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美工坊活动强调充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尊重幼儿的自主创造性。文章立足儿童视角,围绕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赏美、创美表现,充分挖掘幼儿园美工坊活动的教育价值,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美工坊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美工坊;活动
作者简介:夏瑜(1982—),女,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幼儿园美工坊活动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各地幼儿园在开展美工坊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活动区域设置不合理、投放工具或材料不充分、指导策略不科学等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美工坊活动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美工坊活动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拓宽幼儿的审美视野
幼儿园美工坊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有欣赏美、创造美的潜能,我园美工坊活动区域设置的多样化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审美空间,使幼儿进入美工坊后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一)优化美工坊的活动环境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环境至关重要。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如果处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探索兴趣,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二)设置有益于幼儿赏美、创美的活动区域
幼儿园美工坊活动不应只是让幼儿动手操作,而应满足不同幼儿赏美、创美的需要,让幼儿能够充分认识美。
我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混龄共享创想空间,把美工坊隔成大小不同的六个小区域,分别为纸艺坊、彩绘坊、物饰坊、穿珠坊、刺绣坊以及编织坊。具体而言,在空间的设置上,我园教师充分利用隔断、吊饰、挂牌等材料,使各个美工坊活动区域相对独立又相对开放;在环境的布置上,我园教师根据不同美工坊的功能,布置具有特色的美工坊环境,给幼儿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我园教师提供不同的操作性材料,给幼儿的创作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在我园美工坊中,展示了很多名画家的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以供幼儿欣赏。此外,我园教师在各美工坊中投放了多种多样的创作工具和材料,幼儿不仅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创美愿望进行选择,还可以接受美的熏陶。
二、投放丰富的可操作性活动材料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幼儿活动的驱动力[1]。幼儿在兴趣的驱动下,能积极主动地以自己的方式去参与赏美、创美活动,并获得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一)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
在以往的美工坊活动中,我园教师选择的材料比较单一,这样幼儿难以对美工坊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如今,我园教师根据各美工坊的特色,投放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比如在物饰坊,我园教师结合环保教育投放了各种纸袋、纸盒以及泡沫;在彩绘坊,我园教师除投放一些常规的颜料、蜡笔等彩绘工具外,还投放了大量的纸盘、玻璃瓶以及小石块等材料。
(二)投放层次鲜明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年龄特点,这一点在幼儿选择材料时有所体现。
比如在纸艺坊,小班幼儿可能更多地会玩撕纸,撕下来后会进行搓、折、粘贴等操作,因此,我园教师为小班幼儿投放了不同色彩、材质相对较软的纸;中班幼儿会用剪刀剪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图案,用以表达一些简单的情节,因此,我园教师投放了一些作品供中班幼儿参考借鉴;大班幼儿在剪纸的时候目的性更强,因此,我园教师有意识地投放一些辅助材料,供大班幼儿装饰环境时选用。
由于我园教师充分考虑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因此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参与美工坊活动的需求。
三、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赏美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园美工坊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园应该在美工坊开展丰富多彩的赏美活动,激发幼儿对赏美、创美的兴趣,拓宽幼儿的审美视野,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
(一)根据幼儿的审美兴趣,选择不同内容和风格的美术作品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2]。因此,我园教师在开展美工坊活动时,十分注重从幼儿的审美基础出发,关注幼儿的审美兴趣点,选择不同内容和风格的美术作品。
(二)适时引导幼儿观察,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幼儿园美工坊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丰富审美体验、拓宽审美视野,为幼儿以后的创美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教师在开展美工坊活动时,十分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理解。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我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之前,将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旨在让幼儿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由近到远、由局部到整体以及由整体到局部等。幼儿通过正确的方法观察美术作品,能够更好地发现作品的美。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我园教师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理解美。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美。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初級阶段,在美工坊活动中,我园教师注重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
我园教师会用“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像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幼儿有不同的个性,因此对于作品的理解自然也不相同。我园教师十分尊重幼儿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3.引导幼儿从情感入手
美术是情感的体现,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有着作者的情感烙印。在开展美工坊活动之前,我园教师深入研究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基调,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幼儿从情感入手欣赏美术作品。
在此基础上,我园教师以“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运用故事、音乐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幼儿感受美术作品的情绪。比如,让幼儿欣赏窗花的时候,我园教师会讲一个关于窗花的故事,并让幼儿讨论什么时候要贴窗花、为什么要贴窗花、窗花有什么寓意等问题。这样,幼儿就能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当幼儿创美的时候,也能有所借鉴。
(三)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提高幼儿的多种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幼儿园美工坊活动中,幼儿有着既是“读者”更是“作者”的双重身份。对于幼儿的创美表现,教师应该不吝赞赏、满怀期待,以使幼儿的兴趣更浓、信心更足。
1.结合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的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多种感官并用,创造性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今,我园教师结合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設计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美工坊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以“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为例,我园教师在美工坊开展了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在编织坊用各色彩带编花环;在纸艺坊创作神态各异的小动物;在物饰坊制作各种有关春天的装饰品;在彩绘坊用树叶进行彩绘创作。
我园教师通过将主题活动与美工坊活动相结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灵感,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尽情地想象、大胆地表现,沉浸在创美的欢乐之中。
2.利用班级区域活动,拓宽幼儿的创作平台
在开展美工坊活动时,我园教师将美工坊的活动和班级的区域活动有机整合,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让幼儿在轻松欢乐的小组活动氛围中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主动进行美工创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欲望,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借助节庆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节庆活动十分受幼儿的喜爱,我园教师根据不同的节庆在美工坊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作活动。
比如:在元宵节来临之际,我园教师组织幼儿在纸艺坊用剪、撕、折等工艺,创作了很多具有元宵节特色的作品;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园教师组织幼儿在物饰坊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拼贴组合成一张张精美的贺卡,用来送给亲爱的妈妈;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我园教师组织幼儿在刺绣坊绘制小花、小草的标志,用来提醒大家爱护花草;在立夏节气来临之际,我园教师组织幼儿在编织坊编织网袋。
我园教师抓住节庆活动的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让幼儿在美工坊的实践操作中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4.多元评价,提高幼儿的创作技能
幼儿的自评和互评是幼儿园美工坊活动的重要环节。幼儿参与美术作品的评价可以增强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幼儿分享赏美、创美的经验,也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审美敏感性。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我园教师采用多元评价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不同幼儿创作的作品和对作品的评价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在评价中,我园教师坚持以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充分肯定幼儿的创作。
另一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每次美工坊的活动过后,我园教师都会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和同伴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让幼儿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集体讲评。在这种多元的评价中,幼儿能够发现他人创作的亮点,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创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美工坊活动良好的氛围和丰富的活动材料,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审美发展空间,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教师应该立足儿童视角,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美工坊活动条件,大力支持幼儿的美术表现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朱佳奇.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活动的实践指导[J].新教育,2020(17):76.
[2]赵早兰.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与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1(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