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琴
(启东市北新小学,江苏 南通 226221)
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出现的全新教学理念,能打破以往的教育边界,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德育的开展高度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德育内容,能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主动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个性特点、抗压能力、处事态度。从一定程度上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本质上看都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德育与心理教育内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能提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此外,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提高学生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与此同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心理指导。目前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外界环境或自身性格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波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不良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不利于提升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基于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立足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生活动态,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转移注意力,快速走出阴霾。
例如: 日常活动中,教师观察到部分学生容易被挫折打倒,同时也伴随紧张、焦虑的情绪。基于学生的这一心理,教师首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积极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学生适时引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次,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阶段性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如音乐调节法,引导学生感到焦虑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舒缓情绪。当然,也可通过活动调节,可以到室外参加体育活动,转移自己的情绪,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此外,也可尝试睡眠调节法,当学生感到焦虑时,可以在桌子上趴着休息一会儿,使大脑处于放松状态,逐步改善心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入手,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关怀,使学生能积极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而给予学生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现阶段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来看,一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未能积极与其他学生交流,不善于拉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尊重他人、不敢与他人交流,这种情况不利于拓展学生的交际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
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逐步拓展自身的交际圈。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讲授人际交往的技巧,如真诚待人、尊重他人、积极沟通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其次,给予学生积极的情绪引导,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遇到悲伤的事时要做好自我情绪调节,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此外,教师也可开展在线心理咨询工作,鼓励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在线咨询,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调适方法,如个别面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效果,教师还可从课堂入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巩固自己的基础,拓展自身的认知空间。目前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扰乱课堂秩序、焦虑、厌学等,不能快速走进课堂,无法适应课堂节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基于此,教师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过程中,可围绕学生的学业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使学生获得学习信心。例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为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特别是学困生,通过课堂提问使更多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还要定期到学困生家庭走访,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父母情况及在家的生活情况,着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信的教育氛围,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此外,教师也可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同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学习他人身上的良好品格,同时能正确评价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学习信心的同时涵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可开展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
首先,可从班级活动入手,鼓励学生积极承担不同的角色,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增设管理岗位,如班级图书管理、课间纪律巡查、个人卫生督查、门钥匙管理等,使学生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管理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增强自身的参与感。
其次,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参加拔河比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到拔河活动中,逐步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要领,全面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以德育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如从校园中的小事入手,寻找“最美的人”,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涵养良好品格,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也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深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而掌握更多技能。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德育知识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效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引入革命战士英勇奋战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现阶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此外,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引入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 的道理,微笑面对生活,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勇敢地解决一切难题。
其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挖掘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如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借助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每年的9 月8 日当天给学生讲述“九一八” 事变,逐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使学生内心深处根植红色基因。
此外,教师也可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做到爱国、敬业、守法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上述方式能促进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深度融合,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强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德育浸润的教学环境,多方位引导学生感知德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隐性的德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心中积极的生活心态,同时能强化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考虑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真实想法出发,把理论、道理类知识融入日常言行举止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也可采用多元化的呈现模式,如真实案例讲解、现实场景还原、动画模拟、具体情境演绎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德育对于自身心理的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格。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上参与“扶不扶” 话剧排演,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来,聚焦社会热点话题,触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相应的情境中,增强学习感悟,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德育情境创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也可为学生布置观察作业,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种植植物,记录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让他们看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形成更加积极的生活观念。
总体来看,德育情境的创设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情境蕴含的哲学知识,使学生对德育工作有新的认识,通过体验德育,涵养良好的心理品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设计特色心理教育课程,逐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助力学生个性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除现阶段的心理咨询外,学校也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打造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演讲、问卷调查、团体辅导纳入其中,逐步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入现阶段的热点问题,如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青春期交往心理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制订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当然,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也可改变课程实施方式,如开展网络辅导、学校常规辅导、举办心理课程、设立班级心理档案等,结合学生阶段性的心理状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逐步消除心理压力。
此外,教师也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启发性作用,将德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此同时,不仅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内心的启迪作用,还要注重生态心理、生命心理教育,引入多元化的德育内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化校本课程。
校园文化对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均有积极影响。为使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深度融合,教师可将重心放到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方面,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做好各项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要强化文化建设,如利用图书馆、雕塑、宣传栏等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审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此外,教师也要定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评测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电话访问或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帮助学生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对学生个性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如: 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状态,强化心理指导;关注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掌握沟通技巧;重视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提升学生信心;开展多种综合实践活动,提升集体意识;深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深度融合;创设德育浸润教育情境,促进心理健康;设计特色心理教育课程,缓解心理压力;创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涵养良好品格等,全面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效,助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