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雪怡 杨月乔
【摘要】音乐创作中,创作心理分析对于把握音乐创作的情感基调、体现音乐创作的整体风格特色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华沙幸存者》为例进行音乐创作心理分析,意在了解创作者的想象思维状态,从而进一步总结音乐创作心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提升音乐创作心理分析有效性提供支持。本文以勋伯格的音乐作品为例,分别从想象思维、情感酝酿、创作背景分析、情感表达等方面探析,为了解创作心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创作心理;勋伯格;《华沙幸存者》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2-009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2.027
音乐创作的过程也是心理变化的过程,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需要保持饱满的情感状态和良好的情感感知力。同时,通过创作艺术创作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创作过程和创作成果更具有个性化的风格。因此,研究创作心理是对创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了解丰富多元的外部因素、提高音乐创作的综合性研究力度,对于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情感传达内容有重要意义。研究音乐创作心理,也能够为音乐创作本身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一、分析音乐创作心理的重要价值
音乐创作心理学的研究问题,在起源方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显著转变。这种转变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了音乐艺术作品的呈现效果上。结合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并且确立基于作品的研究维度,对于取得更好的音乐研究效果,更加精准地捕捉受众群体的心理状态,创作者的心理状态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的新伯格的《华沙幸存者》这一作品是创作者经历了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和战争背景而创作出的一首代表作品,是最能够充分反映出作者创作心路历程的一部作品。在分析作者的音乐创作心理学时,既能够帮助聆听者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路,也能够通过音乐心理学維度的分析研究,更加接近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到作者创作心理的变化趋势。音乐创作心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了解音乐创作心理的过程,也是了解创作者创作思路和创作中具体流程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有丰富创作经验且个人经历丰富的创作者来说,其音乐创作心理也会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情感经历的丰富等得到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解音乐创作心理学知识,也能够从本质上对音乐作品创作的内涵理念以及部分音乐作品创作风格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和解读。
另外,音乐创作心理与音乐创作的技法应用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更需要创作者从心理层面、专业技术层面以及实践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获得更好的音乐创作实践效果,创作出更加有内涵、更能够体现出创作者个人情感经历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作品。只有与听众达成情感共鸣的创作者,才能创作出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品,更好地将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认知等多方面信息与音乐作品实现融合。本文探讨的《华沙幸存者》是勋伯格著名的音乐作品[1]。此音乐作品中既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了一部分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能够引领受众群体,从更加深入更丰富的角度去感受这首音乐作品体会其内部的情感内涵,从而引发个人共鸣[2]。
二、音乐创作要点
明确音乐创作的要点对于分析音乐心理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创作的过程与创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匹配性,把握创作要点明确创作目标对于以此为基础分析音乐创作心理非常关键。从作曲家的角度上来说,其音乐创作既要遵从个人的心路历程、情感变化状态,也需要基于音乐创作的专业维度尊重创作规律,运用合理的创作方法,调动科学有效的创作素材,达到音乐创作的目标。
(一)音乐创作中的想象思维分析
想象思维分析若进行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下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想象思维的状态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无意识是指意识与想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而想象和意识的形成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意识的触动会受到无意识与意识状态的影响。在想象思维的无意识分析中,可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分析创作过程中意识发挥作用的模式、意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在本文的研究中,对音乐创作的潜意识进行重点分析。在潜意识产生后,艺术创作的灵感也就同步出现。灵感是对潜意识的感受进行形容的最为典型的词汇。