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住院需求满足情况分析

2023-09-01 14:14黄晓伟徐子涵解海霞魏燕王娇娇吴述银苌凤水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8期
关键词:高峰期残疾人常态

黄晓伟,徐子涵,解海霞,魏燕,王娇娇,吴述银,苌凤水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32;3.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上海 200032;4.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暴发。截至2023年2月10日,全世界已报告确诊病例超过7.5亿例[1];截至2023年1月8日,我国大陆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多万例[2],从该日开始,我国已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但疫情仍未结束。作为史无前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社区和医院中的疫情防控措施都给居民正常就医带来一定困难和挑战[3-4]。某医院报道,2020年上半年全科门诊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约30%[5],医院住院患者总人次和手术量比上年同期降幅均超过六成[6],但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医院数据[7],未检索到各类人群住院需求满足情况的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第一,分析公众(学生、一般居民和残疾人)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并进行人群间比较分析;第二,分析从疫情高峰期、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住院需求满足情况的变化,从而为评估疫情对人群就医需求的影响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居住在中国大陆,年满18周岁且小于80周岁的一般居民、学生和残疾人,学生为大专/本科及以上者,残疾情况为调查对象自报。考虑湖北特别是武汉为2020年中国大陆疫情最严重地区,因此将武汉、湖北(除武汉)和其他省份来源样本分开分析。研究获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调查方法

2020年3月23日—31日与2021年3月3日—11日将问卷发到武汉、上海等地居民、学生和残疾人的相同微信群中,并允许转发,知情同意后匿名填报。采用便利抽样方法。2020年初始回收3 694份问卷,最终将填报时间小于100秒、未成年人、高中及以下学生、智力残疾人、存在逻辑错误等问卷剔除,确认合格问卷3 181份(学生941人、一般居民1 929人、残疾人311人),上述人群中疫情高峰期(2020年1月下旬—2月底)或/和控制早期(2020年3月)有住院需求的样本共189人,其中85人疫情高峰期和控制早期都有住院需求,57人只是疫情高峰期有需求,47人疫情控制早期有需求。2021年初始回收4 538份问卷,按同样方式筛选后,最终获得4 056份合格问卷(大专及以上学生764人、一般居民2 209人、残疾人1 083人),上述人群中疫情在常态化防控期(2020年4月—2021年3月调查日)有过住院需求的样本657人。上述疫情时期划分的依据是2020年上半年全国疫情新发病例数的变化情况:2020年3月1日全国新增202例,前一天是接近600例,2020年3月底新增病例已趋于0。玛叶指数[8]是判断调查质量的方法,指数取值范围0~99,如大于60说明数据分布存在严重偏性,本研究母样本中2020年3181人和2021年4 056人的玛叶指数分别为7.09和18.93,均小于60,表明调查质量良好。另外本研究发现其他原因未住院的比例(9%左右)与《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调查报告》[9]中的结果非常接近,也说明调查数据质量较高。二年样本均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1.3 调查工具

1.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自拟调查表收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常住地、性别、年龄、残疾情况、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和工作状况。残疾情况采用多选题调查:①没有任何残疾 ②脊髓损伤者(肢体残疾一种) ③其他肢体残疾 ④视力残疾⑤听力残疾⑥言语残疾⑦精神残疾⑧智力残疾。另外调查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情况,健康状况询问调查对象健康满意情况: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慢性病采用多选题调查近6个月内患有被医生确诊的慢性疾病情况。

1.3.2 住院情况调查表 2020年在询问“疫情以来,您或家人是否有过住院需求”基础上,调查发生住院的具体时段(疫情高峰期和控制早期),进而多选题调查该住院的详细情况:正常出入院、其他原因(如经济等)未住院、正常入院但提前出院、在等床位、在找医院、推迟入院且提前出院,2021年采用同样调查方法,调查样本人群2020年4月以来的住院情况,如多次住院,则报告最近一次的情况。

1.4 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主要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二种方法,对涉及多重两两比较的情况,采用Holm-Bonferroni方法进行校正分析[10]。健康很不满意和不满意被归类为健康差,满意和很满意归为健康好。P值小于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13.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基本情况

