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扎根手语教育事业,一干五十年

2023-09-16 22:57张云江
青岛画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王建民聋校手语

张云江

手语是一种无声的心灵交流,在指尖上传递语言;手语是一座爱的桥梁,将无声和有声两个世界连接在一起;手语是听障人士的重要情感表达方式,能将心底的声音纾解出来,向世界呐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听障人士规模高达数千万人,仅在青岛市具有二级及以上听力障碍残疾证的听障人士就有约两万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存在沟通障碍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用手语跟他们交流?哪怕是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一句问候,又有多少人能通过手语,向听障朋友问候一句“你好”吗?

在青岛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王建民,今年68岁,是青岛市市南区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创办人、青岛市中心聋校退休教师。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从事听障人手语教育事业已经整整五十个年头,退休后也一直从事听障人公益帮扶事业。

五十年来,他前后开设免费手语培训800余课时,培训学生近万人,累计举办听障人公益宣讲数千场,帮扶困难听障朋友上万人。五十年前的他正值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在国家的号召和需要下,他毅然决然地踏进了青岛市聋人学校的大门,开启了长达42年的执教生涯。

听障人是我的老师,我执教一生回报他们、关爱他们

20世纪初,随着外国传教士在蓬莱开设教会学校,我国第一个特殊教育类学校初见雏形,四十年代后青岛才有了第一座特殊教育学校,虽然我国的听障人教育行业起步晚、条件落后,但也一直在努力前行。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各方面条件依旧艰苦,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行业培训规范等都非常欠缺。刚进聋校时,王建民也显得手足无措,虽然安排了一对一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但不凑巧的是王建民的老师体弱多病,经常无法到校工作。王建民进入聋校的第一堂课就自己一个人站上了讲台,面对台下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他一下就犯了难,只好先在黑板上写字与学生们交流,从此开始了他执教生涯的第一堂课。边教边学,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王建民在传授听障孩子文化知识的同时,学生们也教会了他手语技能,王建民说:“手语技术是听障人朋友给的,所以说他们也是我的老师,我要为他们服务,感恩和回报他们。”

在聋校的执教生涯中,王建民记忆最深刻的是他挽救了一个厌学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

聋校的问题孩子往往比普通问题学生更加偏激,王建民发现后先是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但只是起到了短期作用,沒多久这个孩子就又开始逃学并且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王建民万分着急,四下寻找,终于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这个孩子。随后,在王建民苦心劝导和日常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这个孩子慢慢地回到了正轨,最终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挽救误入歧途的听障人,教育帮扶之路任重道远

聋校的学制是十二年,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会根据情况进行分流,成绩优异的孩子会在聋校继续学习高中课程参加高考,其他孩子则会在聋校进行职业培训,学习能够谋生的职业技能。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听障人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接收听障人入学,我们青岛市聋校考入大学的孩子能接近九成。”王老师骄傲、欣慰地说。

但也存在不少社会问题,比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听障人求职受到的歧视非常严重,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有些听障人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社会进步,针对听障人的困难帮扶政策正在逐步完善。记者了解到,听障人犯罪的刑事问题越来越少,可民事纠纷却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听障人的法律纠纷问题多发于经济投资、电信诈骗、产权纠纷等,涉案金额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听障人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更容易被骗,教育和普法之路任重道远。”王建民说。

针对这种情况,王建民组建了一个包括手语咨询、律师咨询等方面的公益团队,主要为听障朋友提供生活、法律方面的服务,帮他们解决直接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

银发坚守:一场始于51岁的公益事业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建民在网上看到听障人发布的求助帖,此时他已经51岁了,但却依旧闲不住。“那个时候双休日制度刚刚普及,自己突然闲下来没事干,为什么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王建民说。没想到这一开始就是接近二十年的公益帮扶。

一开始,王老师将求助帖中几位需要帮助的朋友请到自己家中,但随着人数和次数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王建民的家庭生活,虽然自己并不介意,但考虑到妻子与孩子,王建民不得不另寻它路。

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2007年,在市南区金门路街道的支持下,仙游路社区办事处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了场地支持,手语课堂有了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王建民的公益服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学生群体的免费手语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手语,去帮助听障人;二是对听障人的公益知识讲座和实际困难帮扶,主要包括手语咨询、法律咨询、生活帮困服务、手语导医等。

2007年,王建民创办了“青岛手语角”,致力于手语的推广和普及。经过发展,原先的手语角已经升级为“同在蓝天下——手语课堂”,主要面向青岛地区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免费的手语教学,目前已与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十余所在青高校建立了常态化联系。

2014年,“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在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正式揭牌启动。今年4月22日,“同在蓝天下——手语课堂”迎来第800个课时。一路走来,王建民感慨万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个瓢泼大雨的下午,我本以为这么恶劣的天气不会有学生来上课了,但当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看到教室里依旧坐满了人,看到他们清澈的双眼,我明白了自己坚持的意义。”

除手语培训课之外,王建民还开设知识讲座。自2008年起,他针对近年来听障人多发的困难问题事件展开针对性的知识讲座,如举办了山东省第一场聋哑人预防电信诈骗的公益讲座等。

为了进行切实有效的帮扶,王建民专门成立了一个微信群,邀请听障朋友和手语志愿者加入,听障人士如有就医需要,可提前在群里预约,王建民团队会有志愿者陪同就诊,担当手语翻译。本来可以悠然自得含饴弄孙的退休岁月,现在只要听障朋友一个电话,王建民立马就会赶到。

王建民的事迹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先后被评选为“2010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青岛市总工会2021年度青岛十大职工好网民、山东省最佳优秀翻译员等荣誉称号,并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全国银奖、2008年残奥会志愿服务活动全国银奖等。

永不止步——“我的目標是将手语课堂做满一千课时”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老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谈不上有什么光荣的事迹。”王建民说。几十年的公益活动下来,遇事都是王建民自己掏腰包垫付钱款,有人对此不解问到他这么做值不值,为什么不申请基金项目等帮扶,王建民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从利益角度去衡量我自己做的事情,听障朋友很多都是些热心肠的人而且大部分家庭非常困难,他们信得过我,觉得有我在能替他们发声,我收获了感恩和尊敬,这就足够了。”

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如今王建民已经年过花甲,岁近古稀。谈到未来,王建民对记者伸出了一根手指:“一千课时,我的目标是将手语课堂做满一千课时。”虽然早已两鬓斑白,但王建民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最后,他说,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听障人群体,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关爱。

半百坚守,默默奉献,白发无悔,大爱无声。数十载无名却不弃心中的良善与使命,手掌的每一次挥舞,指尖的每一次跃动都在传递着爱与正义。

猜你喜欢
王建民聋校手语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红碱淖在思念
圪梁梁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王建民:羊大为美 知行合一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奇怪的手语图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