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早先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咸宁市通山县境内,属于鄂赣边陲幕阜山脉中段,总面积196平方公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区,有“清凉世界”“度假仙境”的美誉。
整个幕阜山脉的最高峰是九宫山的“老鸦尖”,也叫“老崖尖”,海拔1657米,是我国中南部最高峰之一。九宫山森林覆盖率达96.6%,是中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6.2万亩森林每年向空中散发3000多万吨水汽,使九宫山遍地喷泉飞瀑,四季涌流不竭。
我对九宫山的认识,是从盘山公路开始的。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艰难地在盘山公路上爬行,司机开得格外吃力。行至转弯坡陡路急之处,险象环生,每每会车时司机都格外小心。
九宫山的山,连绵起伏,紧紧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说桂林的山可以用奇、秀、险来形容,那么,九宫山就得用雄奇、险峻、壮美来描绘。山中奇峰耸立,云雾缭绕,时而白浪滔天,时而海阔万里,景在山中转、人在画中游!
一走近九宫山,就能感受到它的魄力。那是一种雄浑却不凌厉的气势,有王者的尊荣也有老者的亲厚。它厚重、稳当地立于天地中,消散掉了湖北八月的燥热,安抚下了游客心头的躁动。
抬头四望,山体连绵,满目苍翠,生机勃勃。满眼的绿色,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有的悄然立于风中,颇有种遗世的味道;有的翠色欲流随风而舞;更多的是群居于此,一大片一大片,有的是阔叶,有的尖叶。太阳跳跃其中,嬉戏流连,斑驳了青苔黄绿的脸。
当大巴略过一片针叶林时,我立马认出是松树。针尖样的松针肆意地长着,仿佛要戳破天,谁敢入侵就戳谁。它们就这样扎根在岩石缝和泥少石多的山体中,枝丫向一侧伸展,风姿绰约,挺拔峻立。那棵三百年的迎客松更是尽显丰华,伸出巨人般的手臂,招揽四方宾客。
大巴终于有惊无险地绕着盘山公路到达山顶。九宫山不愧是避暑胜地,山下烈日炎炎,山顶却清凉舒爽,幽雅恬静。匆匆用过旅游餐后,我和儿子便径直向云中湖走去。走近云中湖,云雾聚集湖面,随风飘摇,山峰倒映,微波荡漾。远处的亭,近处的楼,还有那倚水而建的九曲回廊,映衬着霞光,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湖中有人在划船,欢声笑语没入湖中,淹于烟波中,映于绿水中,让人想起四月的江南。
后随车上了“铜鼓包”。这里海拔1583米,是九宫山第二高峰。一下车我就直奔崖边,扶着栏杆勾头向下一望,深谷绝崖,摄人心魄,令我身心一紧,连忙向后退。缓一下后我又不甘心,找了个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试探地向下望。正好一阵雾随风漫开,云雾缭绕,蒙蒙一片,本来就深不见底叫人胆寒,这下更添了神秘莫测,让人觉得这么深的悬崖,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会不会随时窜出一条龙出来?雾散后,发现远处崖上好像有字,细看才知是作家李尔重所书“登高必自卑”,喻意深远。云海翻滚中,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雄奇险幽;近处的草木葱茏,玉树临风,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见。即便如此,我也不敢乱下脚,怕一不小心滚入不见底的深渊。
顺着人工凿成的蜿蜒小径,在树木掩映下,我们来到了“一线天”。抬头仰望的确是一线的天,真是感叹上天的鬼斧神功。两座小山峰酷似一对石狮,一左一右像在镇守关隘,两边危崖高耸,直指云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峻!相传这对酷似狮子的小山峰,原是九宫山祖师爷张道清的坐骑,因偷偷出来玩忘了回家被罚,在此镇守西大门,日久天长便化为岩石。两只狮子间隔丈余,相对而立,却永远无法靠近,中间形成天然的缝隙,造就了“一线天”的奇景。两只狮子头上建起了护栏平台,有游客爬上去拍照,极目远眺,一饱眼福,而我没哪个胆量,望而却步只有慨叹的份。
“拨云亭”起得名副其实。站在亭中四望,云雾翻腾。扶栏立于崖边,总觉峭石凌风,云浮风起,岌岌可危。只要你敢伸手,仿佛就真可拨到那云,让我真实感受到“登高必自卑”。在雄奇峻险的大山面前,我是那么渺小。放眼一望,群山一片,那些巍峨的高山,此刻都匍匐在脚下,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顿时又充盈心间。呵,大自然能给人雄心壮志,也能让人卑微如尘!
儿子最感兴趣的是那些白色的风车,在那里研究半天,又查了百度,极尽端详,为之陶醉为之倾倒。这里被称为“中国内陆第一风场”,也称“最美风场”。一排巨大的白色风车,像卫士一样伫立在九宫山山顶,伴着蓝天白云,形成独特的景致,让诗样的浪漫中,漾起几许异域风情。我想,风起时松涛树浪定是最动听的歌声,风吹云海、日出星空也是绝美的画卷……
可惜,夕阳逐渐落于山后。在九宫山壮美的落日画卷即将卷起时,我们也踏上归程。回首,九宫山崇山峻岭,千峰竞秀,绿浪起伏,却依然岿然不动,静默于斯。人间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在它面前皆云淡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