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丛书》与民国各省古籍丛书的编印

2023-09-19 07:54:37卢彦兆
今古文创 2023年33期
关键词:民国

【摘要】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公私典籍惨遭损毁夺掠,流失严重。由于具有“搜残存佚”作用的丛书对文献的保存与流传有着极大帮助,故而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以安徽省《安徽丛书》为代表的各省古籍丛书编印发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危亡之际,它的应运而生不仅是响应了对各地学术文化成果进行整理与总结的时代要求,更承载了时人对本省文化的热忱,寄托了时人传承文脉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民国;《安徽丛书》;省级;古籍丛书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3-003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3.012

民国兵匪交加,社会混乱,国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温饱尚且不能满足,更何况精神文化之追求。思想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致使公私藏书散佚殆尽,传统文化岌岌可危。那些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感到了“日之将夕,悲风骤至”,在欧风美雨冲击之下先后兴起了“保存国粹”与“整理国故”运动。他们认为今人不尚古来图籍,弃若土苴,一经兵燹,必将销蚀散佚。呼吁保存旧籍,以传承先哲嘉言懿行。由于丛书不对单行本图书的体例及内容进行改动,能最大限度保留书籍的原貌,故而丛书的编印对文献的保存与流传有着极大帮助。故民国时期,以挽救乡邦文献,传承乡邦文化的省级古籍丛书纷纷涌现。

一、安徽省古籍丛书—— 《安徽丛书》的编印

上承先秦,下启近代,徽皖人文向称繁盛,其学风不仅风靡皖地,更是流行海内,影响甚广。然由晚清咸同兵燹,文献典籍遭到严重损毁,《黄宾虹文集》记载道:“洪杨之乱,徽地驻兵,散入桐城马峨园、仁和许遭孙两家近千余。其遭村夫牧竖毁弃者不可计数。” ①《歙事闲譚》也曾写道:“有书一楼,列几堆积,高五六尺……乱后楼中物百无一存。” ②皖省先贤之书籍文献亟待搜求和保护。1931年,《安徽丛书》编审会就曾表明:安徽年来困于天灾匪患,社会暗淡,然安徽人士,却努力于文化事业,自强不息,共谋设立《安徽丛书》编印处,刊行《安徽丛书》。他们深感“吾皖……世变毁棼,故家日以凋残,朴学从而放矢。间有专门之士,竺古之儒,频有志于搜求,托深情于毫素,顾范围仅限于郡邑,而采获未遍于省区。旧籍日稀,流风向尽,同人惧焉,因有刻安徽丛书之约” ③。以江彤侯为主任,徐积余、黄宾虹、程霖生、吴镜天为常务委员,分别承担编审、交际、经济、文牍及搜集版本各项工作。亚东图书馆的馆主汪孟邹先生兼会计。除编审会会员许静仁、陈子言、胡朴安等先生外,还聘请了富于收藏,精于校勘的若干名誉会员如许承尧、胡适、罗振玉等人共同推进《安徽丛书》的编审和出版。经费则由发起人和社会捐赠,如《徐乃昌日记》所载:“彤侯告我,现拟印《安徽丛书》,现商定程霖生捐洋一万元。”“培孙、乃乾赞助编印《安徽丛书》,拨款九千元。”以及“安徽省政府补助《安徽丛书》编印处洋五千元。”并通过中国实业银行来存款计息。丛书编印标准为:优先于经、史、诸子专门著述,诗文集、杂作则次之。九条编印办法依次是:一,抽选皖人历代述作入四库和其他丛书且部类重要者影印;二,搜选皖人遗佚未刊述作影印;三,访求皖人于清代禁毁之稿影印;四,访求他省学人有关皖省学术史乘之作影印;五,访求游宦流寓于皖省的学人述作影印;六,访求流寓他省但有皖籍之学人撰述影印;七,翻新早已通行但价格昂贵之书影印;八,重新将重要及稀见的书籍影印;九,征印皖人之书籍作品。皆用连史纸影印发行。可惜由于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编印活动从1932年至1936年印行了六期便被迫停止。但将海内将尽之书,未见之籍,重见于艺苑寰宇。凡皖人历代著述见于四库及其他丛籍之部类重要者,或孤本遗稿,昔时因政治或他种原因未能普遍流行之有价值著述,以及有关于本省学术史乘之各家作品,搜而集之,影印行世。编印处成立时就曾很有信心的认为《安徽丛书》定造福于学林。王饶生亦对《安徽丛书》的编印给予高度评价:“皖省理学、文学均较各省为盛……深愿乡前辈创此伟大事业,嘉惠于东南文献者至巨,早日观成,以慰喁望。尤冀于阐幽抉微,多加注意,庶使怀瑾握瑜湮没不彰者,悉得一一表扬,功德宏伟,真不在大禹下矣。” ④先哲芳烈,焜耀史乘,对皖省乃至全国文献的补充和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

