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防晒,大家都有丰富的经验,比如戴上帽子、穿上防晒衣,但却多忽略了眼睛的“防晒”。
【真相】当光线足够强时,紫外线可以穿透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直达眼底视网膜,日积月累,会对眼睛造成多种损伤。
首先,长时间暴露于较强紫外线环境中(如海边),会造成结膜组织的退化变性,从而引发睑裂斑或翼状胬肉。其次,晶状体会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产生自由基,反过来自由基会对晶状体造成破坏,加速老化,从而引发白内障。再者,长波紫外线可穿透眼内直达眼底,时间长了会造成眼底黄斑灼伤,从而引起黄斑病变等视网膜疾病。
那该如何做好眼睛防晒呢?第一,尽量减少在紫外线强烈的地方活动,尤其是镜面反射强烈的海边、湖边等。第二,避免双眼被阳光直射,最好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16点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室外活动,外出时可戴太阳帽、太阳眼镜、打伞等进行防护。要注意,劣质的太阳眼镜防紫外线功能较差,佩戴颜色过深的镜片使入射光强度降低,令瞳孔扩大,不仅没有阻挡紫外线,还更容易损伤眼睛。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眼镜店选择合适的太阳眼镜。第三,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叶黄素的食物,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减盐是近年来兴起的健康生活新风尚。市场上很多诸如减盐酱油、减盐榨菜、减盐蚝油等打上“减盐”或“低盐”标签的食品都颇受消费者欢迎。不少人认为减盐食品就是低钠食品,含盐量少,完全可以敞开吃。
【真相】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表示,目前我国对减盐食品的含钠量还没有统一标准,而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宣称钠(盐)含量减少的食品与参考食品相比,前者钠含量必须减少25%以上。也就是说,减盐减的是相对的百分比,而非减到某个绝对值。如果对标食品含钠量过高,即使减少25%以上的钠含量,减盐食品的钠含量依然可能偏高。同时,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小于等于120毫克方可被称为低钠食品。因此,减盐食品也不一定是低钠食品。
从实际消费情况来看,市面上有些减盐食品外包装的营养标签上,每百克食品含钠量甚至超过2000毫克,这个量已经和人体每日所需的钠含量(2000~2500毫克)十分接近。另外,很多消费者注重口感,一些减盐调味品的减盐量一般,但口感却可能相对清淡,这就可能导致人们做饭时放更多的减盐调味品,从而让消费者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的盐。此外,有些食品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含钠量往往较高,即使吃起来不咸,也不宜多吃,比如饼干、薯片等的钠含量,有些能占到成年人全天钠摄入量的1/3。
所以,科学减盐不仅要控制食盐、鸡精、味精、酱油等“看得见的盐”的摄入量,还要注意减少“隐形盐”,如酱油、酱类、咸菜等高盐食品中看不见的盐。消费者在购买低钠食品时,要重点关注食品外包装上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看清其单位是“每100克”还是“每份”,以计算食品中的钠含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盐中的钠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不可或缺的元素,摄取太少或缺乏会引发疲劳、虚弱、倦怠等现象。所以,减盐应适度,不可矫枉过正。
自今年1月份世卫组织更新抗核辐射药物清单以来,网购平台中的一些含碘产品热销,某些含碘营养食品甚至宣傳为“世卫防核屯备”产品。
【真相】2023年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用于辐射和核紧急情况的国家储备:政策建议”,文件中详细列举了核与辐射紧急情况下储备药物的最新信息,以及一些国家最近批准用于放射损伤的临床药物。这份清单并不是针对群众推荐药品,而是针对国家和相关部门应急需要的储备物资建议。
那碘片到底能不能防辐射?碘片是指碘化钾药片。在出现核电站事故的情况下,服用碘化钾药片的目的是使甲状腺吸收的碘达到饱和,防止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如果在暴露发生前或者发生后不久服用,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但碘化钾药片并不是“辐射解毒剂”,除了阻止放射性碘在甲状腺沉积,它不能防止外照射,也不能阻止其他放射性物质带来的危害。而且碘化钾药片有使用禁忌症,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肾功能不良者使用可能引起并发症。因此,普通民众不应该在预期将发生核事件时将核应急用碘化钾作为一种一般性保护措施。只有在遭遇重大事故(如核爆炸)时,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作出明确指示的情况下,才应服用碘化钾片。而且核应急用碘化钾片属于国家战略物资,真正需要使用时,会有相关部门指导民众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