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效果分析

2023-09-15 07:48连志兰黄晓春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低血糖血糖

连志兰,黄晓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001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概率越来越高,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的发病表现为血糖升高,由于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在发生变化,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导致糖尿病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且发病率持续创造新高,在我国糖尿病主要表现为2 型糖尿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依然为中老年人群,其中年龄在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依然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患者的主要表现是存在血液葡萄糖水平升高,表现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少体质量)的症状[1]。对患者的病情如果控制不佳,则还会导致患者形成其他的合并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会出现截肢或者失明。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在于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但是有一些患者因为血糖控制过度而导致出现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同样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防止患者形成低血糖,并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这对维持糖尿病患者的正常生活十分重要。由于传统的护理工作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之时将主要的干预重点放在对患者病症和治疗上,因此往往对患者的低血糖等情况有所忽视。本文基于此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方面所发挥的护理作用,选择2020 年5 月—2022 年6 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89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9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 例,对照组44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64~88 岁,平均(75.16±8.03)岁;病程4~24 个月,平均(16.34±5.46)个月。对照组中男21 例,女23 例;年龄63~90 岁,平均(76.34±8.56)岁;病程6~25 个月,平均(15.68±5.2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伦理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属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因多食、多饮、多尿、少体质量等相关的糖尿病症状入院接受治疗,均被诊断为糖尿病,符合《糖尿病诊断指南(2013 版)》诊断标准;年龄在60 周岁以上;不存在严重的精神和心理疾病;自愿参与研究工作,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而且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丢失或不完整者;机体还存在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或者代谢性病症者;存在多脏器功能损害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因为低血糖事件而入院接受治疗者;已经形成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者;有严重的认知和沟通交流障碍,或存在严重的精神的疾病者;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对患者实施干预,严格根据患者的疾病治疗原则和需求实施护理,遵医嘱对患者应用各项措施,根据护理原则和调理开展护理干预。评价患者的健康知识,适当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营养干预的必要性,并能够科学地饮食,掌握饮食的大致方法和原则,控制自身的代谢和摄入。告知患者能每日对自己的血糖状况进行正确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当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3.2 观察组 通过预见性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①溯源问题:在患者入院后了解患者的相关病症和表现还要对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深入详细地阅读分析,询问患者亲属或者身边的人,了解患者的侧面信息,根据相关的信息,绘制符合患者的大致信息图,以此帮助患者分析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导致患者诱发低血糖事件出现的风险,针对有关风险制订措施,避免患者在护理中出现低血糖。通过对可能导致患者形成低血糖事件的各类风险进行研判,根据患者的整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方案,积极地开展有关的护理服务,谨防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并且注意在护理中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

②护理评估:调查患者既往的疾病史和文化程度,了解患者的基本实际情况,还要对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做出大致的评价和分析。以患者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况为基础,适当地对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以便于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着多种不适,比如因年龄较高导致的老花眼、听力减弱、记忆能力衰退等,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影响整体的护理质量。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可以根据患者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恰当地对患者进行宣教。护理中应掌握患者可能出现的低血糖事件以及低血糖的有关表现,采取措施做好有关的应急准备。

③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患者存在较大的心理波动或压力,都会加重糖尿病的整体症状,甚至会使患者诱发出现更多的并发症而威胁到患者的安全,所以可以肯定心理状况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使患者形成低血糖的一个常见的因素。在开展护理之时可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指导,与患者进行细致和耐心的交流与沟通,使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将患者的错误认知纠正,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制订有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以晚辈的身份提供更多的关怀,促进患者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成就感的提升。

④监测血糖:需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合理的监测,以便于掌握血糖的变化,住院期间需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出院后告知患者能自行监测血糖,并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调整用药的方案,同时也要对饮食和运动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保证血糖的平稳,以便于控制机体的病症。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在护理当中存在不良状况以及护理的意外和不适,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心慌、冒冷汗或者头昏、饥饿感等相关的表现时,则怀疑可能有低血糖前兆出现,应尽可能停下有关的活动,同时补充相关的糖分。

⑤营养护理:重视对营养的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和饮食的控制十分重要,因为既要防止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又要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所以对饮食的控制工作必须强化,在护理之时告知患者以低盐低脂的饮食为主要的饮食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同时再告知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和碳水类的食物,方便在出现低血糖时及时补充糖分。

⑥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降糖药物进行血糖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要将患者所服用的降糖药物的具体名称、具体剂量、具体服用方法和使用途径等告知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家属辅助性地监督患者科学正确用药。也可以将用药的具体方法、具体剂量等以简单的书写方式写在药盒上,这能时刻提醒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叮嘱患者和患者家属能根据患者的血糖检验情况等及时对用药剂量作出调整,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正确地掌握测量血糖的方法和手段。

⑦生活护理: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引导,使患者出院后也要坚持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坚持正确的饮食习惯等。在运动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形成低血糖,所以在患者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糖果和碳水类的食物,帮助患者补充能量或者在出现低血糖情况的时候进行及时补救。

1.4 观察指标

①低血糖事件:统计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主要包括轻度低血糖、中度低血糖和重度低血糖。轻度低血糖:血糖指标3.0~3.9 mmol/L;中度低血糖:血糖指标<3.0mmol/L;重度低血糖:血糖指标<3.0 mmol/L 且有异常、交感神经兴奋、神经衰弱、手足抽搐甚至休克等症状。

②护理质量评价:通过自制的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主要从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精力状态、健康表现、睡眠质量等方面实施评价,每个方面的评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护理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临床上糖尿病是十分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糖尿病的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群,发病之后对患者的个人和家庭产生的影响都十分严重,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社会负担[2]。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采取药物干预、调整患者的作息时间、实现血糖的自我监测、开展营养指导、健康饮食和对机体进行锻炼等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通过多种方式的联合应用,可以保证患者血糖基本稳定。但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对较大,老年人群对糖尿病知识存在认知的缺陷,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进行科学的血糖监测,很容易导致血糖控制过度而使患者出现低血糖[3]。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那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严重的打击,所以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力求采取措施,避免出现低血糖事故。

常规护理对老年糖尿病进行干预能发挥一定的护理作用,但是没有针对低血糖事件进行护理和指导,所以无法预见患者是否会出现低血糖。很多老年患者经过常规护理干预,仍然存在较大概率出现低血糖的风险,这不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并分析对患者产生的护理影响,从结果中可以看出:①观察组[0 例(0)]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8 例(18.18%)]明显更低(P<0.05);②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由此能够说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以预见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减少低血糖发生的概率,同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认可度。预见性护理属于一种主动性的预防手段,可以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时坚持前瞻性的护理原则,有关的风险事件在未发生之前就能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积极地规避,可以为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创造条件[4-6]。预见性护理在对患者提供干预时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即便患者尚未出现有关的风险因素,也能进行针对性预防,可以将很多风险事件在萌芽阶段予以扼杀[7-8]。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之中对预防低血糖的出现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护理时可以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这样就能在总结和分析中了解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的有关风险,对有关风险进行集中的评价,针对最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应对,防止患者可能因有关因素而形成的低血糖事故,这能形成规避性的防护,可以主动对患者的低血糖进行预防性指导[9-11]。对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可以收集患者的既往病史和患者自身实际情况并开展评价,这能使得护理的相关措施更加贴近于患者实际和个人本身,这种护理可综合性地作用于患者的生理机体和心理环境,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也为患者提供更加严谨和细致的护理工作奠定基础,使得护理的质量更加可靠[12]。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预见性低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