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人的潜意识触动能够使其产生想象思维。同时,潜意识也是人们默认的一种意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弗洛伊德的情节理论爱为进一步发挥作用。在潜意识的作用下,音乐创作的想象思维会更加具有真实感,也更加具有灵活性。往往会在一种动力的激发下,获得更加具有创新性和发散性的想象思维,并且进一步形成能够为音乐创作提供支持的成果。而对于有意识的想象思维而言,其主要是指已经发生了思想波动或情绪波动后产生的产物。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强调以有意识状态为基础的音乐创作心理。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后期的意识会受到个人的思想认知、理论知识创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后期意识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也会形成相对具有固定性,具有灵活性的模式。因此,当有意识的内容越丰富,音乐创作中表达的思维灵活性和丰富性也会呈现出逐步提升的状态。
(二)音乐创作中的情感酝酿状态
音乐创作中的情感酝酿主要是指,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会融入情感的丰富性,情感定位的精准性对于音乐创作的效果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音乐也属于一门情感的艺术。因此,情感酝酿的过程,情感酝酿的状态都会影响音乐作品的情感状态和情感抒发模式[3]。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情感的酝酿状态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所谓的原本性因素的影响。这种因素是心理学家沃尔夫冈在个人的教学方法中所提出的概念,原本性的原理若能够应用在音乐创作中,可帮助创作者获得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原始性的情感状态,并且触动原始情感状态,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而从情感的性质上来讲,情感属于具有个性化的一种现象和状态,不同人的情感在原本性的维度上会产生比较显著的差异。即使对于宏观上的几种类型的情感而言,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其表达的形式、表达的深度、所呈现的内涵也会产生客观的差异[4]。因此,在音乐创作中的情感酝酿环节,也需要注重情感酝酿时的环境状态,情感酝酿的方式方法。以便将情感与音乐创作中的心理过程实现融合,通过有效酝酿情感,呈现出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
三、音乐创作过程分析
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明确创作动机,找准创作切入点,运用科学有效的创作方法,在音乐创作中埋下情感引导和思想引导的伏笔对于丰富音乐创作内涵、创新音乐创作内容有重要作用。从实际出发来讲,音乐创作本身属于一种思维发散的过程。同时,这种思维发散也需要以创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心理状态变化为前提条件。下文分别从创作动机、情感表达、创作伏笔三方面入手分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音乐创作心理的变化状态。
(一)创作动机分析
本文探讨的《华沙幸存者》这部音乐作品属于现代派的艺术作品。现代派作品具有非常典型的现实性特征,也能够在作品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创作情感,是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而产生的一首音乐作品。在现代派的作品中,往往会包含一部分对当时社会状态和矛盾阴暗面的揭露。本文研究的这首作品创作于1947年,是勋伯格创作的一首探讨二战带来的伤痕的作品。在二战中,犹太人是被德国法西斯屠杀的主要对象[5]。因此,作为犹太人的勋伯格在音乐作品创作中也将批判性的情感代入其中。在这部作品创作前,有人已经建议勋伯格以犹太人的背景创作一部与自己的种族相关的二战音乐作品。但由于二战前勋伯格已经到达美国,并未真正经历二战的残酷和洗礼。因此,在创作作品时,其实践方面的灵感会存在缺乏的现象。创作时的状态不佳,只能完成一部分,音樂作品的创作。这也是这首作品在后续创作中出现停滞问题的主要原因。直到1947年,他在街头遇到侥幸逃出的幸存者后,才从这名幸存者的口中了解到二战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真实情况。当时的悲惨景象在勋伯格眼前重新展现。在这名幸存者的描述中,将自己藏身于城市废墟下水道死里逃生的故事向他进行了讲述。听完幸存者的讲述后,马上激起了勋伯格激烈的情感变化。他以悲愤的情感为基础,开始了这首作品的继续创作,在1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首作品的创作。且由于受到了很大的思想和情感冲击,勋伯格所创作的作品在情感感染力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而这种创作实践经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以及创作动机的强烈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相信在聆听了幸存者的讲述后,其心理上所出现的激荡和波动是非常巨大的。这使其音乐创作心理的状态发生了剧烈变化,也正是这种剧烈的变化,激发出作者创作作品的灵感。从心理过程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可知,勋伯格在创作音乐作品时,正经历了上文所述的具有触发性的有意识的创作经历,使其心理上出现波动,激发创作灵感。
