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学地理影视资源教学路径探索
——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为例

2023-09-15 02:21倪韵章
林区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影视文明

倪韵章

(安庆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党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1]。这一举措再次指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储备力量,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正确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倡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观念,不仅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2]。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为影视资源的融入提供了条件,影视资源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一种新型课程资源也符合当下信息化教学的需求[3]。以影视资源为载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使教学更具有感染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可行性分析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要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及绿色发展等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社会要发展好,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5]。由此可见,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都强调对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培育,要求增强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其中包含人口、经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搭建了桥梁与媒介。地理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因其知识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先天优势。总而言之,中学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的理念还是从教学的内容来看皆是统一的,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是可行的。

二、影视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影视资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影视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王爱文将影视资源与中学地理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认为以此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6];王玉芹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并结合《航拍中国》纪录片进行教学[7];邵紫曦以《你好,李焕英》热映电影为例,梳理“工业”主题的教学知识体系,探讨如何结合影视资源进行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8];陈丽将《舌尖上的中国》作为视频素材,为中国农业区域地理的生态农业与高原农业的学习创设新的学习情境[9]。近年来,影视资源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章节式、主题式教学探究。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数字化的课程资源载体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地理课堂的活力,为生态文明教育开辟新的教学途径,以达到培育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效果。

三、《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中生态文明教学素材整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都是由陈晓卿导演执导的有关美食探寻类的纪录片,两季纪录片中每季各有七个主题。该纪录片呈现了人与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并以地理学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从山川到海洋、从北国至南方,从广阔的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从古朴的村落到喧闹的都市之间食材获取的方式以及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极具趣味性与知识性。其中包含大量的地理学知识,从生态文明视角来看,该纪录片不仅是视觉、味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同时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视频素材来源。文章将其中可与地理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的部分进行了整理(表1)。

四、《舌尖上的中国》融入地理生态文明教育案例设计——以“走向生态文明”为例

流程一: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

师:情境创设,呈现江西千烟洲生态农业材料:“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展示千烟洲从荒漠到绿洲的立体农业奇迹。

设计意图:千烟洲从不毛之地转变为生机勃勃的生态农业试点区,以江西千烟洲的变革历程启发学生思考:千烟洲为什么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千烟洲的开发模式是个案还是时代的潮流?

流程二:新课讲授,理解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原因。

师:展示人类社会发展史(表2)与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材料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节选段落。

表2 人类社会发展史总结

材料1(见表2)。

材料2: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材料及图片呈现: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士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

材料3: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1]。

学生探讨问题:(1)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什么?(2)现代社会的人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怎样才能走向人地协调?

设计意图:运用不同阶段的主导产业与环境问题,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学生通过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与生态文明理念之间的对比,认识到发展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引领,人类活动的最大限度不能超过生态环境所承受的范围,意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流程三:影视资源融入,建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意识。

师:播放《舌尖上的中国》“鱼稻鸭”立体生态农业的视频以及图片(图1),展示绿色工业产业链与绿色服务业的材料。

材料1:贵州省从江县农民在稻田上修建鸭舍,待鸭子觅食时放入稻田,这样鸭子不仅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粪便又能给水稻提供养分,鸭子在水稻田里游走的同时也疏松了水稻土,改善了土壤结构,更利于水稻的生长,利用稻鸭之间良性共生的关系,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但产出了有机稻米,养出来的鸭子更是肉质细嫩紧实、味道鲜美。稻鱼共生则通过在稻田插秧后向稻田中投放鱼苗,在稻田禾花盛开的时候,禾花飘落在水上,成为鱼的食物,利用鱼的生长习性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水稻和鱼。

材料2:广西来宾,一根甘蔗“吃干榨尽”打造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来宾蔗渣制浆生产能力30万吨,造纸生产能力30万吨,蔗渣利用率达100%,蔗渣浆纸一体化、环保餐具年产值达3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利用蔗渣生产环保餐具的最大基地之一。在来宾“甘蔗—制糖—蔗渣—浆纸—环保餐具”蔗渣综合利用产业链中,蔗渣全部用于制浆造纸、生产可降解环保餐具。广西来宾通过延长制糖工业的产业链,不仅走上了绿色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增加了蔗农的收入。

材料3:部署绿色服务业发展案例,在促进商贸餐饮业绿色转型领域,重庆要求大型商场、餐饮酒店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严格执行“限塑令”,实施“光盘行动”,持续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在洗车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医院、商场等广泛推广节能节水技术,配套建设小型废水、废气等污染治理设施。

学生探讨问题:(1)除了“鱼稻鸭”的立体生态农业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农业模式?(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画出广西蔗糖产业的循环产业链图,并思考除此之外能否延长产业链?(3)除了材料3所列举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绿色服务业案例与绿色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了解生态文明理念下绿色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分析贵州“鱼稻鸭”立体生态农业与广西“吃干榨尽”的蔗糖产业,培养学生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重庆绿色服务业的案例呈现,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在生活中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铺张浪费的抵制者。

流程四:课堂总结,升华主题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师:利用框架图总结所学知识(图2)。通过总结生态农业与绿色工业循环经济模式,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之策。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发展观的理解,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

流程五:课后作业,巩固提升培育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社会责任感。

师: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调查生活中的“绿色生活方式”并总结。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意识,培育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社会责任感。

五、结语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研究人地关系的特殊性,故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地理教师可在教学中穿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生态农业思想,循环农业新模式;树立正确生态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等生态文明理念。另外,课程内容是以影视资源为媒介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出发点,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以渗透的方式将影视资源融入地理课堂中,切忌为了生态文明教育而将影视资源生搬硬套至地理课堂。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影视资源教学的特点和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找准切入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如在“走向生态文明”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提高学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意识,培育学生建设美丽中国责任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落脚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合理融入《舌尖上的中国》影视资源,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趣味性,进而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地理课堂之中。

猜你喜欢
舌尖上的中国影视文明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影视风起
对不文明说“不”
任长箴:我的情怀主义专访《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影视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