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重光
(广西交通实业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据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中,桥隧连接工程的所占比超过70%。这一数据足以表明高速公路施工经常性面对桥梁、相邻隧道之间的距离较近的特点。为了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性和正常运营,必须做好桥隧连接部位的施工设计,严格把握隧道洞口的施工质量。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形式并非只有一种,常见的有整体形、紧靠形、连接形3 种连接形式,下文依次展开论述。
很多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需要经过山区,如果桥梁端点距离相邻隧道洞门较近,那么从施工设计阶段开始,就要充分考虑桥梁和隧道对彼此的影响。与高速公路对应的隧道、桥隧之间、桥端部间的连接路段被称为桥隧连接工程,不仅包括桥梁建设,还涉及山岭中的隧道建设。尽管现阶段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已经足够完善和成熟,但桥隧连接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很难完全解决[1]。
根据高速公路的施工环境、运营需求,桥隧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以下3种。
这种桥隧连接的特点是桥梁桥台和隧道洞口是一个整体,没有完全分开,在连接部位变形与受力的情况下,桥台、隧道洞口共同承载负荷,而且变形程度基本相同。设计整体形的隧桥连接工程,也要把桥台、隧道洞口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进行整体结构的计算与分析。施工过程中不能破坏连接部位的完整性。当前的相关规定只涉及了桥台与隧道洞口,并未对整体形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统一要求,而且隧道洞口与桥台共同组成的结构,其承重能力至少要承受住隧道围岩、自重以及车辆的荷载。桥隧连接工程的自重与车辆荷载可通过计算得出具体数值,但围岩荷载则会随着地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2]。所以整体形的桥隧连接工程需要承担隧道洞口和桥台负荷,这种形式的结构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很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这种桥隧连接的特点是桥梁桥台和隧道洞口只是表面上紧靠在一起,之间没有衔接的路段,但实际上两个结构并没有相连,而是彼此分开,有着十分明显的施工缝。然而,从道路表面看,桥台与隧道洞口的表层结构却是统一的,几乎察觉不出彼此分离。桥台的负荷主要源自桥梁自重、荷载效应、温度效应、桥台基础变化、周边岩石压力等;而隧道洞口的负荷主要来自车辆与周边的岩石。由于桥台和隧道洞口之间有施工缝,因此两个结构的位移与变形并无关联。然而,桥台、隧道洞口无法统一会让连接部位出现很大缝隙,严重情况下可能错台,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度,甚至还可能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这种桥隧连接方式的特点是桥台、隧道洞口二者的结构尽管相互分开,但是之间有衔接的路段。桥台与隧道洞口的变形并不会对其受力情况产生直接影响,二者彼此独立。施工中的主要难点在于,桥梁、隧道、衔接路段尽管有关联,但是缺少相同的路面基层,隧道路面与桥梁路面都采用的是刚性基层,半刚性基层通常用于衔接路段的路面施工。桥梁、隧道、衔接路段之间的路面彼此影响,与车辆行驶、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连接工程的施工,需要将桥台与隧道洞口看作一个整体,二者相互影响,所以不能单独设计和施工,必须要将二者放在一个整体结构中考虑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工程良好的受力状况。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桥隧连接工程的整体性是针对其结构与施工而言,但作为高速公路的组成结构,也有较强的独立性。制订施工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桥隧连接区域,合理选择技术解决此区域的施工难题。桥梁、隧道、路面的设计通常是分开进行,由不同科室和设计师来完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独立性的特点。
以整体性桥隧连接工程为例,施工设计时,考虑地形与地质的限制,须在隧道内部完成桥台的浇筑,然后在桥台上直接架设桥梁梁板,将其伸到隧道内部。与隧道相比,高速公路的桥梁更宽、更广,桥梁伸进隧道的部分可能和前几跨的梁板尺寸不相符,因此需要通过加大加宽隧道明洞的方式使之符合桥梁梁板尺寸。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独立设计桥梁或者隧道,因为单独设计任何一个结构,都会对另一个结构的设计产生干扰[3]。
