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班级干预的探讨

2023-09-17 22:32刘立国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3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学生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班级干预;建议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和生活领域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民”的队伍,使“网民”群体飞速膨胀,而其中不乏正处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的中学生。通过《人民日报》的有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29.5 小时,网络游戏用户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32 亿,而自各类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上网人数更是突破了9.5 亿的大关,中学生占比更是高达26.9%(数据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学生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处于发育阶段,无法抵御互联网中复杂的思想和文化侵蚀,因而探索中学生网络成瘾表现,消除互联网对中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正面作用,保障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代社会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二、网络成瘾的概念及其具体的类型划分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所谓网络成瘾即网络使用者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环境中,对互联网产生一种莫名的依赖,以至于其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是一种难以自我解脱的心理行为和精神状态。其最初由美国的精神学家提出。

(二)网络成瘾的具体类型

1. 网络色情成瘾

这一类型是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其具体指的是中学生沉迷于互联网中一些有关于成人话题的“特殊网站”或者是角色扮演等,长时间沉迷于不良图片、影视作品、不良的网站以及网络上一些带有色情元素的文学作品,继而在网络中虚拟交往或者沉迷于网络性爱等,其对于中学生身心影响作用最大。

2. 网络关系成瘾

这一类型指的是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上的虚拟交友,通过微信、QQ、MSN、微博等一系列不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文字平台来满足自身的社交欲望,其多发于对自我认同感不强的中学生群体中。

3. 网络强迫行为成瘾

这一类型网络成瘾多发于自控力不强且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学生群体,指的是上网者寄希望于逃离现实世界的学习或生活,而执着于互联网中的某一种行为。

4. 信息收集成瘾

互联网世界有着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其便捷性和易得性等特征使学生能够低成本地获得各种信息,无论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本身有用或者没用,有益或者有害,尤其是在各种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在互联网出现后,信息收集成瘾现象在中学生群体中迅速发酵,情况也愈发严重。

5. 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是造成学生群体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身上的课业和身心压力越来越大,而中学生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生理层面发育都尚未发育成熟,因而其往往会寄希望于通过向外界寻求帮助来获得足够的心理安慰,而网络游戏的出现能够让其获得惊险刺激等更为丰富的心理体验,且操作过程的复杂又会使学生心里获得足够的满足。

三、网络成瘾对于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在能够使人受益终身的同时,也同样能够对人造成潜在而持久的影响。

(一)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首先,沉迷于互联网会使学生长时间地端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观察电脑屏幕中内容的变化,这样会使得其视力急速下降,继而诱发近视眼等眼科类的疾病,而同时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成长关键期,其骨骼在这一阶段快速发育,而久坐于电脑前容易使其弯腰驼背,甚至是出现骨骼畸形的问题。除此之外,沉迷网络的中学生常常会通宵上网,而这就容易出现因作息不规律而造成身体的损耗,继而对形成网瘾的中学生造成由内而外的身体伤害。

(二)容易造成学生学业的荒废

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中学生是未来承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生力量,其承担着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中学生在现代社会需要实现更为全面的发展,如果因网络的痴迷使其将有限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虚拟世界中,加之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他们学习能力低下,发展出现偏差,部分网络成瘾学生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出现逃学现象,甚至于彻底地放弃学业,造成学业上的荒废,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容易损害中学生的精神状态

對精神和心理的损害是网络成瘾对中学生造成的另一大消极影响,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理想化的人际交往环境、游戏等会使得其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对现实报以悲观的情绪,从而出现自我封闭的问题,使其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温暖,只能感到内心的空虚、孤独,容易滋生暴躁、抑郁、厌世等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其只想逃离真实的社会生活,继而在不断的思想侵蚀过程中发生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四)容易诱发各种不良的行为

游戏是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而网络游戏为了迎合学生舒缓心理压力的要求,会出现大量的暴力、色情等元素,而中学生对于不良思想和信息的抵抗力不强,在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会下意识地将游戏中的场景带入到现实中,以错误的价值观来标榜现实生活,于是乎,部分中学生开始效仿游戏中的抢劫、打架斗殴、偷盗欺骗等各种不良的行为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继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五)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互联网能够迎合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其构建出理想化的社交环境,而在满足感的驱使下,部分中学生会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上的虚拟社交中,适应了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使其无法在现实中与其他健康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只想逃离对于不符合自身心理需求的社交环境,而这也容易造成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从而造成其在现实中与家人、朋友关系恶化等问题。

四、造成中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原因

1. 社会因素

互联网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产物,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信息来源难以有效监管。因此,中学生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会接触到更多低俗、媚俗的网络文化产品。由于中学生尚未拥有正确的是非辨别能力,这些文化产品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和思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此外,随着互联网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网络作为其生计来源。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一些网吧或游戏开发商无视其中的中学生,未对“网民”群体中的中学生进行有效辨别。这导致监管与控制的松散,出现了社会责任缺失的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网络。

