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之下,图书管理走上了信息化转型之路。实践中,基于信息化手段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提高图书管理质效至关重要。本文聚焦高校图书管理优化,从提高图书管理实效性角度出发,对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实践困境和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圖书管理;信息化;智慧图书馆;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0—251—03
引言
图书是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拓展眼界的最佳载体,其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图书多元价值的有效发挥,需要以图书管理做支撑,因此,优化图书管理十分必要。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学习场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场所,加强图书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更有助于深化人才培养,故基于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图书馆极为关键。
一、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是高校育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图书馆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与教学实力;在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图书管理是核心,提高图书利用率能够为高校教学与科研优化提供支持[1]。因此,推进高校图书管理优化至关重要。结合实践不难发现,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普遍存在资源整合能力差、服务层次低、管理手段落后现象,这使得高校图书服务水平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基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水平、增强图书服务能力十分必要。事实上,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符合信息时代要求,满足图书管理高质量、高效化、精细化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这也是完善图书服务,打造智慧图书馆乃至智慧校园的必要前提。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可依托于图书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图书馆发展模式升级,有助于建立智慧图书馆、打造信息化图书资源共享体系。与传统图书管理模式相比,图书管理信息化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可进一步放大馆藏资源利用价值;而且,信息化管理在保证图书资源丰富性、全面性、广泛性以及共享性方面具有更强优势。实践中,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通常以数字服务一体化平台为支撑,这不仅能实现图书资源的集成化管理,更可以保障个性化图书服务管理;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图书资源管理效率,进而全面促进图书管理体制增效[2]。不仅如此,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还将加速图书管理标准化进程方面,能为进一步控制图书管理成本以及质量提供保障。总之,对于高校而言推进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深化图书管理优化升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构建智慧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综合育人功能的重要工作。
三、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困境
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在图书馆中也可见其身影,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常态。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都流于表面,这种有形无神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无法满足图书管理优化升级需求,甚至进一步降低了图书管理质量和效率。
高校图书管理在数字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资源碎片化问题十分突出,这使得数字资源的实用价值无法发挥也让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陷入困境。部分高校中还存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数字化馆藏资源严重不足,也让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更加举步维艰。不仅如此,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困境还表现在图书管理体系不健全、图书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以及图书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等方面。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先进理念、技术、设备支持,缺少人才、制度与资金保障,所以信息化图书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进度缓慢,图书服务管理水平迟迟难以提升[3]。
四、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图书管理优化迫在眉睫,而在此背景之下推进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深度结合势在必行。对于高校而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可以使图书资源的育人功能得到更为彻底地发挥。为此,在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方面,校方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优化目标,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图书服务质量和促进图书管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探索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数字资源整合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强调数字资源的优化利用,此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建立标准化图书资料数据库,使传统文本类图书资源转为数字资源;并着力扩充原有数字资源库,引进馆外优质电子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图书共享率、丰富性以及更新速度奠定基础。实践中,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数字资源碎片化的弊端,了解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的不足;而后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数字资源整合、优化数字资源分类、加强数字资源流通共享管理,使数字资源利用效率切实提升。比如,利用扫描、影印、数字化处理技术使传统纸质书籍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实现“一书两存”;采购自由电子图书,接入付费电子资源库, 丰富图书馆内馆藏数字资源;加强数字资源整合与分类,打造集成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构建多主题数字资源信息库。
(二)完善图书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还需要以完善的图书管理体系为支撑。这一环节要求高校图书管理人员从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制度,积极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高校必须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受重视程度,自上而下地融入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并且持续关注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过程,为保证信息化建设质效奠定。高校管理层需要以身作则,重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加强过程监督,以便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计划合理、方法、科学进度可控、质量达标。
