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建设管理与探讨

2023-09-19 19:58刘碧瑶王臻张人杰边俏江敏戚小华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国家队演练

刘碧瑶,王臻,张人杰,边俏,江敏,戚小华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11

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对外经贸交流频繁,传染病输入及传播风险较大,台风灾害频发,卫生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任务艰巨。继2016年杭州G20峰会保障后,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永久落户桐乡乌镇,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以及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和国际会议陆续在浙江召开或落户,大型国际会议、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任务成为新常态。2016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下达文件,依托浙江省组建浙江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以下简称在浙国家队),队伍于2019年7月完成组建并通过验收。本文介绍在浙国家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现况,探讨队伍建设管理的优化建议,为其他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1 队伍建设管理现况

1.1 概况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在浙国家队的组建和管理,省疾控中心为具体承建单位,由省疾控中心应急部具体负责队伍的筹建、培训、演练、调度以及物资装备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省疾控中心后勤保障部负责车辆日常运行维护管理。队伍建设以“统一管理、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为原则,以实现“车载化、信息化、集成化、自我保障化”为目标,强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输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台风洪涝等灾害救援的力量,全面提升跨区域快速拉动、现场长时间应急处置的能力和后勤保障水平,并随时承担国家下达的卫生应急救援任务。

1.2 制度保障

省卫生健康委下发队伍管理办法、物资管理办法、应急车辆使用管理办法,省疾控中心制定队伍管理手册、现场工作手册、培训演练手册、车辆操作说明书。其中队伍管理手册涵盖队员岗位职责、考核评估及激励机制、车辆运行维护、物资装备管理、队伍信息管理、应急值守等制度;现场工作手册明确了现场应急处置、消杀处置、安全防护等相关要求;培训演练手册包括培训计划和演练工作指南;车辆操作说明书为各类特种车辆平台的使用维护说明。各类管理办法、手册等制度的制定有效保障了队伍建成后的有序、规范运行。

1.3 人员管理

目前队伍共70人,设协调官2人、管理领导小组7人(含队长1人)、副队长3人、分队长5人以及流行病学、医疗救治、消杀、应急管理与后勤保障、健康教育、检验等各专业小组队员共53人。其中协调官由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办领导担任,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均为省疾控中心领导,其中队长为省疾控中心主任,医疗救治组队员来自省级医院,其余人员来自省疾控中心。男女比例为2.5∶1,平均年龄37岁,其中副队长及分队长平均年龄43岁;硕士及以上学历50人,占71.43%;高级职称29人,占41.43%。其中53名专业小组队员中高级职称14人,占26.42%。国家队队员是应急值守和处置出动的主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队队员作为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冠应急处置队主力成员,多次赴省内防控一线与市、县应急队伍联合混编作战开展工作;多名队员参与了省外援助任务;1名副队长作为专家组成员赴意大利参加援外抗疫工作。

1.4 车辆及物资装备配备

装备建设是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基础,对事件处置结果具有重要影响[1],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装备配置较为细致全面[2]。在浙国家队共配置12辆特种车辆平台,其中先导处置车、通信指挥车、采样车、发电储油车、净水储水车、炊事车、消杀防疫车、移动P2+检测车、宿营车、物资运输车各1辆,调查处置及人员运输车2辆,满足队伍实现日常巡检、突前指挥、险情查看、信息传送、应急标本采集和运输、移动检测、人员运送、电力保障、炊事保障、消杀处置、户外宿营、物资运输等功能。队伍配备通讯保障、办公设备、专业处置、后勤保障、个人携行、徽章标识等6类物资装备。其中通讯保障类包括无人机、对讲机、海事卫星电话、单兵视频传输系统等设备,办公设备包括便携式打印机、投影仪、电脑等,专业处置类包括个人防护用品、各类采样箱、消杀设备等,后勤保障类包括宿营帐篷、工作帐篷、炊事帐篷、供电照明、炊事用具等,个人携行类包括应急服装、作训服、背囊、拉杆箱、户外用品等,徽章标识包括国旗、队旗、卫生应急标识等。

