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尽的试剑石
在江苏省苏州市城区西北,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山,春秋末期吴国的国君阖闾葬于此地。传说,阖闾下葬之后,有一只白虎蹲于其上,于是,这座小山便有了“虎丘”之名。
相传,为了称霸天下,吴王阖闾找到当时最有名气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造宝剑。夫妇二人历时三年,终于铸成一雄一雌两把宝剑,分别以“干将”和“莫邪”为名。得到宝剑的吴王欣喜若狂,挥剑一试,一块巨石便被分为两半。从此之后,那块巨石就得名“试剑石”。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够看到巨石中间那道又长又直的裂缝。
实际上,作为一种自然景观名称,试剑石十分常见。除了虎丘试剑石之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广西桂林伏波山马援试剑石、云南澄江县八哥岩李恢试剑石、山东日照五莲山关公试剑石、安徽黄山朱元璋试剑石和天柱山赵公岭的赵真人试剑石等,数量之多,不胜枚举。
地质作用才是“持剑者”
这些形形色色的试剑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小的有几吨重,大的则重达上千吨,绝非人力所能劈开。
所以,试剑石形成的真相只有一个——各种地质作用才是幕后真正的“持剑者”,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等内力作用和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多种外力作用。
河南焦作的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潭瀑峡有这样一块巨石,石头中间贯通一道笔直的裂缝,相传是李世民用宝剑劈开的,故得名“唐王试剑石”。这块巨石足有几千吨重,哪个人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劈开它?实际上,这块石头是从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在坠入沟底时,因受到强烈撞击,进而沿着节理面裂开形成了裂缝。该道裂缝之所以看起来异常笔直,正是因为原来的节理面十分平滑。
广西桂林伏波山上有一处岩溶洞穴名为“还珠洞”,洞口处矗立着一根上粗下细的石柱,似乎在支撑着洞顶,承担着大山的重压;但走近观察后不难发现,这根石柱的底端并没有与地面相连,中间还保留着极其狭窄的缝隙,光滑而又平整。
相传,这是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为试剑锋而将石头砍為两截。事实上,这根悬空的石柱是岩溶洞穴里的钟乳石,自洞顶下垂,随着水中碳酸钙的不断沉积,钟乳石越长越大,越来越靠近地面,并终将在未来与地面相连,成为一根真正的石柱。
(摘自《百科知识》 马志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