二、山西省古籍丛书—— 《山右丛书》的编印

1934年由阎锡山、郭象升等晋省政学人士组成山西省文献委员,在启事中表明:“山西风气闭塞,先哲遗著多湮没不彰。本会职司征存文献,拟将历年蒐求所得,择其要者刊行《山右丛书》。” ⑤所收书目上至唐朝,下至晚清,以清代著述为主,包括七个方面:一是文献征存局所收录;二是作者子孙所存留的抄本;三是从书店和书摊所购;四是完善已刊刻文献书目;五是从私家收藏者处借抄;六是摘选晋省历代著述为四库全书收入且部类重要者;七是晋省乡贤未曾刊刻印行者。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收录有28位晋籍学者的重要著作37种。1935年《太原日报》载:“山西文献委员会收集县镇村社先正述作、名胜古迹、地理沿革等整理刊印。”1937年《太原日报》载:“《山右丛书》所收各书,或手稿,或孤本,或补充缺漏,学人不可不备。”可惜由于抗战爆发,原续编计划被迫放弃。丛书前三十种在山西省排印,后七种在北平影印。《山右丛书》的编印,使得明清以来晋省行将湮灭、散亡殆尽的乡贤著述重现寰宇,正如聂光甫在《四库著录山西先哲遗书辑目》中述及:“固非夷卑先哲,实冀今日之青年,知所警惕,努力制作,在将来文化之领域,或可占一重要之位置耳。” ⑥《山右丛书》的编印使后辈学人得以有缘目睹乡哲心力所汇,在山西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江西省古籍丛书—— 《豫章丛书》的编印

由清末民初江西人胡思敬所编辑出版,收书103种,674卷。清代江西人陶福履也编辑过一部同名的《豫章丛书》,仅收清代江西籍学人著述,共26种,47卷。民国年间胡思敬所编辑的《豫章丛书》涉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先哲述作,以明清两朝善刻本居多。1915年至1920年间经豫章丛书编刻局刊印出版。其为搜求整理《豫章丛书》,耙梳于八千卷楼、汲古阁、文澜阁、宜秋馆、问影楼以及各地私藏书斋中,并明确指出以下情况不予收书:一几经翻刻,已发行之书不纳;二尚未发行,但已有时人认刻之书不纳;三已被近人丛刻所收之书不纳;四已入本集者不纳;五作者品学欠佳之书不纳;六经数人之手的官书不纳;七尚未被名人论定之书不纳;八卷帙繁琐细碎之书不纳;九牵涉伪托之书不纳;十作者籍贯不明确之书不纳;十一续作应附原书者不纳。辗转全国各地访求江西乡贤遗著散作,倾尽全力辑刻《豫章丛书》。在战火仍频,典籍散佚的环境下,胡思敬为保存优秀传统文化,抵御西学入侵,摒弃了当时流行的铅字排版印刷,坚持采用传统的雕版印刷,克服重重艰难,最终刊成《豫章丛书》。

胡思敬辑《豫章丛书》是继陶福履辑《豫章丛书》基础上为改变“前之人莫由持饷乎后人,后之人无由乞灵于前人”而表彰先哲,津逮后学的壮举。极大地抢救、整理和保存了江西文献古籍,其对江西历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犹如荆山之玉,价值连城。

