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的自我重塑路径

2023-09-16 23:56:18高凌君
新闻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媒体融合新闻记者

高凌君

【摘   要】媒體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特点和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均有较大改变,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分工不再泾渭分明,新闻记者原有的能力、技巧已经无法满足媒体发展需求。新闻记者如何进行自我重塑,提升个人能力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短平快、新奇特等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记者进行自我重塑的作用,提出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记者;自我重塑;学习能力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10.67亿,年增长量为3549万人,普及率高达75.6%。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同时新闻传播渠道、特点和传统新闻传播相比有了较大改变,这对新闻记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媒体的发展需求。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媒体融合指的是将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信息载体进行资源整合,达到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的目的。新闻记者的工作是为了新闻传播,进行自我重塑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所以,要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确定记者自我重塑方向。媒体融合背景下,多数新闻会基于网络进行传播,时效性较强,个性化程度较高,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信息内容丰富,具体来说有如下一些特点。

一是短平快。当前,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获取新闻偏向于“短平快”。“短”指的是受快节奏生活影响,新闻报道朝着短篇幅方向发展;“平”指的是新闻内容更贴近受众生活,多数为人们的日常见闻和感受;“快”指的是受众阅读、观看新闻内容的速度快。《2022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受众单日阅读新闻数量高达60篇,在线时长在120分钟左右,这意味着受众每篇新闻报道停留时间在2分钟以内。

二是新奇特。受阅读习惯影响,为最大程度吸引受众注意力,新闻内容出现了“新奇特”特点。“新”指的是内容新,因社交媒体发展速度较快,多数事件发生后,现场知情人便会将其发布到网络上,使得新闻传播速度极快,时效性强。此外,传统新闻内容受技术限制,多以文本或声音的形式出现,形式方面变化不大。媒体融合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为报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同时,互联网中充斥大量新闻内容,受众存在“阅读疲劳”现象,为吸引受众注意力,新闻内容出现了“奇特”的特点,以此达到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和扩大影响范围的目的[1]。这就要求记者要结合新闻主题,对新闻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如2019年春节期间,铜陵交警在服务区接到一位老人报警求助,老人的“糊涂”女婿将其落在高速服务区,出警民警通过电话联系上男子时,他已经行驶了50多公里。该视频在各大平台播放后引发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讨论。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作用

(一)新闻记者的自我重塑

自我重塑指的是重新审视自我,创造全新的自我。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其中的“自我”即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能力。“自我重塑”是心理层面的重新改造,是新闻记者在自我意识的催动下,所产生的一种想要改变自己现状的情绪和愿望。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方式、新闻传播途径、新闻表现形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新闻记者的传统专业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急需进行自我重塑,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达到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目的。

(二)有利于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于精神层面有了新的追求。当前,相关新闻事件已经不只是人们的饭后 “谈资”,受众获悉新闻内容后会从自我角度出发,对涉及的人或事进行评判。若新闻记者一味使用传统采访和写作方式,则难以制作符合受众需求的内容。因此,新闻记者应积极接触新事物、新领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保障采访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利于新闻多元化传播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存在着“短平快”的特点,受众的新闻阅读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多采用智能终端等阅读、观看新闻,传统新闻传播方式难以满足受众实际需求。新闻记者进行自我重塑,创新内容编辑手段,制作出符合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特点的新闻内容,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实现新闻内容的多元化传播。

例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文科综合中的一道选择题,介绍某以铜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抓住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机遇,狠抓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动能培育。不仅铜冶炼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蓬勃发展,千年铜都正迈向“智造新铜都”。熟悉铜陵的网友一眼就能看出,题中说的“某市”就是铜陵!铜陵日报抓住这道高考题的“热度”,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在报纸、网络做了“从一道高考题看古铜都立体转型之路”专题报道,以网友认知度较高“高考题”为切口,展示了铜陵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为铜陵在全国做了一次很好的推介。

(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权威性

媒体融合背景下,社交媒体发展速度快,互联网中充斥着非新闻记者制作的信息,其中一些为不实信息,且部分内容存在夸张、断章取义、价值观消极等现象。针对此情况,新闻记者应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从专业、客观角度出发,传播完整、真实的新闻内容,引导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两者对比之下,便突出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路径

