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课堂样态:小学“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初探
——以“与时间赛跑”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

2023-09-16 18:00:11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素养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 邵 力 朱 峰

一、基于“数学+”的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的思考

“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在项目化主题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项目设计引导学生参与一个项目并完成该项目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自动发现、自发思维,通过“再创造”“再发现”,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升由外而内的结构理解,实现由内而外的创生发展。

核心素养探索是通过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整体融合将知识整合应用到不断变化的真实情境中。在“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中,虽然主题是一个统整的结合点,但其围绕的中心应该是真实性问题,创设的是真实性学习情境。真实性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倾听者,而是主动参与的知识发现者。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被触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也被激发,学生通过合作和分工,自主建构知识脉络,获得知识的全面理解。

二、基于“数学+”的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的设计

(一) “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设计目标

“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的设计目标是促进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通过项目化主题活动,能学会主动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真实问题,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发展跨学科思维,形成质疑问难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 “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设计特点

1.趣味性

“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在开展过程中,综合性地把多学科知识融合于有趣的学科活动之中,创设富有挑战性、多样性、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分享与交流,让学生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2.关联性

由于数学教材的编排,一些具有关联性特征的数学知识表现出“分散”安排的效果。“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让学生对具有同属关系的知识形成系统认知,突出关联性意识与知识链关联,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知识的逻辑建构过程,感悟数学的“逻辑链”,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发展。

3.体验性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学科。“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更强调学生动脑、动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既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又要给学生制订固定的规则,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促使学生构筑自己的“数学大厦”。学生在参与项目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结果性知识,还可以收获那些蕴含在项目化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综合性知识。

三、基于“数学+”的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的实施途径

跨学科的主题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这种模式必会打破原来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基于此,小学“数学+”项目化主题活动模式以发现数学理念为核心思想,尝试以“自发疑问—自组方案—自主实践—自由交流”的模式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跨界组合”,即以“数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以项目化主题活动为实践路径,通过整合课程交汇点、延展课程共融点、着眼素养生长点的引领,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一)整合课程交汇点,拓展项目学习视野

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根据学科属性,结合知识间的关联脉络,捕捉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将相关学科素养融入、渗透到数学教学之中, “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美术” “数学+体育”……而是要追求“‘数学+’>数学”的深度数学课堂。因此,有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在整合课程交汇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加以关联和整合。以“与时间赛跑”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教师整合美术学科的卡通画,引领学生成为“时间漫画家”。

本活动将美术学科的素养融入、深化到数学教学之中,将“数学+美术”进行有机整合,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成就。通过发现探究、思考设计方案、利用画笔实践思考、发现时间的奥秘等一系列过程,抽象的时间在学生的笔下生动形象了起来;反之,时间这一数学概念又使得学生的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在成为“时间漫画家”的同时,对于学生而言,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跨界”将两种不同学科“整”与“合”,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也将两种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拓宽了学生项目学习的视野,让学生在融合中成长。

(二)延展课程共融点,丰富项目学习资源

跨学科主题教学不是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基于学习经验的自主建构。跨学科主题教学可以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促进“动脑想”,深化“体验”“体会”“体悟”,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实际意义,体验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整合,通过学习经验的积累,自主迁移运用到钟表制作等其他类似情境中,实现“学以致用”和“用以致学”。

以“与时间赛跑”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教师整合劳动学科的钟表制作,引领学生成为“时间发现者”,通过“数学+劳动”的整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融、交流,以“情境关联—思维提升”两大模块设计活动任务,以“自主探学—交互导学—互动辩学—交流评学”为项目化课程基本实施过程。

1.情境关联,过程深入参与

教师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任务驱动,设计递进式问题串,将“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联系起来。项目化任务将了解知识、培养思维和提升能力联系起来,使学生之间建立自主探学、交互导学的协作模式,建立互助共赢关系,使学生经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跨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时间知识与概念的辨析、巩固,还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

2.思维提升,学科深入融合

在“与时间赛跑”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中,学习范围从数学课堂延伸到了劳动教室,教师以不同学科之间的最佳共融点设计项目活动主题,通过互动辩学、交流评学等帮助学生丰富项目学习资源,构建具有数学特色的课程。不同学科教师联手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主题项目的不同实践活动。在成果展示阶段,每件作品都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知识整合的成果。学生真正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与思维整合,实现双赢。

(三)着眼素养生长点,内化项目学习认知

数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数学发展的时代特点,时代背景下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主线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跨学科思维要求课程与教学不囿于学科边界,重视学科内外部的知识交叉与融合,通过“跨界”整合知识,从而解决问题,它的突出特征是思维上的融会贯通。

以“与时间赛跑”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教师整合语文学科的钟表制作,引领学生成为“时间体验官”。“时间体验官”项目化主题活动采用“感知—体验—设计”的教学方式,架构了一体化的综合实践课堂。在这个“数学+语文”的整合环节中,尽管“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难以整体把握,但是,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层层深入,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一步步丰富了对时间的认识,体会了时间的价值;在运用中进一步深化了时间的含义,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为能合理运用时间进行安排做了有效的铺垫,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促进跨学科素养与数学学科素养的双向协同发展。

跨学科主题教学拓宽了“课堂”概念,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特有的“学科逻辑链”,建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的“综合知识网”,使不同的学科在知识的内外关联和融合中真正“联”起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认知以及学科本质的深层理解,倡导一种基于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学习观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指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探究式、建构式学习。知识之间一旦有了关联、迁移、综合运用,它就鲜活、流动起来,而“活”的知识才是素养培养的沃土。

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经历,通过项目化主题活动,将学生带入实践活动,创设学习任务,优化教育过程,促进课程转变,通过实践与反思,加强跨学科学习设计与实施,加快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发展的脚步。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