桥隧连接工程施工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这3个部分,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设计工程的施工方案时,需要考虑上文提到的3种不同结构类型,在保持其本身结构特点的同时,又能充分考虑各个部分在连接区域的共性,这便是方案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综合性。施工期间,需要协调好桥梁、隧道、路基路面这3个部分的施工进度。
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作为高速公路施工建设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即使是施工结束投入运营,仍然需要面临很多问题,这便是工程的后续性特点。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道路、桥梁、隧道等部位的地质特点不同,桥台、隧道围岩、路面的沉降有差异,导致桥隧连接部位的路面凹凸不平,很多部位跳车严重。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路面状况的恶化,还可能出现排水不畅、连接段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车辆通行。车辆从桥梁进入隧道,再从隧道驶上桥梁后,部分司机无法适应明暗度的变化,很容易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如果边坡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还可能引发泥石流。
施工前,准确计算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区域的标准荷载。其计算公式如下。
荷载=1/2×(空心板自重+二期铺装自重)+桥台自重
空心板自重=0.5×1 片空心板截面积×空心板片数×跨径×容重
采用建模方式计算桥隧连接工程参数,能够充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4]。洞口采用喇叭形设计,壁厚与过渡段的长度均0.6~10 m,洞口宽度的过渡为12~15 m。构建好洞口模型后,选择计算参数,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参数
模型具备数值模拟功能,能够准确计算出过渡段与内部隧道的受力等重要参数,为后续隧桥连接工程的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高速公路施工所处的环境不同,山体形态、地形地质特点有很大差异,每座山体的承载力亦不相同。例如:广西大部分为典型岩溶发育区,地形复杂,山岭绵亘,岩溶的存在给隧道工程带来了困难,若不能合理、正确处治,施工过程中将可能引起坍塌、突泥和涌水等灾害,直接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可能引起地表水流失、地表塌陷等,给后期隧道的运营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在预修建的隧道上方,岩石承载力的大小与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密切相关。修建隧道之前,必须详细调查周边环境,充分了解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地形,记录相关数据,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隧道洞口的施工位置。例如:最终确定隧道洞口在连续岩层的山体处施工,此区域没有山体滑坡和断裂等问题,说明山体稳定性良好,可修建隧道。如果山体岩石以承载力较差的强风化砂岩组成,则很容易出现坍塌等问题,出于安全考虑,不可在此处修建隧道。
3.3.1 浅埋段施工
如果隧道洞口的施工位置处于浅埋段,施工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因为浅埋段的施工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为了提高隧道基层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在隧道洞口做好科学的支护措施,尽可能采用人工挖掘施工,如无十分必要不刷坡。进入隧洞之前务必完善、检查防护措施;上部围岩和地表都需要进行加固,尤其要控制好围岩变形。通过二次加固措施避免人工开挖破坏土体结构,增强岩体强度,防止山体坍塌。与机械开挖相比,人工挖掘对山体造成的破坏较轻,安全性较高[5]。浅埋段有一层较薄的覆盖层,隧道上方的土方承载能力弱,自身稳定性差,岩土基本不具备自承体系。开始施工后,围岩因为承受巨大压力而出现变形,所以开挖过程中,应使用锚杆、工字钢架、钢筋网、格栅钢架等支护设施,并且要注意围岩变形程度,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式。初期支护时,选择强度和刚度足够大的材料,以避免隧道上方的岩层遭到破坏,同时还要根据测点对开挖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分析已知数据和参数,确定施工进度。
二次衬砌是预防、控制围岩变形的重要手段,洞口开挖和初期支护后,在岩体变形量未超过设计值的70%时,应及时采取二次衬砌措施,否则很可能无法起到支护效果。初期支护完成后,还需要在衬砌断面增加厚250 mm的混凝土衬砌断面,以维持支护设施的刚度,避免围岩变形。
(1)将施工区域的杂物、杂草、石块、树木、垃圾等清理干净,采用超前支护喷锚技术对洞口边坡实施加固处理。拱部衬砌轮廓部位沿着水平方向打入两排φ42,排列要均匀,长度4 m,每个导管之间的平行间距为40 cm,环向间距为30 cm,纵向每3 m为一环。施工结束后通过注浆的方式加固围岩,增强围岩的稳定性。注入岩浆、喷锚施工结束后再挖洞。
