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清,朱晓军
1.三明市第一医院药剂科,福建三明 365000;2.三明市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建三明 3650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因为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胰岛素功能利用障碍所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群,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能够引发一系列血糖代谢紊乱,会导致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该疾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所以在疾病治疗期间需要选择一种有效的降血糖方案[1-2]。长期以来,西药是治疗糖尿病的常见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虽然上述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西药治疗还存在机制单一、不良反应大以及部分新药价格昂贵等不足,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学者开始探索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的新方向[3],提出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案,其中养阴调肝、活血类中药更是成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4]。现为深入探究养阴调肝、活血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使用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为中药基础方,选取2018 年12 月—2021 年12 月三明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8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8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93 例。观察组中男51 例,女42 例,年龄53~74 岁,平均(61.25±3.15)岁;病程4~10 年,平均(7.23±1.47)年。对照组中男54例,女39 例,年龄49~76 岁,平均(61.37±3.21)岁;病程3~12 年,平均(7.43±1.5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参与,且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 型糖尿病,其中空腹血糖为7.0~13.9 mmol/L,餐后2 h 血糖≥11.1 mmol/L;患者对治疗方案依从性良好;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的依从性良好并且能够定期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患者血糖值表现为一过性升高;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无法按时用药而难以判断疗效者;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过其他降血糖药物者。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包括注射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等,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做饮食干预、抗血小板凝聚以及降压调脂等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养阴调肝、活血类中药干预。本次治疗中使用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药物组方包括:黄芪20 g,白术、麦冬各12 g,白茅根、丹参、当归、党参、赤芍各10 g,炙甘草、生地黄各9 g,大枣5 枚、生姜3 片。在上述中药组方的基础上做辨证加减治疗,中药组方包括:湿浊者加陈皮、佩兰与砂仁各10 g;湿热者加车前草、蒲公英各15 g;尿频尿黄者加黄柏10 g;头晕耳鸣患者加菊花、钩藤各10 g。调配诸药后加入800 mL 水煎煮,煎取药液400 mL,200 mL/次,2 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0 d。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为:显著改善为治疗后患者血糖恢复正常,且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0%;一般有效为患者血糖显著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60%~90%;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改善例数+一般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包括主证:(1)口渴多饮。①0 分,患者无症状;②2 分,患者饮水量稍多;③4 分,患者饮水量明显增多;④6 分,患者频繁感到口渴且饮水难以自制。(2)乏力倦怠。①0 分,患者无症状;②2 分,患者略感倦怠、疲劳;③4 分,患者感受到明显的疲劳倦怠;④6 分,患者倦怠、疲劳不耐受,缺乏运动积极性。患者次证为肢体麻木,证候积分评估标准为:①0 分,患者无症状;②2 分,患者肢体有轻微麻木;③4 分,患者肢体麻木症状加剧,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④6 分,患者肢体麻木严重,严重影响日常运动[5]。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皮肤症状及肠道不适。
使用SPSS 1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及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
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预测在2035 年全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可能超过6 亿,而我国一直是糖尿病大国,且近年来呈逐渐增高趋势,因此该疾病是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6-7]。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口服降糖药物、皮下注射胰岛素等,总有效率达到了75%~85%,而为了让更多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受益,需要不断完善治疗方法[8]。
中医将糖尿病纳入到“消渴症”范畴,认为发病原因以阴虚为本、燥热为表,会造成机体气阴受损,阴阳两虚,多合并淤血阻滞等症状,为有效控制血糖并改善并发症,在治疗方案中选择养阴调肝、活血类中药[9],所选组方为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口渴多饮、乏力倦怠、肢体麻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可显著提高降血糖作用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药理作用来看,益气养阴活血中和汤具有益气养阴、润肝活血等功能,其中黄芪归脾、肺经,为补气第一要药,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气虚乏力,有利于协同降糖,且黄芪中富含大量的黄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10-11];白茅根归肺、膀胱经,能够生津止渴,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烦渴症状;《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白术治疗自汗不止的功能,可有效改善气虚伴自汗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麦冬归心、肺、胃经,有养阴生津、益胃止渴的功效;丹参归心、肝经,有活血祛瘀及清心除烦的功效;当归有活血补血的效果,能治疗血虚血瘀所致的肢体麻木;党参有补中益气,和脾胃的功能;赤芍能够清热凉血,在临床上与生地黄、白茅根等药物配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口干烦渴的症状,与当归配伍可进一步强化其活血祛瘀功能,以缓解糖尿病产生的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等症状。生地黄归肝、肾经,有养阴生津凉血的功效;中药组方中的大枣、生姜有调和脾胃的功能,可以防方中活血清热药物损伤脾胃之气。
同时从发病机制来看,燥热伤及脾胃,致使脾阴不足,则见口渴喜饮。糖尿病后期,由于肝肾损伤,肝阳不足,可出现视物昏花,损伤微循环,导致瘀血阻滞,肢体末端麻木甚至肢端溃疡久不愈合。使用滋阴润肝中药配伍活血化瘀、补气,在临床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该治疗方法是降低患者血糖、改善各项临床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值得做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