2020—2021年有住院需求的成年样本中,以城市样本为主,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其他情况见表1。

2.2 住院需求满足的总体情况

在疫情高峰期有住院需求的人群中,36.6%的能够正常出入院,其他原因(如经济等)未住院9.2%(表2);把至少出现过表2中其它四种情况之一的列为住院需求满足可能受到疫情影响,计算后发现,在疫情高峰期有住院需求的人群中54.2%可能受到疫情影响(图1)。

表1 2020—2021年样本人群基本情况(%)

对三个时期的住院需求满足情况二二比较发现(表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来看,正常出入院的比例逐步上升,从36.6%增加到63.0%,正常入院但提前出院的比例在疫情高峰期后有所下降,推迟入院且提前出院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在等床位和在找医院的比例都是先降后升,其他原因未住院(如经济、交通、时间等,或者自觉病轻)比例先升后降。从图1可见,住院需求满足情况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比例总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从54.2%降到31.1%,又升至42.0%),但仍低于高峰期水平,且上述变化均显示统计学意义。

2.3 一般居民情况

2.3.1 总体情况 从疫情高峰期、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一般居民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1,表3),其变化规律与总体情况保持一致,如正常出入院比例从疫情高峰期时的33.3%增大到常态化防控期的68.7%,但二二比较分析,只有高峰期和控制早期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从可能的疫情影响比例来看,也是控制早期的疫情影响比例变化(从56.1%到31.3%)有统计学意义,疫情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的变化(从31.3%到36.3%)没有统计学意义(P=0.45,图1)。

图1 从疫情高峰期到常态化防控期一般居民、学生和残疾人住院需求满足的疫情影响情况

2.3.2 湖北和非湖北一般居民的情况 湖北样本一般居民的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85,表3),从住院需求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比例来看,也是同样没有统计学意义(P=0.28)。其他省份一般居民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与一般居民总体情况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三期之间的变化二二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表3),但只有高峰期到控制早期的疫情影响比例变化(从59.3%到31.7%)有统计学意义,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的变化(从31.7%到38.3%)没有统计学意义(P=0.55)。

表2 样本人群住院需求满足的总体情况(%)

表3 一般居民住院需求满足情况(%)

2.3.3 不同疫情时期亚人群之间的比较 在疫情高峰期:湖北与非湖北一般居民住院需求满足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表3),其需求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比例方面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12)。武汉与湖北其他地区一般居民的住院需求满足情况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28)。

在疫情控制早期:湖北与非湖北一般居民之间住院需求满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9,表3),同时其疫情影响比例方面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在常态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期:湖北与非湖北一般居民之间的差异仍旧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表3)。

2.4 学生情况

从疫情高峰期、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学生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表4)。从可能的疫情影响比例来看(图1),三期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比例为15.4%、14.3%和21.3%,其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62)。

2.5 残疾人情况

2.5.1 总体情况 从疫情高峰期、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样本残疾人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规律与一般居民完全一致,即总体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5),但其差异主要体现在高峰期和控制早期之间,包括需要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比例变化也是如此,从疫情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的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2.5.2 脊髓损伤者和其他残疾人的情况 脊髓损伤者的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表5),住院需求可能受到的疫情影响比例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其他残疾人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变化规律与一般居民基本一致,住院需求可能受到的疫情影响比例在疫情控制早期有下降(87.5%下降到50.0%),但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50.0%下降到44.1%,P=0.10)。

在疫情高峰期:检验发现脊髓损伤者和其他残疾人的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5,P=0.08),但从疫情影响比例来看,其他残疾人疫情影响比例87.5%大于脊髓损伤者的57.7%(P=0.02)。在疫情控制早期和常态化防控期:脊髓损伤者和其他残疾人之间,不论是住院需求的满足情况差异,还是从住院需求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比例的角度分析,其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2.6 三类人群的比较

