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初中道法教材设置了“经验运用”“阅读感悟”“拓展空间”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栏目,为课堂情境教学提供了条件支撑,是落实教育目标的途径。但是,因为不同教育内容的情境内容存在差异,相应的教育内容也不同,若课程以及栏目之间没有顺畅的过渡方式,不同情境的快速转变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情境链创设,应用情境链,将课程教育过程中多个教学栏目和情境串联起来,通过一条主线让学生在情境探索中学习,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一、初中道法教学中构建与运用情境链的作用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情境链的构建与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道法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修养有积极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以及进一步完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是当前初中道法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教育方式。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链的设置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在传统教育中,不同情境和栏目的割裂会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而情境链是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情境构建而得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构建情境链,能够让学生在问题探索和解答中获得成就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
(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情境链在道法课堂中的构建和运用能够充分推动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情境链的构建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利用问题链进行辅助设置,让学生在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转换教育情境,从而展开深度教学。在不同情境的转换中,学生需要调动自身的道法知识和观念,以此为基础解决情境链中问题链,可以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对道法知识的理解。同时,情境链构建和运用还能够推动学生不断创新,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理解道法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法治意识。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
构建与运用情境链,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课堂教育结构更加完善,提升课堂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链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稳步落实现代化课堂建设。新时代背景下,课堂教育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学生,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主导者,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情境链的构建和运用充分契合新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形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进一步完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情境链能够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对提升学生基础知识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依靠情境链进行探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产生独到见解。同时,情境链中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生应用道法知识进行自主思考的过程,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有推动作用。此外,情境链的构建运用能够推动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有效地实现教育规划和目标,教师需要重视情境链在道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实际教育需求和情,调整教学方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二、初中道法教学中情境链构建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道法教育过程中,存在教师不重视道法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冲突、在情境链构建运用过程中实践教育活动不足、情境链构建运用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不契合以及道法教育课堂中的情境问题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对道法教育的稳步落实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一)教师不重视道法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冲突
首先,在部分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道法教师对于不同教育内容下的情境链构建和运用能力不成熟,导致在课堂中难以科学规范地构建情境链,具体教学内容的导入也不顺畅。其次,部分教师不重视不同教育栏目之间的关联性和冲突性,整体意识薄弱,在情境链的构建过程中比较盲目,不仅难以有效发挥情境链的教育作用,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最后,部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不强,情境链创设不科学,难以有效发挥教育作用,也不利于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内容分析,根据具体栏目之间的联系性和冲突性,调整情境链构建与运用的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此外,受到应试教育和现代教育压力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引导过程中常常缺少必要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以考试考点为参考进行教学,并未结合实际生活和初中阶段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部分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理解仅停留在书本层面,缺乏真正的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一种形式化的说教科目;另一方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校分配的课时较少,将其作为“副科”,导致教师难以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系统且深入的教学和讲解。初中生处于思维、认知快速成长期,对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容易出现不少心理问题,如厌学、叛逆、沉迷网络等。此时对其进行说教的意义收效甚微。而对于教师而言,道德与法治的引导性教育常常体现在日常说教,并未真正系统地带领学生认识道德和法治,因而造成部分初中学生对道法产生抵触心理,认为教师和家长的规劝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学习意愿更加不高。
(二)在情境链构建运用过程中实践教育活动不足
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提升学生道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对稳步实现教育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互动以及实践活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环节较少,导致学生缺少在互动过程中加深自身理解、发表个人想法的学习机会,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因为实践活动不足,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难以顺利落实,情境链教育方式的教育效果自然落实不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积极构建理论实践教育体系,树立理论实践结合的教育理念,让道法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得以升華,为提升道法教育效果助力。