2. 学校因素

学校是除家庭之外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因素是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最主要原因。虽然说素质教育已经实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实际上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而互联网的娱乐性有效地迎合了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寄希望于通过互联网来减轻压力。此外,现代社会将核心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而学校教育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仅限于技术培养,忽视了网络安全教育及网德的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学习成绩较差,不良的校园环境和教师对学生网络游戏行为的态度等,都容易造成学生逃避、和厌学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使其宁愿沉迷于互联网来逃避现实。

3. 家庭因素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日常相处方式、生活习性和方式,特别是家长所秉持的家庭教育观等,都会对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学生刚刚拥有自我意识,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正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而在家长的眼中,他们仅仅是尚未成长的孩子,因此双方之间容易发生言语冲突、肢体冲突等问题。这样紧张的家庭氛围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抱有歧视态度。有些学生在初期并未出现网络成瘾行为,而家长错误地制止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使其出现了严重的成瘾倾向。此外,家长过分干涉或保护学生都是造成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这些都从侧面正证明了家庭因素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二)内部因素

1. 心理因素

初中生已经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因此不同的目标个体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而这就使其容易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不同的困难,加上其在面对不同问题时思想认识的不同,部分中学生就会在互联网这样虚拟的环境中寻找慰藉和成就感,将无法宣泄的情绪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表达出来,借此来逃避现实生活。这使得他们产生了在网络中才能遇见所谓的“知心人”,这些行为完整地体现了心理学中的心理补偿等概念,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个性因素

网络世界最显著的特征是隨意性、开放性。在互联网环境中,学生无需顾及其他人的感受,自身的情感和性格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对正处于走向成熟期,对于未来成长和发展十分迷惘的中学生来说,使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快感和满足感。这相比其他因素,中学生的个性因素更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五、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班级干预策略

课堂是中学生除家庭外最重要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因此,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学校、教师、伙伴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脱离网瘾者的队伍,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则必须意识到班级干预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来执行,其需要与社会、家庭、学生个人协同合作,才能彻底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

(一)做好网络成瘾问题的预防

对中学生来说,网络成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认知能力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互联网,引导其学会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做好相关网络法律法规条款的宣传,让学生能够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浏览互联网,增强自身的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而学生在班级有效的互联网宣讲过程中也能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从而保障网络上的自律,降低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概率。例如:主题班会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常用形式,而为了有效地预防中学生出现网络成瘾问题,教师可以在每周或每天的固定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有关互联网问题的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互联网会对其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危害,并宣传有关互联网健康的法律法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互联网世界中的真实经历,继而为学生套上思想上的“紧箍咒”,增强网络法律和道德意识,尽可能地避免其出现网络成瘾的问题。

(二)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感到不适应,没有获得足够的心理满足,感到校园生活的空虚。同时,由于家庭生活没有及时弥补这个缺陷,最终使其出现了互联网成瘾的现象。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当丰富中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转移精力和注意力,将目光从互联网中抽身出来,从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上的满足,尽可能地减少中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而在设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内学生在性格、能力、认知水平上的不同,利用分层化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活动体验,满足其心理需求,推动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当地的敬老院帮扶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实现身体劳动的同时,男生也可以从老人的口中听到一些过去从而接触到的故事,比如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些仁人志士为祖国的独立和繁荣作出的贡献,继而实现爱国情绪的激发,促使其将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而对于女生来说,其也可以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获得锻炼,进而实现综合的素质的提升,而在这样的实践性活动中,学生也能够充分了解其成长的意义,而在活动过程中,其也会更显所能,协同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注重如何治疗学生的网瘾

1. 发挥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

对中学生来说,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和信息的丰富性,对学生具有莫名的诱惑。因而部分学生一旦接触网络就开始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而学校是其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因而作为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如果发现出现对于网络过于依赖的学生,就要通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其戒除网瘾,而治疗措施不仅包括心理和思想治疗,同样也包括学生行为的约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瘾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而班主任作为专业的教师,其不仅担负着文化教育的职责,同样还需要利用班级日常管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班级干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班主任要加大对解决学生网瘾问题的工作形式和内容研究,除要完成班级干预外,家长也要给予学生更多地关心和爱,从而满足其情感要求,使其能够有效地脱离网络成瘾问题,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2.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对学生来说,其学习和心理状态除受到主观认识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班级氛围感的制约。因而在解决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学生的亲身经历等让其他同学明白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利用宣传标语,教室中的黑板报,挂画等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互联网,认清互联网的利与弊,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互联网,是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最重要的礼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其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与之相伴的是“双刃剑”作用的出现,对中学生来说,能够造成其网络成瘾的因素多种多样,因而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深化对班级干预措施的研究,探索其新的执行路径,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刘立国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学校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中学生建议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