1.5 培训演练

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采用边组建边培训拉练的形式,以快速形成实战能力。重点围绕车辆及设备操作使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专业技能、队伍运行机制以及急救、游泳等保障技能等开展专题培训。依托长三角协作机制,自2018年以来,每年组织或参与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联合演练,演练举办地的市、县疾控中心应急队伍多次共同参与演练。组织开展野外自我保障拉练,检验队伍紧急集结和远程投送能力。多次与浙江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联合开展演练,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提升队伍间协同作战能力。车辆常规每月进行一次远距离拉动,以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一系列培训、演练和现场实战的实施,加强新老队员“传帮带”工作,使队伍保持持续稳定运行状态,并使队员们的个人能力和团体作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1.6 实战训练

自队伍建成以来,在浙国家队队员作为省疾控中心应急队伍主力军,在救灾防病、传染病应急处置以及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都发挥了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应有的作用。2018年,浙江省多地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省疾控中心组织在浙国家队队员、出动消杀车、携带消杀无人机等装备赴疫情发生地协助开展现场应急处置,使用国家队配备的先进设备降低疫情发生地的蚊媒密度。2019年8月,浙江正面迎战台风“利奇马”,依托传染病国家队队员组建的12支省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分赴一线开展处置,圆满完成救灾防病应急任务。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以在浙国家队为主力的省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处置小分队全力参与数起省内疫情处置,与当地队伍一起混编作战;队员中多人驰援外省抗疫,1名副队长作为专家组成员赴意大利参加援外抗疫。国家队配备的宿营方舱车曾于疫情期间赶赴一线,为当地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此外,多名在浙国家队队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疫情防控保障任务。

2 经验及建议

2.1 适时合理调整队员构成,提高队伍培训演练出勤率,优化队伍能力梯队建设

自在浙国家队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尽管队员们的培训或演练活动参与意愿总体较高,但常因工作冲突等原因影响了出勤率。队伍建设之初,为保证队伍的能力水平,选拔的队员们以各相关专业的业务骨干为主,其中不乏各业务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经过几年的运行,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比如涉及到外出培训演练等活动时,专家型队员往往因事务繁忙难以兼顾而影响出勤率,部分业务骨干型队员也逐步成长为专家型人才。省疾控中心于2020年底进行了部门大调整,人员岗位变动较大,部分队员工作岗位内容进行了调整或开始承担行政职务,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日益显见。2021年10月,即队伍通过验收后的两年零三个月后,对原队伍进行了人员调整及结构优化。原国家队50岁以上副队长、分队长调整为顾问团成员,主要负责为在浙国家队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现任副队长及分队长为近年新成长起来的各专业领域青年专家型人才;此外,吸纳更多年轻业务骨干加入,专业小组队员以中级及以下的年轻业务骨干为主。目前在浙国家队队员构成较为合理,呈梯队建设模式,队员日常培训、演练的参与度也较之前有所提升。

2.2 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队伍出动效率及积极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疾控中心建立了应急队伍每日常态化值守制度,保障了一旦出现突发疫情,值守队员能在1小时内集结到位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完善激励机制,将应急队员参与省内外疫情处置、重大活动公共卫生保障、培训演练等应急任务纳入部所年度考绩指标,显著提高各部所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国家队队员在省疾控中心内部职称评定参数量化表中予以一定的分值奖励倾斜。

2.3 培训演练内容形式要多样化,突出实战性

培训演练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有效保障途径[3]。通过培训演练可评估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队员对应急程序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在浙国家队自筹建以来,以专业技能的讲座式培训为主,实践操作培训为辅。从培训效果来看,讲座式培训互动性相对较差,实践操作培训则存在队员动手操作积极性差别较大的现象,对培训效果均有一定影响。为培养打造“一专多能”型人才,应结合队伍实战需求和队员自身意向,积极寻求培训演练内容、形式上的突破,提高队员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培训演练计划、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提高培训演练质量。作为国家级队伍,在培训演练内容上,除专业技能和自我保障技能外,也可增加外语能力、国际规范、相关地区礼仪习俗等内容[5]。在培训演练形式上,除相对较大规模的统一培训和演练外,应增加“小培训、小演练”的频次,各分队的队员可在分队长的带领下,把培训、演练贯穿到队伍的日常训练中去,通过日常多练、多磨合,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