四、辽宁省古籍丛书—— 《辽海丛书》的编印

《辽海丛书》原名《东北丛书》,由于东北被日寇侵略占领无奈更名。《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曾刊登:“辽宁省立图书馆现拟刊行《东北丛书》,业经教育厅转呈省政府核准,即由教育厅主办,延聘硕彦组织编纂委员会,分司校勘,以期早日观成云。” ⑦但由于抗战爆发而被迫终止。期间日本学者刊行《满蒙丛书》,内容偏颇,极失公允,致使乡贤述作散佚严重。金毓黼疾呼:“刊刻地方丛书为今日之急务,刊刻辽海丛书尤为吾侪之急务……搜集乏人,保存无术,遂致与荒烟蔓草同归泯灭欤……不于此时旁搜远集,网罗一切,更待何焉。” ⑧于是便私人集资建立辽海书社,受到臧式毅、孙笙午等人的出资援助,以及史叔仁、李汝梅等人的校勘帮助。几经波折,第一部东北地方丛书于1933年至1936年以铅字排印方式刊行问世。以明清先哲著述为主,涵盖历史、地理各方面。还吸取了如《畿辅丛书》《豫章丛书》等他省丛书的编纂方法,尤以《安徽丛书》为鉴。首创专著、杂志、文征、存目四体例,裨益后学。编印了10集100册,总计收书87种,509卷。网罗宏富,抢救和弥补了东北文献史料的缺失,集东北地区文献之大成,极具文献和学术研究的价值。

《辽海丛书》不仅保存了乡哲珍稀著述,传承了地方优秀文化,而且为后世地方丛书的编纂如吉林《长白丛书》、黑龙江《黑水丛书》提供了史料与典范。正如罗继祖先生所云:“艮维文献,蔚为巨观……可谓前无古人。”

五、贵州省古籍丛书—— 《黔南丛书》的编印

1918年,贵州通志局成立,在编纂《贵州通志》期间,任可澄曾疾呼:“文献之可考于今者千百不得十一,此吾辈黔人所当认为盛耻,发愤以求雪也。” ⑨一批学人有感于贵州古籍散佚严重,为搜求旧闻,增辑黔故,将贵州籍先哲学人、官宦贵州的官员、游历贵州的人士以及其他涉及贵州的著述文章搜罗整理,原计划印行20集的《黔南丛书》,由于灾害、战争、经费等等因素,从1922年到1941年贵阳文通书局只排印出版了6集174卷。所收书目上起明代,下迄民国,以清代为主。此外,热心乡邦文献的贵州开明士绅也自发出资进行了印刷出版,如紫江朱启钤以存素堂名义补印了别集。《黔南丛书别集序》述及:“黔中明清以来钜师鸿彦辈出,而清中叶以后尤多。朴学之士海内翕然称之,顾地处僻远,遗书或易散佚,且流传亦弗广,此编印丛书之举所宜亟也。” ⑩乡哲手泽的搜求与保存,不仅无愧于古圣贤哲,亦无憾于后辈子孙。正如《印行黔南丛书启事》所云:“自创立省治五百年来,流寓渐多,遂开文化。吾人聚居于此,若不于文字历史发挥而光大之,何能与中原文献之邦絜短量长?更何能与欧美富强之国并驱争先乎?” ?实乃贵州古籍编印之翘楚,可执地方丛书之牛耳也。

六、云南省古籍丛书—— 《云南丛书》的编印

滇乱孔亟,流风向尽,在滇省文化耆老赵藩“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以荣我乡邦”的呼吁下,时任云南总督的唐继尧倍受感召,下令“拨定款,聘通人。”1914年,云南省图书馆设立《云南丛书》编印处。刊登《征集乡先生遗著启事》,冀希时人慷慨出示抑或寻访搜求。袁嘉榖在《征刻云南丛书序》中述及:“滇人之学如览,著述如览,而不传如览,并不如览之犹传姓名者,岂鲜也哉……然则谁咎,曰惟后起之责……二千年人,仅寥寥数纸书,痛心孰甚……愿我滇人,痛定思痛,人人有责。” ?秦光玉、陈荣昌、方树梅诸学人纷纷投身丛书编纂,将自己所藏慷慨捐献。征集标准分为四类:一为不拘类型与时代的乡邦先贤述作;二为已无存板的乡邦先贤述作原稿、钞本和刻本;三为尚存板的乡邦先贤述作刻本;四为不愿割爱原稿者刊刻后归还。《云南丛书》以明清两朝和民国初年云南地区学人著述为主,拟编印205种,1631卷,但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仅印行176种。滇省宿学耆老搜残存佚,印成《云南丛书》,德国美国亦曾索要。不仅彰阐先民,饷遗后学,更将滇省文萃传之欧美。正如秦光玉所述:“煌煌大集,金碧增光,先正遗书,赖以不坠,阮志所谓滇人著述之书,盖于是乎大备矣。” ?厉兵秣马之际,奔走于征文考献,集滇省乡哲文萃,鸿篇巨制实为滇南文化史上一佳话也。