(三)情境链构建运用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不契合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因为学生的思想发展不成熟,对于部分比较抽象和枯燥的教育内容难以迅速理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事件教育资源,可以辅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教育内容,对于道法教育的顺利展开有积极作用。但是,部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素养方面,难以在教育过程中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导致现代化教育课堂构建不科学,对情境链的构建和运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同时,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认知能力的关键所在。但部分教师不重视家校合作教育,未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家长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沟通和交流,未明晰学生实际学情,导致教学方案设计不严谨,难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四)道法教育课堂中的情境问题设置不科学
在初中道法课堂教学时,情境链中的问题设置不科学,情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导致难以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部分教师未设置隐藏式问题,未意识到探索活动的教育意义,往往采用过于简单的问题导入教育内容,只是为了设置问题而设置,流于形式,难以发挥问题的引导功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育学生健康三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情境链构建和应用问题,积极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认清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教育工作的稳步落实提供支持,推动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初中道法教学中情境链的构建与运用路径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构建科学的情境链,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依靠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情境链应用效果,规范设置道德与法治情境问题,完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根据具体的教育内容,构建科学的情境链
在道法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具体教育内容与情境链构建运用的联系,调整构建方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时,教师需要分析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以及在相关栏目中的具体展现,依据知识结构明确设计情境链,即根据教材中对公平正义的定义和解释,得到如“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内涵—作用—维护公平/正义—个人维护/制度保障/司法维护”知识链。因此,情境链或者知识链既可以将原来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合,也可以通过纵横拓展的方式挖掘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提升构建情境链的教育效果,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道法教学和引导。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存在“讲义气”、“看胆量”、“比英勇”的特点,这类特点虽然能够促使学生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共渡难关,但也会造成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薄弱。在“兄弟义气”的催动下,初中学生容易忽略道德约束,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甚至踏足法律界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当前阶段学生的整体特点,构建适合贴切的情境链,联系实际,促使学生真正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让其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白做事不仅要讲“情理”,更要讲“法理”,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深化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意义。
(二)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落实教育实践活动
在道法课堂教育过程中,情境链的创设和应用还有赖于教学互动以及实践教育活动的落实。教师需要依据构建好的情境链设置相应的情境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互动中探索课堂知识,促进情境链教育效果的提升。
比如,在“维护公平正义”教学时,教师需要设置相应的具体情境,在情境中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落实教育实践活动。
情境一:交通劝导员小明在劝导老人时,双方发生争执,老人不幸突发疾病抢救无效离世。老人儿子将小明告至法院,要求赔偿60万元。(对应知识:公平正义的意义和内涵)。
情境二:人民法院经过审判,认为小明劝阻过程存在过错,判决小明赔偿2万元。(对应知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情境三:小明认为一审判决不合理,提起上诉,认为自己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对应知识:个人维护公平正义)。
情境四:经法医鉴定,老人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与小明的劝导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撤销一审中对小明的判罚。(对应知识:制度维护公平正义)。
以上跌宕起伏的情境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法庭模拟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互动提高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三)依靠现代化教育技术,提升情境链应用效果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可以提升情境链的应用效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具体的社会热点,结合社会热点构建相应的情境链,以此顺利导入教育内容。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情境链的探索过程中。然而,现代化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所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情境链教学中的应用需要适度、适当,避免因为要开展现代化教育而应用,而是应用该技术能够解决现阶段难以攻克的问题,该技术只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教师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教育平台,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和运用情境链的过程中,教师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网上搜索感兴趣的资料等方式,丰富教学情境链构建素材,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此外,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探讨、主动发言,站在自身视角来思索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做法。
(四)规范设置道德与法治情境问题
问题设置需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能体现问题的教育意义,这样才能够推动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需要规范化设置相应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小明与老人死亡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小明为什么要在老人闯红灯时对老人进行劝导?②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进行判决?③根据小明与老人的事件,在法律应用过程中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④政府的相关规定是否具有约束力?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有什么作用?在问题设置完成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自主思考中寻找答案,并为学生提供引导支持。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备受各科教师的关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与运用情境链,可以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需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基于教材和学情科学设置情境链,不断完善、优化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