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小学英语教学重要的价值取向

2023-09-19 00:39:40王宣艳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23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文本

文 |王宣艳

家国情怀既是语言中文化意识的体现,也是英语学科德育的重要主题。但是实际的教学中,相较于英语学科的人文性作用,教师往往更重视其工具性价值,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有所偏颇,文本价值解读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所缺乏,尤其家国情怀的培育中缺少相应的策略。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应将学科知识与学科育人深度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树立家国情怀,促进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多角度解读文本,挖掘育人价值

家国情怀既与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天下为公等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它是一个人对家、对国的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个人情感价值的重要体现。教材的编排中,设计了很多或直观或隐含的元素,承载着家国情怀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教师可以从教材编排的结构框架、题材特征、图文含义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挖掘文本的育人价值。

1.梳理结构框架,感受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应该落实到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笔者所在地区使用译林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英语学科纳入学校课程安排。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包含八个单元,从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你好!”到第八单元的“新年快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这些内容以“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同伴、对家庭、对节日等主题的感受,逐步感悟、了解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如下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爱家人”“爱他人”是家国情怀在该年段具体落实的有效载体。

三年级上册各单元主题下“家国情怀”具体表现

Unit 4My family爱家人Unit 5 Look at me!爱自己Unit 6Colours爱生活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爱同伴Unit 8Happy New Year!爱生活

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家庭”为例。教材呈现了Mike向同学介绍家人的场景,编排已经从学生的“学习圈”走向了“生活圈”。“爱家人”作为家国情怀在这一单元的具体表现,可以有更加直观生动的体现。在介绍家庭成员的时候,学生可以带自己小时候或父母小时候的照片,甚至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照片。每一张照片出示的时候,学生运用“This is my...”“Is this your...?”介绍或者猜测家庭成员,不仅有趣味有挑战,还能看到不同年代人物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场景,感受时代的飞速发展,从而发自内心的感叹:We are so happy now.I love my family!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也在交际中感受家国情怀在该年段的具体表现:对家人的爱,对当下幸福生活的赞美。

2.对比题材特征,理解内涵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重要的载体是英语教材,教材的编写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师不仅需要研读、梳理所任教年级的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还可以纵横融通,从中挖掘与家国情怀相关的素材,帮助学生有主次、有先后地理解家国情怀在不同年段的具体表现,从而提升认知能力,理解文化差异,理解家国一体的内涵和价值。

以“中西方节日”这一话题为例,中国传统节日占据了教材的更多篇幅。从纵向来看,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是西方节日Christmas,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介绍了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和the Middle Autumn Festival,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安排了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Chinese New Year。教师在组织相关主题的教学中,树立纵向融通的意识,提前适度的渗透、过程多次的复现,可以更好地传递跨文化的意向。学生在中西方不同节日的对比学习中,了解节日名称、时间、庆祝方式以及意蕴,发展用英语讲好中国节日故事的能力,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从横向来看,五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的四册教材均安排了Culture time 这一文化知识板块。虽然该板块的语篇篇幅很短,阅读量也很小,但却承载着家国情怀的丰富内涵和意义。通过几张照片、一小段语篇,能够展示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等。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化板块,出现了两幅图片、两段文字: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 Tea is popular in China.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即茶与咖啡已经彼此融入到中西方各自的饮食文化中,更要让学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如:China wa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to grow and process tea in the world.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文化自信,也是家国情怀的一种内涵。

二、情境式任务驱动,加强情感体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段特征创设情境,设计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任务。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情感的不断体悟中增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认同。

1.解读图文含义,培育意识

受经验主义的影响,教师对教材图文内容的解读往往会有所欠缺。一是表现为局限于对文本的浅层次理解,二是缺乏对插图的分析运用。译林小学教材中的卡通插图,不仅为文本布局提供了留白,也对文本内容进行了补充。教师若能挖掘图文的深层含义,不仅能发挥图文的隐藏育人价值,也能助力学生全面理解。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Then and now。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 介绍了Mike 一家几十年来的生活变迁。通过四段文本和八幅插图,呈现了科技的发展与生活的进步。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插图,发现桌椅的变化、服装的不同等等,并伺机进行图文信息的迁移和生发,如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网购模式、随叫随到的外卖平台……从而实现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充分地感知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便捷,自然而然地揭示time、change 以及暗藏在图片中的课文主线technology(科技)或者是way of life(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过去时态,使用交际语言,在语言实践中,直观地感受伟大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了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认同感、责任感,即学习了知识,锻炼了技能,又增强了体悟。

2.创设交际情境,内化认同

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学习的意义不仅是使用一种沟通工具,更重要的是学习不同文化,学会理性地对待文化的差异,避免盲目崇拜和盲目模仿外国文化和习俗。教师借助多媒体、实物、教具等创设交际情境,可以让家国情怀在情境中有更直观的呈现,便于学生在内化中认同。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Chinese New Year。Chinese New Year 就是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中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春节就是其中之一。到六年级又一次聚焦这一主题,恰逢春节即将来临这一时间节点,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该主题承载的育人价值,寻找学生新的能力生长点和情感交融点。比如创设更加真实且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欢欢喜喜过大年。教师提前搜集春节欢聚的图片:包饺子、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等等。上课前,制作视频课件,布置班级环境、创设春节氛围。课堂上,春节纳福的语言情境,制定春节计划的任务驱动,给学生创造了内化节日文化的机会,帮助其更全面地理解贴福的礼仪、汤圆的含义、春节的意义等。家国情怀就是重视亲情,万家团圆,家国情怀也是热爱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三、全方位传播实践,展示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优秀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在学习中理解内化,更需要在实践中分享展示。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开发名人、网络、媒体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客观地感受时代的发展,理性地看待文化的异同,既涵养家国情怀,又树立国际视野。

1.融合多种资源,涵养品格

教师要重视不同资源的教育价值,多种资源整合之后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地感悟文化的兼并和包容,从内心生出对国家、民族的情感,厚植于心,外化于行,为成长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充沛的情感基础。

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Our dreams 的教学中,充分关注“人”是涵养品格最活跃的资源,在学生畅谈梦想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的榜样,如北京冬奥会上夺得大跳台金牌的苏翊鸣;圆梦“太空家园”一位位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更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Culture time 板块的教学中,则充分关注“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在学习文本“The Chinese invented the compass. The British invented the train.”的基础上,拓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paper making、printing、gunpowder。这些拓展资源的及时补充,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进步。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但更需要与时俱进,创造新的文明。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学生进一步感受中西方在科技、人才方面的竞争和压力,懂得少年强则国强。

2.优化实践载体,提升责任

英语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更需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世界,感知中外文化的多样性,在对比冲击中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运用语言工具,通过演讲、短视频等实践载体,有内容、有感情地讲述中国故事,增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这就是家国情怀对学生品格的涵养,也是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表达。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Then and now。学生在这一单元了解了麦克一家三十年来的变化,回溯了古代中西方的发明创造。在学习这一单元后,教师紧扣教材文本、融合学习资源,提出了问题“Then and now, which time is better?”,学生各持观点,纷纷据理力争。有的学生在谈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后,还谈到了二十四节气。有的小组提出是否可以在课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英语介绍二十四节气,并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推广传播。这一自然流现的课堂生成,展示了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价值追问。这类实践活动,是优化家国情怀的实践载体,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帮助其感悟、内化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哲理,是家国情怀最生动、最直接的诠释。

英语课程必须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底色,才能真正实现英语课程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价值(鲁子问,2018)。教师应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培养核心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优化实践策略,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知、理解、认同、传播中华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文本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家国两相依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家国情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略谈“家国情怀”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