七、广东省古籍丛书—— 《广东丛书》的编印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仅一年,广州沦陷。以叶恭绰为代表避难香港的粤人深感家国江河日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子风骨高涨。有感于粤省乡邦文献保存之重要性,呼吁粤人缅怀乡邦先哲,辑佚乡邦文献,提出编印《广东丛书》的倡议。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以粤省省库为后盾,香港中国文化协进会主持成立《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叶恭绰担任主任,简又文、陆丹林、黄荫普担任常务,孙璞、冼玉清、李景新诸人担任委员。广征博采,取舍精详,将唐代至清代粤省先正著述及有关粤省的述作予以搜求和整理。1941年开始编印,第一集收书七种,第二集收书三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三集才最终影印出版。《广东丛书》共计发行三集,虽未能达到网罗荟萃的程度,但也使粤省文化之光荣雄奇得以诏天下后世,实为裨益后学之津梁。

民国时期以安徽省《安徽丛书》为代表的各省古籍丛书的编印都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使命与担当,尽显时人的家国情怀。各省有识之士深感“国华不保,则民性日漓;旧闻不饶,则新知曷启。”奋起网罗荟萃,表彰先哲。虽动荡战乱,于物力所不能及,民国学人毅然自觉自发于先正述作的搜残存佚,为前无古人之壮举。各省古籍叢书的编印,是民国时期全国古籍丛书编印乃至地方古籍丛书编印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述及:“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民国时期各省丛书编纂者们亘古通今、继往开来之势亦启于后学。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发出了整理古籍的指示,各省学人传承前贤心力,弥补先哲遗憾的呼声高涨,重新整理地方古籍丛书很快提上日程。1988年,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委员会主编,黄山书社出版发行《安徽古籍丛书》,拟计收书320种,20年发完。1993年,沈阳古籍书店出版发行《辽海丛书续编》,共计收书46种。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云南丛书》,收书共计204种。2014年,云南省文史研究院主持编印《云南丛书续编》,共计收书462种。2017年,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山右丛书二编》,共计收书34种。各省学人代代相继,薪火相传。先哲芳烈,焜耀史乘,非但有功于各省文献的补救和表彰,更有益于吾国文化的补充和弘扬。坚守使命,亘古通今,保存国粹,传承文脉,功在当代,惠及后学,善莫大焉。

注释:

①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

②许承尧:《歙事闲谈》,黄山书社2001年版。

③陈东原:《介绍安徽丛书编印计划》,《学风(安庆)》1931年第1卷第8期,第21-22页。

④许乃昌:《许乃昌日记》,凤凰出版社2020年版,第1235-1472页。

⑤《山右丛书初编书目提要》,山西省文献委员会1937年5月排印本。

⑥聂光甫:《四库著录山西先哲遗书辑目》,《山西民众教育》1936年第3卷第4期。

⑦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辽宁省馆拟刊东北丛书》,《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年第6卷第6期。

⑧金毓黼:《辽海丛书》,辽海书社1931-1934年排印本,第2页。

⑨任可澄:《贵州文献季刊·创刊词》,贵阳文通书局1938年版。

⑩崔建利:《民国时期的古籍丛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陈琳:《任可澄与〈黔南丛书〉析》,《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4期。

?袁嘉榖:《卧雪堂文集·卷十三》,1933年排印本。

?秦光玉:《续云南备征志》,1929年待刊本。

参考文献:

[1]徐晗.山西省文化委员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20.

[2]刘岳磊.晚清民国词人徐乃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关长荣.金毓黼《辽海丛书》的文献学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谢梦晴.情报学视野下《云南丛书》的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卢彦兆,女,汉族,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趣味(语文)(2021年5期)2021-10-14 07:55:52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52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现代苏州(2017年9期)2017-05-16 00:58:13
民国老广告让你脑洞大开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2:00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8
民国风烟,尺素缠绵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