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我国长期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十三五”时期到“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教育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从健全教师队伍改革、建设制度体系,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从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到实施“优师计划”、改革“国培计划”,加强定向培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近些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有力地支持了教育事业在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笔者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作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三个维度出发,试图通过本文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提出建议,为“十四五”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教师;教育事业
一、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着广大教师,曾多次对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指示和批示,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号召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教师、“四有”引路人。在全国上下积极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下,师德师风建设瓶颈被打开,并取得长足进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教育是国之重本,“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则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灵魂工程师”的重要职责。科技是兴国之源,科技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只有既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和德行深厚的“人师”才能为国培育可堪大任的人才,这就对各个高校强化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贡献比率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1]。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历史上不乏有言传身教、品德高尚的好老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朱熹、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等,他们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他们的教育思想至今仍被后世奉为经典。当今,面对着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项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但是人才的培养仍是历久仍新的话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才[2],国家的复兴大业更离不开人才,所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师”和“人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教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做到沁润人心,铸魂育人。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营造高等教育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早在2017年教育部教育工作司发布的《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提出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尽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上下广泛深入开展黄大年式优秀教师团队创建项目,通过典型宣传弘扬高尚师德,感召引领广大教师。每年教师节之际,在国家的倡导下,各个高校多措并举强化师德师风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向榜样力量学习,利用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周围师生,在高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营造教育事业发展良好环境至关重要。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举措,在全社会打造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队伍,对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世界,随着资源的减少,国家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所有的竞争,不管是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歸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一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就掌握了该领域的话语权,所以科技人才的培养才是国家间竞争的本源。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科教兴国关键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只有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水平高校教师队伍才能担负起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
二、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基本的岗位职责,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政治信念不坚定,只盯名利地位和个人荣辱得失,在日常工作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晋升职称上,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虽然很多高校在绩效考核和评奖评优方面都将师德师风评价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提出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但是仍然有部分高校在教师评价中存在重成果轻师德的现象,将师德师风这一指标软化,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这种功利主义评价观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只关注教科研成果,造成部分高校学术风气浮躁,个别教师职业精神倦怠,在工作中出现急功近利的状况。
(二)专业素养欠缺,育人实效不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在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国家要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取得飞跃式的发展,必须要有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教师队伍发展,先后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进行考察调研,与师生座谈,在考察中他指出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意义,各个高校要努力培养一批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教育,对教师寄予厚望。高校是传授知识、育人的沃土,是文化传播的阵地,是思想重建的源泉。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高校的名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先进力量。“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师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4]。当前,由于社会负面因素和教师个体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忘记自己的主责,在工作中只关注个人得失,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方面,导致无法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方面的作用,无法达到育人实效,进而影响良好学风和教风的构建。
(三)社会变迁对高校师德的消极影响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变迁给高校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如功利主义对教师个人思想的影响,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的渗透,使部分高校教师出现道德失范,甚至违纪违规等问题[5]。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此外,受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个别教师在价值观方面出现偏差,育人意识和奉献精神较差,多元价值对培养高校教师方面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无疑是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破除教育行业的歪风邪气势在必行。
(四)师德师风建设“重形式、轻过程”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内驱力。学校以教书育人为本,教师以修身铸德为重。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突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就需要不断激发教师敬业修身、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以往重教学、轻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使师德师风建设不再是应付检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018年,教育部公布师德专项督查结果,部分高校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随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高校要严把考核晋升重要关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建设实效化。
三、關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的几点思考
(一)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的标准和期望,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6]。当前很多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只满足于文件的上传下达,忽视了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的,进而在建设成效上不尽如人意,导致频繁出现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私生活混乱等问题,教师的良好形象由于这些负面新闻在互联网上的发酵而被扭曲,所以筑牢高校师德师风防火墙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由于各个高校在历史沿革、发展水平、师资队伍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各个高校不能只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进行建设,而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建设定位,研究制定有效方法,全员参与,以上率下,将师德师风建设和高校各项工作相结合,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高校教师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形成自身行动上的自觉,形成各个高校独特的师德师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只有营造好的师德师风环境,高等教育的发展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特征
当前,“00后”成为学校的主要群体,高校教师要在思想上更新换代,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因材施教,这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面临新时期新变化,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对象,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
作[7],而评价教师队伍素质过硬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8]。
(三)将师德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相融合
笔者所在的单位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省级标杆院系的思想引领作用,将支部建成师德师风建设的战斗堡垒、师德师风培养的共享阵地,在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党建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创新“党建+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开辟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联动机制,筑牢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是提高教师育人实效的有效方式。
(四)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并能有效执行
当前各个高校在师德师风机制方面都明确了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的处罚方式,推行了师德师范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制度上保证了对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罚的严明和公正,同时对于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方面有相应的倾斜。但是由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全面性、复杂性的工作,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方式还需要更加细化和人性化,在考核工作中应该让学生参与其中,而不应满足于单线式的上级对教师个人的考核,单线式的考核方式容易使考核流于形式。考虑到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和情绪上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学校要积极正向地引导大学生参与师德师风考核工作,真正地发挥这一群体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各个高校必须在行动上对师德师风建设出真招、见实效,构建全方位的师德师风建设框架,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党建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抓住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抓手,使其能够落地生根,进而提升各个高校的育人格局,不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寄宛.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着力点[N].山西科技报,2022-12-26.
[2]鞠锦江.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感[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57-58.
[3]葛海丰.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以沈阳市第十七中学为例[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4]王尚尚.用网络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22.
[5]王自贵,郑艳.社会变迁下的高校师德困境及应对策略[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01):9-12.
[6]王祎.“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20(04):42-45.
[7]张文剑.“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21(12):118-124.
[8]贾亚彬,赵来.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21,23(01):77-80.
作者简介:李倩(1989—),女,汉族,陕西泾阳人,河北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河北中医学院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十四五”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实践路径研究——以河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为例”(21yb-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