在疫情高峰期,学生、一般居民和残疾人三类人群的住院需求满足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3-表5),其正常出入院的比例分别为65.4%、39.4%和18.0%,在住院需求可能受到影响比例方面,学生最低(15.4%),一般居民(56.1%)和残疾人(72.0%)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在疫情控制早期,一般居民、学生和残疾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的住院需求满足情况差异经分析发现(图1),二二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学生、一般居民和残疾人三类人群的住院需求满足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3-表5),正常出入院的比例分别为78.7%、68.7%和52.1%,其可能受到的影响比例依次递增(图1),分别为21.3%、36.3%和54.6%,二二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残疾人住院需求满足情况(%)

3 讨论

3.1 疫情对各类人群的住院需求满足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从疫情控制早期开始,疫情对住院需求的负面影响已明显减弱

根据本研究发现,疫情已对人群住院需求满足情况产生较大影响[11],在疫情高峰期和控制早期,正常出入院的比例都低于45%;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仍有近60%的公众住院需求可能受到疫情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期影响不能认为都和疫情直接有关,这里面应该有前期受到压抑的需求释放而医院服务能力短期难以满足有关。

研究发现,从疫情控制早期开始,疫情对居民和残疾人的住院需求负面影响已显著减弱,但学生减弱不明显。不过也注意到,控制早期到常态化防控期的变化不显著,甚至单纯从四个有影响选项比例(正常入院但提前出院、在等床位、在找医院、推迟入院且提前出院)数据来看,还有一定回升。某研究发现我国疫情解封后的3个月心血管疾病有关医疗服务仍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其他国家该类型服务有类似现象[12]。一个基于全国就诊数据的研究发现,即使到2020年6月,大多数服务指标仍旧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13]。可见疫情对住院需求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考虑疫情仍没有结束,因此政府仍要继续做好长期卫生资源规划,各部门各司其职,划分权责,有效落实分级诊疗等措施[14-15],加强医疗服务系统协同作用;另外一方面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线上线下服务有机融合[16],从而为有效应对未来可能的就医需求增加提供基础。

有研究报道,武汉存在基础慢病与急危重症等特殊患者得到的保障不够的情况[17],另外还存在“医疗挤兑”现象[18]。然而本研究发现,疫情对不同亚群居民的影响具有无差别的特点,没有发现湖北包括武汉一般居民与其他省份一般居民之间存在差异,其可能与本研究湖北(武汉)样本过少有关,具体原因还有待探索。本研究发现,湖北一般居民的疫情影响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因此建议要重点持续关注疫情对湖北居民住院需求的负面影响。

3.2 残疾人是住院需求疫情影响的脆弱人群

不论是高峰期还是常态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期,残疾人都是疫情影响的脆弱人群,一般居民次之,学生受到的影响最小,这应主要和学生年龄轻、总体健康更好有关。在疫情高峰期,高达72.0%的有住院需求残疾人受到疫情负面影响。残疾人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最严重的群体之一[19],2020年联合国对疫情下残疾人的脆弱性和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系统阐述[20]。研究发现,尽管脊髓损伤者是最严重的残疾类型之一,但在疫情高峰期,其他残疾人住院需求负面影响反而要大于脊髓损伤者,这可能由于调查的脊髓损伤者基本都是受伤多年的患者,其受伤情况已稳定,除非发生严重并发症等,疫情下其对住院的需求反而可能没有其他残疾人高。但同时注意到:在疫情控制早期,疫情对其他残疾人住院需求的负面影响显著下降,脊髓损伤者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总之,社会各方要重点加强对原本健康水平就较低的残疾人住院需求的支持和帮助[21-22],尽力确保每一个残疾人不会被忽视,这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23]。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由于受疫情影响,研究仅通过电子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导致存在样本年龄偏轻和老年人样本不足情况,样本代表性存有局限性;第二、本研究由于样本量有限,湖北(武汉)的居民样本较少,未有统计意义的两类人群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第三,本研究仅报告了2020—2021三个时间段的结果对比,但考虑疫情仍在持续中,因此建议持续观察疫情对住院服务需求满足影响的变化,以更好的应对未来可能的疫情。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高峰期残疾人常态
降降降!3月豆粕跌超450元/吨,大豆到港量将迎高峰期,后市还要再跌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