(二)情感表达分析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是指,作品在展现方式上可呈现出多元性特征,情感表达也可以以多种渠道达到预期目标。在《华沙幸存者》中,作品可分别应用乐队朗诵和男生合唱的方式进行呈现。朗诵时,通常会引入悲愤的情绪,用宣叙调进行朗诵,表达出控诉法西斯罪行的情感。而乐队的演奏则主要选取尖锐不协调的12音音列来渲染悲愤而强烈的气氛。在最后的乐段,希伯来人的众赞歌表达了犹太人坚定的信仰。同时,也表达了犹太人坚决斗争,并且坚持战斗和必胜的信念,在乐曲中演奏的节奏和韵律是起伏波动的。人生语言和语调也使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对于演奏者来说,其演奏不和谐音调的过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情感渲染效果。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乐曲的情感基调,音乐素材能够融合应用是对于情感表达而言,更能够显示出其充沛感和强烈性的重要辅助工具在音乐创作中音序为12音音序。这种音序的不协调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具有特异性,更能呈现出情感的强烈状态。同时,在作品中也显示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和声音,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引入了华沙幸存者这一见证人身份的声音,以英语朗诵的方式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叙述;二是引入了法西斯军官这一人物形象,法西斯军官则用德语声嘶力竭的语调发出了屠杀犹太人的命令;三是无辜的犹太群众,犹太群众则用希伯来语唱着众赞歌,以坚定的信念支撑他们走向死亡。不同角色的声音在模仿时都以情感状态和当时相应角色的心理状态为基础,在进行情绪表达时也非常注重情绪的变化,作曲家在创作时也必然经历了自身情感的波动。而通过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象将情绪分阶段进行展现,更能够体现出情绪的充分性和情绪本身的扩散性。同时,从音乐创作技巧的角度上来说,由于十二音的技法中包含了很多不协调的因素。因此,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勋伯格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技术能力。
在乐器的音乐方面,这首音乐创作的作品应用到了弦乐、小号、木琴和小军鼓。这种丰富的乐器运用也是考验创作者创作能力和乐曲乐段情感层次的重要表现,不同的乐器给人带来不同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勋伯格应用多种不同的乐器来表现其创作时的不同阶段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乐器的变化历程。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他音乐创作心理的变化过程。乐器和人声的配合,也能够使乐曲的创作更具有立体感和丰富性。创作的效果,创作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也会更加饱满。从听众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富有立体感且本身具有复杂性的乐曲创作过程,更能够使更多的受众群体产生共鸣。
(三)创作伏笔分析
创作伏笔本身也具有典型的发散性特征。创作伏笔的设置在现代派作品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现代派作品的欣赏理念和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有显著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现代派作品的作曲家具有非常灵活而具有突破性的思维状态。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必然会体现出非常显著的发散性特征。
以本文探讨的《华沙幸存者》作品来看作品的创作,抛弃音乐传达的初衷。将音乐的真实感作为音乐创作的重点目标进行追求,并不强调音乐本身的美感,而强调在现实中更加具有真实感甚至残酷的真相。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听众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虚无但具有美感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往往只是发挥抚慰人心的作用。
另外,音乐作品的创作中,音乐表达与音乐呈现的真实感也会影响到音乐作品的风格[6]。对于勋伯格来说,其音乐创作心理的特征更加追求真实感和情境感,在音乐作品中往往表达了作者非常深厚的情感、非常真实的心理需求。在创作的过程中,心理需求本身也会更加突出地体现出来。这都是作者创作心理呈现的过程。而超长的创作思维伏笔,就是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能够深入人心的元素。能够贴合现代派作曲创作技法的元素,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也是能够提升其作品内涵深刻性的重要动力。
四、结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在音乐创作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创作时代、创作者由于其生活经历、情感经历以及个人创作技术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创作的作品中会渗透不同类型的情感状态,不同类型的具体主题内容。同时,创作过程中多样技法、多种元素的融入也都是为呈现创作心理过程提供服务的。从实际出发来讲,这种创作心理不仅是对创作者本身创作状态的反映,也能够使听众与创作者在聆听作品呈现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更好地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文献:
[1]万凡捷.闽籍华侨华人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以周淑安、罗浪、殷承宗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2):36-46.
[2]梁鹤,王柏力.立足人民观照时代——贺绿汀音乐创作实践的当代性思考[J].艺术教育,2023,(03):80-83.
[3]章佩君.西方作曲技术影响下的当代音乐创作艺术特征分析——以黄汛舫合唱曲《炊烟》为例[J].音乐生活, 2023,(02):55-58.
[4]陈乐潇.促三位一体探调解之路——评姚亚平《价值观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关于“可能性追求”的讨论》[J].音乐探索,2023,(01):135-143.
[5]张静琳.从音乐创作心理角度浅析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J].黄河之声,2022,(10):88-90.
[6]施咏.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二次高峰——1986-1992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历程[J].北方音乐,2023,(01): 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