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融合共生

2023-09-16 03:18:05翁云
家长·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育人课文融合

翁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和环境美,让学生同步收获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融合至美”教育,让语文课堂向美而行、融合共生,逐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有力跳板,实现语文教师的育人目标。

一、小学语文开展“融合至美”教育的目标分析

“融合至美”教育强调以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语文学科素养的渗透,并在这一过程中将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资源等进行整合性加工,与教师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多维,展现丰盈和谐的语文生命之美。“融合至美”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落实,最为主要的目标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與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四个方面,追求以培养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理解、实践语文学科内容的能力,并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夯实基础,进一凸显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

二、小学语文“融合至美”教育的开展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融合至美”教育工作时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与优化,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深刻性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面对学习时通常缺乏深度理解、深度思考的意识,唯有教师积极对其展开引导,才能让学生从深层思考、理解的视角清晰语言美、环境美等,实现教师育人目标。为此,在开展“融合至美”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深刻性原则,带领学生从多重视角、多个层面学习和感悟知识内容,以培养语文素养。

(三)引导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想要让教育工作获得良好的育人成效,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分析。为此,在开展“融合至美”教育工作时,教师应该遵循引导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展开全面、深刻的解读分析,让学生经过自主解读、自主分析收获更多,而非直接告知最终结论。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融合至美”教育策略

(一)融语文课内、课外阅读

优秀文章是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单纯依靠课内阅读推进教学工作,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局限性,减少学习资源。为了让“融合至美”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育人成效,教师需要注重课内外阅读的融合,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学习知识,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思维,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借助丰富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阅读更多优秀文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得到语言文字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感悟。

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的自主思考都非常重要。唯有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才能在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快速地理解教师对文本的讲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学生只有经过自主思考,才能真正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美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促进审美鉴赏、思维发展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等多方面素养的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思考,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从中培养语文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以“寓言故事”主题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选择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内外阅读进行自主思考。比如,在阅读《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关课文的问题:“如果用两个词语分别描述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你会选择哪两个词语?”“作者想要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展现什么寓意?”“最后人们翻来覆去地找也没有找到铁罐的影子,这代表铁罐没有陶罐好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度、全面地阅读课文,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课外读物,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篇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分析、解读,并为学生出示阅读卡片,让学生将阅读成果展示在阅读卡片中。阅读卡片的内容可以从语言文字学习、内涵分析、优美字句摘抄等方面进行细节化设置,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卡片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地阅读寓言故事,循序渐进地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思想美,并在感受过程中得到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能力的发展。

通过上述问题驱动和阅读卡片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内外阅读文本进行深度、全面的思考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实现核心素养的精准培养。

2.开展讨论活动,丰富阅读视角。

在讨论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在分享自身见解、观点看法时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也能在倾听其他成员想法的过程中丰富阅读视角、拓展解读思维,能够从更多视角发现、感受其中蕴含的“美”。为此,在基于课内外阅读开展“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学生间的讨论活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角,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视角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讨论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更加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让“融合至美”教育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以《观潮》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绘制基于课文内容想象出的“钱塘江涨潮”画面,在绘制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评价,并在讨论过程中论述绘画依据、对课文的理解、对钱塘江潮起潮落的想象等。不同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想象的画面会有所不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不同的地方进行反复琢磨、推敲,判断细节的准确性,更加全面地感受作者利用语言文字展现出的环境美。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寻找与课文调性相符的优秀文章,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设置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课外文章,分析课外阅读文章与课内文章的异同,在分享过程中丰富阅读内容,了解更多语言文字的“美”。

3.创设相关阅读情境,打造深度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难以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也难以切身地感受到阅读文本中的“美”。对此,在开展课内外阅读“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相关阅读情境,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更深层次理解、感悟阅读文本,加快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美”的步伐,促使其在感受到语文学科魅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除此之外,阅读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中描述的内容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储备,提高思维敏捷性、独创性、灵活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以《盘古开天地》教学为例,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存在较强的幻想色彩。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深度感受文章的“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展示盘古开天地的视频,以直观的画面展现为学生创设“创世”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画面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感悟、分析,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内容所展现画面的魅力,让“融合至美”收获良好的育人成效。在课外阅读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并在网络世界中搜集与其相关的视频资料与文字资料,尝试自主创设情境,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融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包含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为了让“融合至美”教育能够有效落实,教师需要从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的融合入手,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丰富教学环节,打造沉浸式课堂环境。

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能够更加快速地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乐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學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而且,在丰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也能从更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融合至美”教育。为此,在融合课内学习与课内实践的过程中开展“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环节,通过“目不暇接”的教学环节打造沉浸式课堂环境,增加学生的实践契机,让学生在不断被吸引的状态下紧跟教师节奏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领悟深层内涵,高效推进“融合至美”教育。

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后利用视频为学生讲解“草船借箭”这一事件的背景,让学生对此产生初步了解。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选择几名学生以对话和旁白的形式进行情景朗读,让情绪更加直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再次,为学生设置“诸葛亮能够成功获得十几万支箭,是因为他精于谋略还是精于人心”这一议题,让学生展开自由辩论活动,以思辨视角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最后,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现课文所描述的事件过程,让学生在清晰课文后以代入视角进一步感受“草船借箭”这一故事,并带领学生解读“草船借箭”这一故事,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实现“融合至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2.强调趣味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学生具备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积极配合,让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够有序推进。为此,在利用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同步践行“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应该开展趣味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感悟文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保证“融合至美”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以《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后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并采取积分制度进行竞赛活动,以胜负欲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答环节,也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创建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还可以增设小组分析环节和各小组评价环节,在不同环节给予积分加减,最终积分最高的小组视为胜利。在小组积分制活动中,学生能够同步进行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在学习知识后快速应用所学内容,有助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3.搭建展示平台,增加实践的评价环节。

搭建展示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基础上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表达、自主展示的机会,促进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加速“融合至美”教育的落实。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观察其他同学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拓展,丰富学习视角和认知储备。为此,在课后实践中开展“融合至美”教育时,教师可以积极搭建展示平台,以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加强核心素养的渗透,提高“融合至美”教育的有效性。

以《琥珀》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转换视角的方式设计教学设计,设计内容需体现出课文的导入形式、导入材料以及课文的教学方式、课堂活动的设计等内容。其次,利用信息科技的双屏功能将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在班级屏幕上,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领悟文章对琥珀的描述,感受其中蕴含的语言美和自然美,促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成果进行评价分析,以被评价的视角帮助学生清晰自身问题和调整方向,同时以评价的视角提高学生的思维批判性、严谨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合至美”教育能够构建优质的语文课堂,落实育人目标,渗透美育,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落实“融合至美”教育,让学生感知语文的魅力,为学生带来更加愉悦的课堂体验,同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融合至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FJJKZX21-33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育人课文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