(一)正视压力挑战,提高学习能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进行自我重塑的关键为自身心态和学习能力。新闻记者应正视媒体融合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切实提高学习能力。

一是正视压力挑战,调整自我心态。心态是新闻记者进行自我重塑的前提和关键。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使命感、荣誉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也意味着新闻记者自身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较大。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快,若出现偏差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新闻记者应正视媒体融合时代带来的挑战,意识到媒体融合为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及时调整心态,释放工作压力。如多通过室外运动缓解工作压力,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提高个人能力、专业技巧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不断提高學习能力。自我重塑需要新闻记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人们的行为极易受到认知的影响,而自我效能和目标是影响认知结构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新闻记者自主学习能力可从增强自我效能入手。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活动的效率、质量、情绪。新闻记者可依靠过去的成功经验、同事间的鼓励建立自信心,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学习新技能、新技巧,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2021年12月11日,笔者参与报道了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北省天鹅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成年雄性江豚互换仪式。长江江豚素有“微笑天使”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活动现场有江豚打捞、体检、交接和运送等多个环节,单纯采用文字、图片或视频中的一种形式不能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在现场拍摄图片和视频后,笔者和文字记者配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最后制作出一篇有图文、有视频的《江豚“入赘”》全媒体稿件。稿件发出后被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应意识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是安身立命之本,基于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自我重塑,具备拍摄影像、录制视频、剪辑素材的能力,并了解不同媒体平台的推送规则,不能拘泥于传统新闻制作模式,成为“全能型”人才[3]。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重塑内容编辑能力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内容,多为不同内容载体的组合,比如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的组合,并在多种网络平台传播。传统新闻仅使用文字形式制作的内容极易引起受众阅读疲劳。由此,内容编辑能力是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文字、视频等素材进行剪辑、组合,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扩大新闻传播效果。因此,新闻记者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进行内容编辑能力的重塑。当前,互联网新闻内容的常见形式有图像+文字形式和视频形式。新闻记者可从不同新闻内容形式入手,重塑内容编辑能力。

一是针对图像+文字形式的新闻内容。一般来说,受众对新闻报道的“第一印象”源于图像,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风格。对此,新闻记者在进行内容编辑时,应根据新闻内容、基调、主题等因素,合理选择图像素材。在文字编辑方面,可在新闻标题中采用反问、疑问等句式,引发受众思考,吸引受众注意力。对于新闻内容编辑,新闻记者应遵循“短而有趣”的原则,尝试使用网络词汇,拉近和受众间的距离,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此外,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方面,新闻记者不应局限于写实类图像,可尝试使用漫画、图表等素材。

二是针对视频形式的新闻内容。视频新闻内容是当前传播较为广泛的形式。通常新闻记者会将拍摄素材剪辑后上传到不同网络平台,因受众生活节奏较快,新闻记者剪辑素材时,应根据不同网络平台的受众偏好,精准投放新闻视频。以社交平台为例,新闻记者可灵活调整配乐、文案等内容,将新闻长度控制在1分钟以内,增加新闻的完播率(多数社交平台会根据完播率对视频内容进行推送),以此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为吸引受众观看视频新闻,新闻记者可将新闻内容中的“精彩部分”放在视频的前3秒,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由此,新闻记者应提高自身的剪辑技术,对不同网络媒体平台推送机制加以了解,有针对性地编辑新闻内容,实现精准投放[4]。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渠道、内容均有了较大改变,新闻记者进行自我重塑十分必要。积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自我重塑的前提,同时还要重塑自身内容编辑能力,以满足融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需求。

注释:

[1]德吉.浅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J].文化产业,2022(35):53-55.

[2]岳伍东.融媒体视阈下报纸新闻记者素质能力建设探析[J].记者摇篮,2022(07):15-17.

[3]陈斌.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22(13):186-188.

[4]徐敬军.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提升路径分析[J].记者观察,2022(14):46-48.

(作者单位:铜陵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媒体融合新闻记者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宝藏(2020年4期)2020-11-05 06:48:12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14:53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18:31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