化传播。
董峰聚焦陆良区域沙画产业及爨文化资源,提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即沙画产业的发展应建立在沙画事业的群众基础之上;沙画产业的发展应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沙画产业的发展应紧密与陆良爨文化资源融合起来。
刘德伟启示陆良应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与社会基础优势,积极申报沙文化艺术之乡,并指出依托历史考古、生态环境及文化空间和民间传承发展沙画艺术的具体路径。
徐清泉强调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认为陆良彩色沙林和爨文化及目前既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良好的品牌塑造资源,具有优越开发潜力及品牌传播区域性基础。但不应忽视该品牌塑造存在人口基数偏低,新业态、新创意策划研发、项目化、专业化招商运营及相应品牌传播尚处于亟待研发、设定、启动、推进阶段,谋划和推动沙文化及爨文化实现文创产业繁荣缺乏人才、资金和先进理念等劣势。
点评指出,区域文化资源赋能沙画艺术带动区域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是目前沙画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历史命题,但实施区域沙画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须注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切忌简单模拟与跟风浮夸。陆良县依托区域文化资源通过沙画艺术节暨爨文化旅游节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清晰、路径准确,只是目前尚未从理论上阐释彩色沙林资源与爨文化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另外在软、硬环境建设方面尚需作出更多努力。
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助力沙画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桂宇晖集聚“文化与自然共生与发展的关系和路径”学术命题,认为陆良的“沙”既是自然遗产,也是可供创造的母体,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强调艺术家聚焦区域自然和文化资源,介入普通地区的地域文化发展规划;在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发展科学内涵,须从空间、文化、主体、功能、活动、目标等“六维属性”进行空间载体、建设主体、利益主体、主要功能、行为准则和价值导向剖析。
袁晓黎、艾海、丁小胜、刘跃军、王方良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参与了数字技术与创意设计助力沙画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讨论。
袁晓黎强调陆良沙画产业的发展路径,须注意把控以创意助力沙画非遗文旅、爨文化加持陆良品牌魅力和数字科技赋能沙画艺术的三个维度。艾海提议要充分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互动性,为创作更丰富多样的沙画作品提供新的可能性。并提出形成IP接轨国际、打造沙画主题乐园、开展创意沙画竞赛与展览,以及加强地方文化融入与推广等一系列设想。丁小胜认为应以敦煌文化资源为中心,规划沙画产业过程中用多媒体技术预演沙画,将AR和VR技术和沙画艺术相结合、沙画艺术和体验式项目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刘跃军围绕数字技术观察沙画艺术发展,提出“用一幅巨大的沙画来装饰沙漠地区的天空”的设想。王方良基于设计思维展开沙画文化体验思考,建议采用以受众为中心的設计思维:即使用双钻模型,要从南头古城发展案例获得启示,从物质层面、行为层面、精神层面三个层面提高沙文化体验价值,将双钻模型具体化。
点评指出,助力沙画文化产业发展,须以准确阐释创意设计文化主题为基本前提,以切实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为目的,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以契合国家相关规定为准绳。
沙画艺术批评机制与沙画艺术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
滕爱民呼吁强化对沙画艺术传播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注重沙画表演艺术品格塑造路径的选择。白林坡指出要充分重视美术馆收藏、研究、展示、培训、推广功能,开展动态沙画的推广与传播。他建议策划设计数字沙画展览,重视对固态沙画作品的收藏、展览与价值评估,并率先将作品“样本”选择理念注入沙画艺术品的收藏、评估。
点评指出,日趋勃发的沙画艺术产业,亟待建立行之有效的沙画艺术批评机制与沙画艺术价值评估体系,依据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等互动仪式链理论可以看出,沙画表演仪式互动性的重要性,沙画表演仪式过程中须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动品质塑造,重视互动方式选择、互动效应批评与评价。同时,发展沙画艺术产业应将国际艺术市场普遍认同的资质博物馆收藏、权威艺术批评机制干预以及稳定艺术市场交易记录三条标准作为中国沙画艺术作品价值评估标准。博物馆收藏沙画艺术作品的选择,在参照以上国际标准的同时,须充分注意中国沙画艺术作品的独特表现力及意象品格,建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样本推广、选择标准。
在整体论坛总结点评时,罗宏才强调,2023陆良“首届中国沙画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的举行,是中国美术史、艺术史,特别是沙画艺术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尽管尚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但对今后更高规格沙画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的举办,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依据,开启了沙画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