2.4 统一着装及旗帜标识,彰显队伍品牌形象

在“利奇马”应急响应工作中,队员们乘坐国家队专用车辆,统一穿着标识有“中国卫生”的应急服装,队伍配备“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旗帜,携带专业救灾防病设备,派出国家队配备的消杀防疫车,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识和信任。在新冠疫情现场,队员们身着卫生应急服装,在与公安、工信等混编作战中,彰显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的良好形象。

2.5 搭建区域协作联动平台,提升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依托联合演练、培训等形式,可充分拓展队伍之间在人才、技术、设备等层面的交流合作[6-7]。2018年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首次开展联合演练并签订长三角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涵盖五方面合作内容,包括加强定期信息交流和会商机制,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适时启动区域内卫生应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内重大活动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护城河”;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区域一体化建设,开展联合卫生应急培训;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项目合作等方面。依托长三角合作机制,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卫生应急工作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中,此合作机制成为长三角联防联控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省协查、防控技术交流及信息互通共享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6 建立完善休整机制,保障队员健康安全

应急队员赴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工作往往任务重、强度大、压力大,且长时间熬夜加班可能会带来生理健康伤害甚至生命危险。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是第一级心理干预重点人群[8],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张宇晶等研究[9]发现,在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经过短时集中隔离休整,能让防控人员身心健康得到恢复,使其缓解身体疲劳,心理放松。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例,2022年以在浙国家队队员为主力的浙江省疾控中心新冠应急处置队赴省内一线参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处置80余起,因防控工作需要经常连续作战、熬夜加班,对队员们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在队员们完成任务尤其是较大规模疫情处置结束返回后队伍管理部门会建议队员们在家休整几日后再返回工作岗位,以助于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在持久战的状态下,非常有必要根据现场工作强度,及时做好人员更替,并采取一定时间的隔离休整、居家休整等方式给予休息时间保证,保障队员生命健康安全,维护队伍持续稳定运行。

2.7 结合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提升队伍管理效能

信息资源分散容易造成事件处置效率低下[10]。在浙国家队的日常管理主要依靠不同表格进行相关数据记录,数据碎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统筹协调指挥效能。因此,有必要搭建有序化、集成化的队伍管理信息化平台,记录队员基本信息、队员培训演练参加情况、历次应急出动时间地点、队伍车辆出动及维保情况、队伍物资出入库及补充维护情况等,实时查看队员派出情况,迅速指挥调度人员组建应急出动小分队,规范物资出入库管理,提升队伍管理效率和规范性。省疾控中心目前正筹建应急作业管理系统及智慧仓储管理系统,实现应急指挥大屏端展示、队伍管理、人员调度、智慧化仓储、预案管理、数据分析、自动预警、辅助决策等功能。

3 展望

地方国家级应急队伍的建立,对中国卫生应急队伍核心能力和应急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1]。在队伍年度运维资金的持续支持和一系列队伍管理制度的保障下,在浙国家队将继续充分展现国家级队伍“车载化、信息化、集成化、自我保障化”的优势,通过探索优化队伍人员构成、车辆物资装备配置、培训演练内容模式、队伍管理效能等方面,不断提升省级卫生应急工作整体能力和水平。通过国家队项目建设以及与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及省内地方开展联合演练、混编实战等方式,对长三角区域队伍共建提升以及省内地方队伍卫生应急能力提升也可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12]。在浙国家队也将继续及时总结队伍建设管理经验,为其他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国家队演练
首次演练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
完善疾控中心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效果分析
未雨绸缪演练忙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