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徐宏义
在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不仅要种植、深加工、售卖蔬菜,还得接待参观团。“我们搞了一个萝卜文化展示厅,今年还办了个萝卜节。”合作社理事长熊绪兴说,把小萝卜做成大产业一直是他的终极目标,而他凭借的便是坚持走科技兴菜之路。
2009年12月,熊绪兴创办了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发现本地萝卜品种品相差、易炸裂、易破损,浪费多、售价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多次到山东莱西、寿光等地学习考察,相继引进韩国、日本12个新品种进行适应性改良,培育出皮白、肉嫩、味醇、破损少的优品萝卜,市场售价比传统品种翻了一番。
萝卜规模化种植之初,为追求高产,一些农户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既造成土壤板结,更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熊绪兴便开始探索萝卜绿色健康种植技术,依靠合作社设立了全省首家萝卜种植博士工作站,协助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先后完成了萝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等5项科研课题。
2021年,他又与武汉轻工大学程水源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完成了富硒萝卜种植试验。依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合作社生产的萝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
为了保证萝卜的质量安全,熊绪兴在钟祥市农机服务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安装了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跟踪。几年来,他利用合作社种植基地,先后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萝卜种植全程机械化、自动化微滴管等10多项技术的推广,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他所在的旧口镇行政区划内,萝卜种植面积已超过8万亩,每年萝卜全产业链收益超过5亿元,涌现出8个萝卜种植专业村1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该镇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富能力强的产业。
为了解决农户只管种、不管销、经营不稳定的问题,熊绪兴推动合作社流转土地2.2万亩,建成萝卜种植核心基地;筹资3600多万元,建起1.5万平方米蔬菜交易市场,27座冷库。同时依托入股种植基地建设的经销商,在全国23个省市69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经销点,年经销鲜萝卜占总销量的75%;通过农超、农企、农网对接,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成功实现了萝卜产业从种植为主向购销、仓储、物流的延伸。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熊绪兴在蔬菜的精深加工上也下了大功夫。合作社从萝卜腌制、泡制等传统加工起步,陆续上新蔬菜脱水、萝卜(冬瓜)搅蓉、梅干菜烘干等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年转化萝卜尾菜2.6万吨、其他蔬菜1.3万吨。
熊绪兴还建议合作社提升综合盈利水平,选择市场前景好、能够与萝卜种植接茬或共同利用加工设备设施的豇豆、甘蓝、雪里蕻等作物进行生产经营,形成了“萝卜-萝卜-黄豆(或花生)”“豇豆-雪里蕻”等连作模式,以及腌制池兼用、加工设备共用模式,成功将土地使用、窖池及加工设备利用率平均提高八成以上,也完成了萝卜产业从单一经营向关联蔬菜的延长。
“我们相继开发了开胃萝卜皮、甜菜泡萝卜、红油萝卜干、全型豆角、红油豆角、原味酸豆角、多味雪菜、八宝雪菜、精制雪菜、萝卜叶梅干菜、腊八豆酱等11种新品,现都已经成功上市。”熊绪兴说,2022年荆沙蔬菜合作社的秋冬萝卜,产值达到了4766.6万元。
萝卜产业越做越大,熊绪兴想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念头也越来越强。他依靠科技,热心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年农时季节,他都会组织种植户进行现场培训、实践。2020年,他通过社村联建的方式在旧口镇53个村分别建设了豇豆帮扶产业园,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及技术服务、落实订单,并按市场价保底收购。去年,1680亩基地亩均收入超过6000元。
近6年来,他采用技术示范和技术面对面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合作社对口帮联贫困(脱贫)户、与合作社签订收购订单的贫困(脱贫)户和社村联建园贫困(脱贫)户发展蔬菜特色产业,助力旧口镇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584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260户脱贫户持续致富。
短短十几年时间,熊绪兴把萝卜这道农家“小菜”经营成了横跨3县市、年产销40多万吨、经营收入近3亿元的大产业。他说,下一步将加快建设以萝卜为主导产业的智慧农场,率先实现品种培育、育苗、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产品收储、精深加工、物流销售、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全程数字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对话】
《工友》:今年,你当选为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还获评了省劳动模范,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熊绪兴: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更加感到责任重大。我会利用新的身份,助力数字农业技术的推广。
在今年的省两会上,我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基地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希望能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县域范围内1-2家重点产业链领军企业创办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基地,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省农业数字化。
自从5G出来以后,数字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很快,全国有名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建成了首个智慧农业装备交易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0%,成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如果我们还满足于机械化生产,要不了几年,就要被淘汰。发展数字农业技术是未来的大趋势,也能够全面提升产业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