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阳
(郑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郑州 450003)
近几年国家市场管理部门持续加大对食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的力度,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食品检验样品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是保证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基础[1]。食品检验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完整等会对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食品检验的质量控制和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食品检验样品的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样品能够反映市场抽检食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样品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做好食品检验样品的接收、流转、储存以及处置等具体环节的工作。
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完善的食品工业体系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国人的物质消费需求,也促进了国内消费经济的升级,食品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我国的人均消费结构来看,2021年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达到7 178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8%,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主导地位[1-2]。
完善的食品工业体系使我国的食品种类丰富多样。根据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标准,目前大致可以分为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饮料和调味品等33个大类,其中每一个大类项目下的细分食品种类包括上千种[2]。食品产品的项目种类数量庞大,因而其检测样品种类数量也非常大。
食品检测的项目非常复杂,常见的有食品添加剂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毒害物质检测等,其中每检测项目下还可分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细分检测项目[3]。例如,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下的有机磷农药包括乙硫磷、甲基异硫磷、甲拌磷和马拉硫磷等。在如此众多的检测项目中,任何一类检测都不能疏漏,因此对食品进行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①待测样品要有代表性。在取样过程中发现待检样品多为固体、半固体以及液体等形式,作为待测样品,其应该先满足代表性要求。在同一类食品产品中,根据科学的抽检比例,抽检一定数量的代表性食品产品作为检测样品。②待测样品要具备完整性。样品不完整,其检测结果可能会存在较大误差,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保证食品样品的完整性。
接收食品检测样品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在接收样品时,应按照样品管理的详细规定,做好食品检测样品的接收,并填写详细的样品接收记录。工作人员要认真复核食品样品与抽检系统记录的抽检食品信息是否一致。
(1)检查食品样品的外观,分析判断在样品的采集和运输过程中有没有对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检查食品监测样品贴的封条是否完好无损,判断样品是否完整。对食品样品的详细信息进行核实,抽检的食品样品一般分为检样和备样两个部分,在取出食品检验样品后认真核对食品产品的标签,标签上一般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要将这些信息与抽样系统中记录的信息进行核对,确保信息的一致。
(2)核实食品检测样品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进行运输和贮藏。现场制作的食品产品、散装食品产品以及农产品食品等要重点对其在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损坏进行检查,并确定抽检的食品样品数量能否满足检测标准要求。如果数量不足,应要求补充抽检食品检测样品的数量。上述相关规定应参照国家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要求标准执行。
(3)检查每一批次的食品检测样品的具体检测项目,不同批次的样品在检测项目上可能存在差异。工作人员要根据检测食品的性质、规格等对其具体检测项目进行标注,以保证实际检验工作严格按照确定的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发现相关食品检测样品的批次、检测项目与抽检系统记录的信息存在较大差异,且不能说明差异原因的,负责样品接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拒收送检样品,以免出现样品检测结果合格,但实际食品产品不合格的现象。
规范的标识是保证食品样品检测准确的重要手段,抽检的食品样品都有一一对应的样品编号。在接收样品后,也应根据实验室样品检测编号的具体规定,对食品检测样品进行规范编号,确保样品编号的唯一性。目前实验室在食品检测样品编号方面,都是对每一批次的食品检测样品进行编号,且保证该编号是唯一的一个实验室标号,以保证编号不出现重复或者其他不规范现象。对食品检测样品和备样两部分,分别标注详细的标识卡片。
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入库规整,检验样品入制样室,备份样品入留样室。制样室样品存放区分为检毕区、在检区和待检区,除待检区的样品为待制备样品外,检毕区与在检区均为残样。检毕样品置于检毕区内,按照实验室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做好后期的处置工作;已制备好检样交于检验室的残样置于在检区,做好样品复核样品制备的准备;待制备样品置于待检区,按照检测时限的规定及时制备样品[4]。食品检验样品从抽样员到检验科室的各环节交接中要做好样品的流转记录。复检备份样品剩余保质期不足3个月的,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检验结论不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当自检验结论之日起6个月内妥善保存复检备份样品。
制备检测样品是食品检测的中间环节,一般由检测机构或者检测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人员制备食品检测样品。他们根据被检测的食品产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以及需要检测的项目等,选取抽检的食品产品进行样品制备。制备的食品检测样品应满足检测的规范标准和具体要求。如果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由于样品制备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样品不符合食品检验标准要求的,则需要重新制备。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检测样品的制备,有时会对食品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因此,应根据不同类型食品检测的具体标准要求,掌握样品制备的关键要点。例如,对固体类的食品产品,在制备检测样品时,需要将其粉碎,仅改变其物理状态。如果需要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则需要在对应低温条件下进行制备,确保待测样品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因制备环境的变化而影响食品检测样品中农药残留物的检测结果。
在实验室检测的样品在实际流转过程中,样品管理员要与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对接,确保食品检测样品的流转无误。检测技术人员根据检测项目单提供的检测信息记录,到实验室样品管理库领取对应的检验食品样品,在核对检测项目信息无误后填写《样品流转记录》,并记录食品检测样品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制作样品的时间、样品的领取人以及实际领取时间等信息。在填写上述信息过程中,如果检测人员发现食品样品的数量或者其他方面信息不符合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要及时与样品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根据检测要求或者食品抽检部门的要求,重新安排采集样品。如果发现食品检测样品受到破坏致使其不符合实验室检测的标准,或者是食品检测样品丢失,应找相关人员询问情况,并填写详细的情况说明,报告给上级管理单位[5]。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检测的食品待测样品,需要在理化检验科和微生物检验科都留存一份样品,食品检测样品在检测工作流程中会在不同的科室进行流转,因而需要在每一步流转环节对食品检测样品进行仔细核对,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与样品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联系,确保检测样品被准确无误流转。
食品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化学试剂,有些甚至会对人体、环境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必须要科学规范地处置食品检测样品。样品在完成检测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处置,食品检测的留样和残样都需要根据相关规定标准进行规范处置。具体来说,残样是在食品检测样品在完成检验之后剩余的食品样品,一般在实验室检测时需要设置残样不合格品区,在该区域内存放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产品,这些不合格的食品样品后续还需要进行二次复检或者进行其他的科学实验检测等工作。检测机构或者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应制定实验室检测的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对质控计划的食品检测样品,设计专门的合格样品存贮区域,进行规范贮存,对检测合格的食品检验样品的转进、转出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后续复检或者相关样品的查找。
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是确保市场上流通的食品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监管手段,而其依靠的关键技术手段就是食品的样品检测。而食品样品的管理是保证食品抽样检测准确科学的重要基础,因而,做好食品检测样品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随着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检测技术已经应用到食品检测领域[6-7]。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论述了食品检测样品管理的情况和特点,并重点对食品检测样品的接收、标识、入库、样品流转以及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旨在不断提升食品检测样品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效果,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