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高校学风建设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保障,高校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二者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要以推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地为契机,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着手,完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理念;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其中,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3]。这为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一)“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要求高校中所有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担负起育人职责,包括学校党政干部、行政人员、教辅人员、班主任、学业导师、辅导员、科任教师以及优秀学生等,要激发育人活力,发挥育人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育人的合力。全过程育人要求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从入学的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结束走向社会,要把育人工作贯彻学生成长成才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从入学到毕业这中间的每个过程都要做好育人工作,落实育人工作任务,把育人工作高质量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细节中。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和载体,构建大思政格局,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高校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4]。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风建设,他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5]”学风内涵丰富,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包括党政领导、专任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风是指学校的党政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在治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从学生角度来看,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习惯在求学治学上的外部表现。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永恒主题。
二、“三全育人”理念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关系
“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整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全员育人是人员保障,全过程育人是时间维度,全方位育人是空间延展。“三全育人”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构建育人新格局,拓宽育人路径,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學风建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环,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二者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关键要有良好的学风做支撑;学风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也要有良好的学风做支持;学风建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保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良好的学风做支柱。“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保障,高校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现阶段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风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新时代青年敢于尝试挑战,接受新生事物快,探索劲头足,但由于自身阅历不足,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意识欠缺,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基础科目薄弱,学习理解吃力。部分学生高中偏科,一些基础科目相对比较薄弱,普遍存在数学、英语等公共科目基础薄弱的情况。对于数学的学习,有些学生反映,教师上课讲的很多知识点自己听得不是很明白,相关公式听得也很懵懂,学习理解需花费很多时间。对于英语,有些学生反映,自己英语基础较差,对于语法和阅读理解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担心考试通不过。
二是学习态度不端,适应转变较慢。高中期间的学习和本科阶段的学习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高中阶段管理比较严格,大多数是“要你学”,相对而言大学的管理较轻松,更多的是以自学为主,要靠个人自觉去学习,更多的是“我要学”。部分学生没能在第一时间转变观念,环境适应融入不够及时,适应转变较慢,思想认识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导致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是就业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对自身了解不够,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没办法清楚地认识自我和定位自我,不能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剖析。部分学生就业目标不清楚,对未来的择业比较迷茫,浑浑噩噩,过一天是一天,缺少对未来就业的思考,不知道毕业后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内驱动力不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四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阶段,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大学期间专业课较多,大多是以理论课为主,强调理解记忆。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高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够多样,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业压力较大,影响学习质量。
五是学习自律性差,自我要求不高。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够,自律意识较差,上课有迟到、缺勤现象,课堂上也存在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讲的情况。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高,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感觉只要不挂科就万事大吉,没有更高的追求,对专业学习缺乏钻研精神,长此以往对学业的影响比较大,不利于专业的学习。
四、高校学风建设实现路径
(一)统筹育人力量,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全员育人,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全员参与,要整合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高效推进学风建设。要积极发挥辅导员、学业导师、专任教师、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形成全员推进学风建设大格局。
辅导员通过开展“优良学风共创建”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确立生涯意识,达到确立学习目标的目的;组织开展学风大讨论主题班会,围绕自身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方法、学习心得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一份可执行、可落地的学风建设促进计划,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辅导员要第一时间与其谈心谈话,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让其认识到错误,及时改正。学业导师通过专业导论课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对整个四年的课程学习有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建立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内生学习动力;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告诉学生要修够多少学分以及如何达到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为学生顺利毕业打好基础;通过主题班会唤醒学生生涯意识,告诉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做好铺垫。专任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课堂制度,严格课堂考勤,严肃课堂纪律,防止学生出现旷课、早退现象;加强互动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需求,以便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授课,提高课堂质量;探索授课方式,提升授课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通俗易懂,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教风带学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对于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及时提醒,课后了解学生情况,根据教学安排,适量布置作业并进行作业讲解,巩固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要大力发挥优秀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发挥朋辈帮扶力量,做好学业帮扶,开展分层分类分级学业辅导,可以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进行开展,发挥朋辈互助优势,不断提升帮扶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助力学风建设。
(二)全过程育人,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要把学风建设贯穿到学生在学校的每个阶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搭建育人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尤其要抓好两头,一是入学教育、二是毕业教育,真正做到事事育人、时时育人,保证学风建设持续进行。
大一以适应为主,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学风建设要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加强自我管理、拓宽专业视野等方面展开,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开学第一课”的讲解,使学生对学科的发展和专业的发展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兴趣。通过开学典礼加强对学生爱校荣校的教育,以便快速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后期高质量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大二以专业课学习为主,是专业课学习的关键期。到了二年级,学生就开始陆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学风建设要重点抓好专业课学习,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打好专业基础。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参加专业比赛,为后期深度学习打好基础。大三以实践为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期。到了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和个人发展方向也比较清楚,学风建设的重点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暑期实习和政务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意向就业单位参加专业实习,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大四以就业为主,也是学风建设的重点,学风建设应围绕就业能力提升展开,高质量上好就业指导课,组织开展就业专题讲座,做好学生简历指导、就业指导、考研指导、考公指导,提高学生面试技能和求职技能,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人生价值,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全方位育人,强化高校学风建设
全方位育人重在突出全面,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构建系统完善的学风建设机制。
课程育人是主渠道主陣地,积极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要相结合,同向同行,挖掘更多的育人元素,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时代的“大我”当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育人是学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检视自身理论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深化对专业的学习和运用。管理育人是学风建设的保障,要加强管理,完善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学业预警作用,对学业预警学生及时进行谈心谈话,积极开展帮扶,做好学业辅导,积极开展成绩分析,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服务育人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起育人职责,党政部门、教辅部门要协同联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关心学生的烦心事、操心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学生学习问题。文化育人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校训精神的育人作用,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爱学、善学、乐学的文化氛围,积极建设书香校园,举办读书节,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传统节假日等活动,加强学风内涵建设。加强学风网络阵地建设,打造名师微课堂,把教师的辅导视频放到网络平台给学生学习、观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把优秀学生的事迹在自媒体平台上展播,把奖学金获得者的学习经验在网络上展示,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支撑,高校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要以推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地为契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2019-09-29)[2023-05-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69721.htm?ivk_sa=1024320u.
[4]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19-2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1.
作者简介:刘啸(1990— ),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广西财经学院,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