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书画艺术的解读(四)

2023-09-15 01:54陈玉圃
美术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书画艺术画画绘画

文/陈玉圃

陈玉圃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

东汉范滂临死对其幼子说,我确信人不能做坏事,但我做了一辈子好事,如今却面临与你永别,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教导你了!闻者流涕。每读书至此,都不免掩卷长叹。对传统书画艺术的从事者来说,总是免不了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要名利还是文化?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并不想后来者也一一体验生活的艰辛、文化境遇的窘迫,但非如此,又不能了悟书画艺术的玄机,贻赠后人,进退之间,真正两难。

当初,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本着最朴素的生活认知,在传统文化最低潮的时候依旧坚定地支持我学画画,说画画也是一门手艺,不一定要大富大贵,但可以像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那样,凭借一支毛笔走天下,受人尊重。事实证明,他老人家是对的,很感恩这个时代最终发展到了重新认识传统书画艺术的时候。经济上的繁荣,科技上的进步,都最终免不了要解决一个民族文化要生存、国家要崛起的根本问题:本民族文化价值观上的复兴与完善。“感恩”一词似乎被大众解构了,但那是别人要求你“感恩”,确实有一种被道德绑架的感觉,但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认知,这种“感恩”却会引导我们走向成为一个传统书画艺术家的道路。我们不怨天尤人,只从完善自身上入手,写意精神不是为了表达宏伟叙事,而是学不为人的自我完善,看似笨拙迂腐,却是真正的画道坦途。所以,不要去质疑“感恩”这个词,相信它,一如相信自己,否则,你在质疑它的时候,人生轨迹可能就有所偏离了。

譬如反对传统书画艺术的风气始于一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彼时艺术家们借力于时代风气,对“清初四王”程式进行了彻底的否定,罔顾“夫推类辨物,当先求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的古训,不直指本心,问义之安在,只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结果不仅失去了“六经注我”的机会,自己所推崇的山水程式也成为禁锢艺术完善的障碍,而且相对于“清初四王”的传统程式,新的艺术形式大多更加丑陋不堪。我们相信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时间长河总会把你的真实面目展示出来。我们不能为一时的荣耀而饮鸩止渴,让后人笑话我们这个时代的传统书画艺术几近于灭绝。

那些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人都是邪道,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不认可的。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世界,能做到的就是坚守而已。面对质疑,元代大画家吴镇还会说“二十年后不复尔”,我连这样的话都不会说,却会告诉后来者,画画只是为了生活。不要把书画艺术跟生活割裂开来,学西方“艺术的归于艺术”那一套,它就是生活,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国家民族等的一种生活方式上的坚持。《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生活首先需要你活得明白,为什么活;然后是“先觉觉后觉”的努力,最后才是归于艺术殿堂。现在人急于求成,自己家人都照顾不好,却总想着成为艺术大师,惠及后人,总觉得有点“短平快”,极不踏实的感觉。俗语说“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文化上的事业从来没有终南捷径。

类似的话不多说了,前文已经反复说明了,从此节开始,我们阐释一些形而下,具体到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论及实践的个人认识,仅供后学参考和指正。

首先要从绘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最需要的是要表达什么?画面不能平,但也不能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反对六朝浮华,第一条就是“陈言务去”。画画和作文一样,一定要重点突出。笔墨渲染,要多留意重点,辅助的部分则要简约。再形象一点,可以把绘画当作孩子来培养塑造,强壮的体魄虽然重要,它却更加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从人文社会来说,就是道德,从绘画来说,就是画格。在谢赫来说是“六法”,我则归之为画理。人要讲道理,画也有画理,否则就会失去人之操守,失去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譬如东汉马融,虽然文化水平高,地位也最贵,但士节有亏,阿谀权势,不明是非,正直的人都不以之为然,甚至有人当面问他:“卿当何面目示天下人?”几百年之后,尊崇范滂的苏东坡犹然写诗讽刺他。可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此,我提出了“画以合道”及“无心作画”的理论,前者是画面整体,后者是画面的实践。古人强调知行合一,对于画家来说,说再好,都不如画得好。这就是唐代之前的儒家做派,譬如说起边塞诗人,必然是有过军旅经验的人;说起浪漫诗人,必然有让权贵提靴子的行为;说起现实主义,必然颠沛流离,对于国恨家仇有着切肤之痛。唐儒多真诚用心,行事不尚伪饰,不会拖泥带水,更不会从一己之私去解读文本,参与社会实践,更多是“原道”基础上的公而忘私,为国家民族立心的襟抱。传统书画艺术家也需要多读一些古文经典,不求略通古今之变,但至少能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立场,崇尚真诚真实、和谐美好。

陈言务去,强调的就是言之有物。落笔节奏感要好,主次分明,下笔繁简从心,不需要面面俱到。一如主角和配角之间要搭配好,有时看似配角在喧宾夺主,实则更突出了主角的不可或缺,在诸多变化中始终保持着不变的文艺追求。譬如李唐的《采薇图》,我觉得就是一幅笔墨形式和内容结合得最完美的作品。他画此图是为了赞许伯夷叔齐在节操上的坚持,其中寓意是否针对北宋灭亡时候,表达文人(包括徽钦二帝)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操守不言而喻。李唐本人以近八十的年纪,从俘虏队伍里逃亡,历经千里跋涉,也要回归南宋的生活经历,以笔笔清楚、爱憎分明的笔墨将其文化追求交代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知行合一。读这样的画,就不是看画,而是在看历史,看文化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坚持。好的绘画总会让人忘记绘画本身,只有那种精神上的熏染和升华。所谓的见贤思齐、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等,都是如此理解,如此遵从。

陈玉圃/ 遁迹白云外

猜你喜欢
书画艺术画画绘画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书画艺术殿堂学生作品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院2015年会胜利召开
伍文胜书画艺术
我爱画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