(2)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分为上部核心、下部、仰拱这3 个阶段的施工,每个阶段挖掘结束后都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然后使用小导管做好超前支护,用格栅钢架做支撑。锚杆长度3 m、纵向间距50 cm、环向距离100 cm,插入后,钢筋挂网,喷射20 mm混凝土。
(3)套拱施工过程中,开挖断面至少要比预期数值增加0.3 cm,这样才会维持混凝土衬砌支护的稳定性,不会让支护因为套拱施工而发生断裂。
(4)挖掘隧道下部时,需要做好围岩暴露面的保护,如果暴露面积太大,很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灾害。为了防范滑坡,建议采用上下层台阶的开挖方式,以保证两侧可以错开3~5 m。开挖施工完成后,设置混凝土、格栅钢架、锚喷支护,保证拱部参数与支护参数的一致性,每层之间的格栅钢架要焊接牢固,避免松动引发意外事故。
(5)衬砌施工需要与掌子面相互接轨,完善保护措施,衬砌环施工结束,且通过质检后,再开始仰拱施工。仰拱衬砌要比拱部衬砌高出2 cm。
3.3.2 偏压段施工
受到地形、地貌、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隧道洞口顶部的覆盖层往往较为薄弱,隧道洞口外围的岩体密度较低,从而使隧道底板上方的岩石朝下倾斜,导致洞口两边的承受力完全不对称,这便是偏压段的形成机制。开挖施工中,很容易因承受力不对称而引起坍塌,或者在衬砌施工后开裂。鉴于此,偏压段施工之前应该完善支护措施,以增强对围岩压力的抵抗力,可使用钢筋混凝土修建挡墙,也可以提前修建衬砌,还可以设置锚杆挡墙护坡等辅助设施,以充分抵抗围岩施加的巨大压力。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点:(1)开挖过程中尽量不要破坏原本的植被,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开挖方式,妥善处理压力不平衡的问题,必要情况下可以对边坡采取刷坡处理;(2)在隧道洞口修建排水系统,为洞口两侧与隧道顶部增设排水通道、排水口,保证地下水不会渗透,同时在所有必要位置增加支撑;(3)在施工前制作大管棚,目的是在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为其提供压力支撑。灌浆用来加固隧道开口,增强其承载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压力;(4)施工过程中对洞口、洞口支护、隧道等位置采取动态、实时监测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施工参数。
3.3.3 岩堆段施工
岩堆在桥隧连接区域非常常见,主要由石灰石、碎石等组成。岩堆是表层岩体在长时间风化过程中,因重力影响堆积而成。堆积物以体积较大的石块、砾石为主,还有很少一部分的细颗粒状的泥沙,结构空隙比较大,十分松散,结构不稳定。由于堆积物的角度、坡度基本一致,在受到施工振动后,很容易坍塌、倾覆。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在岩堆区域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支护措施,尽可能排净岩堆中的水分,然后使用混凝土支护。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施工时,如果发现岩堆积水,应立刻采取处理措施,保证围岩的干燥性和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如果岩堆的体积较大,还需要对整个坡面采取支护措施,在地表注浆,避免地下水渗透[6]。施工注意事项主要集中在以下5 个方面。(1)排除岩堆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采取拦截措施,清除洞门中的悬石,挖好排水沟,设置钢筋网混凝土作为锚喷支护。使用二级螺纹钢作为锚杆,锚杆长度2 m,φ28,间隔1.5 m×1.5 m,钢筋网片20 cm×20 cm。挂好网片后,喷射5 cm 厚的C25 混凝土。(2)隧道紧靠山体一侧1 m 内通过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施工,以增强对侧面压力的抵抗能力。注浆管长13 m,呈梅花桩设置三排,每排间隔1 m。通过注浆的方式加固地表。(3)开挖40 m 后,使用φ42 型号的小导管再次注浆,小导管长度5 m、纵间距4 m、环间距30 cm,注浆施工中使用10°与30°的外插角,两种角度相互交叠。后续每挖进40~50 m 便进行注浆,注浆操作同上。(4)施工隧道洞门的拱部、中下层时,拱部挖进80 cm后应用支护技术,使用拱架、钢筋网、锚杆、喷射混凝土(厚度0.25 cm)。把中部格栅与拱部格栅支架焊接成环状,以增强侧面压力。(5)每当隧道挖进一段距离,就要进行超前支护,并设置仰拱,让隧道形成完全封闭的环状结构,以此来维持隧道洞口的稳定,保障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风险性,尤其是隧道洞口,此区域是整个工程的施工难点和重点。由于山体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不同,施工环境尤为复杂。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针对高速公路桥隧连接工程明确的施工规范,很多情况下需要施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结果采取施工技术,因此企业需要更多优秀、专业的人才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