同时,高校还必须加强信息化图书管理制度建设,结合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需求,打造更具适应性、标准性、可靠性的图书管理制度。比如,建立健全图书管理细则完善,完善数字资源管理标准,推动图书管理服务体系优化;革新图书借阅制度,完善图书自助化借阅流程,保障自助化图书服务可靠性;健全图书检索、下载、共享机制,提高馆藏资源利用规范性。不仅如此,高校还应该积极构建信息化图书管理保障制度体系,从而为实现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结合提供有力支持。比如,建立安全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深化信息风险防范技术应用、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保证数字资源安全;打造24小时监控机制,确保纸质图书资源以及电数字电子图书资源的在馆情况受到全过程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优化信息化图书管理系统运维机制,为实现技术革新、定期维护提供保障;建立多端口同步运行机制,使读者通过计算机、手机app进行线上选书、预约,让图书管理人员利用多平台实现实时化管理;打造人工客服机制,提高图书管理个性化服务水平;完善图书馆组织架构建设,优化责任追踪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管理。
(三)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
结合实践可知,许多高校在发展中都出现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问题,使得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备受阻碍。为了进一步推进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的深度结合,实现高质量图书管理,高校必须积极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基于此,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扩大宣传
实际作业环节,高校应该扩大宣传以便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形成正确的服务理念以及协同管理观念,增强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进而为加速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进程提供保障。实践中,可利用校园广播、职工会议、培训活动宣传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通过组织交流、加强培训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信息化意识。此时,需要基于扩大宣传使在校教职工自上而下地转变工作理念,让图书管理人员产生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意识,从而为信息化手段在图书管理全过程中的深度融合提供保障。当然,在这一环节也需要通过校内宣传渠道提高全体学生对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的认可度,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图书管理信息化相关内容,明确信息化、自动化借阅流程以及智慧图书馆的优势,从而为提高读者配合度、满意度和管理效率做好准备。
2.经费保障
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需要以丰富的资金做保障。此环节,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需要保证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充足性、持续性和精准性。通常来说,高校图书管理的资金来源于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下拨的专款以及项目专款也同样可用于图书管理。不过,在信息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之下现有资金投入捉襟见肘,无法有效支撑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所以需要进一步扩大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比如,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基于“学校+有关部门+企业+个人+组织”打造复合型资金供给管理体系,为保证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资金的充足性做好准备;建立健全长效化资金管理机制,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与持续性管理思维,保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持续供给、精准投入;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资金应用的台账管理,避免资金浪费[4]。
3.设备更新
从现实角度,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还必须重视设备更新。此时,应该从环境优化、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角度出发,夯实服务保障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资金,优化馆舍环境,加强馆内基础设施配置的人性化设计,以便提升图书服务满意度。比如,优化阅览室空间规划,提高电子阅览室安全性,加强图书馆运维管理,以便保证阅览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氛围良好。同时,也要求高校基于资金与技术支持,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座位预约系统、空间预约系统、自动化借阅系统以及图书馆自动化办公系统先进性;优化硬件设施管理,确保自助设备、辅助设备实用性。
(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是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深度结合的基础,所以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培养与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高校需要先明确图书管理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馆员能力要求。通常来说,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责任感,拥有敬业精神、职业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而且,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具备自我成长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实践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在图书资源收集、加工、整理、保存以及读者服务方面发挥作用,能够基于经验总结、技术应用推动服务模式创新[5]。
基于此,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时应该以达到图书馆馆员能力要求為目标做好人才培养与管理。比如,提高图书馆馆员选拔标准,增强素质考察全面性,保证能力考核有效性;加速图书馆职工队伍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馆内岗位轮换制、竞争上岗制、人力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人事聘用制度,基于竞争择优聘用原则,保证人才与岗位适配;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管理,端正馆员工作态度、激发馆员工作热情;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基于长效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保证高素质人才供给,夯实图书管理信息化人才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管理与信息化结合是互联网时代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为真正发挥推进图书管理模式升级,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探索出更具实效性地优化发展路径。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关注数字资源整合与信息化图书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人才、资金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成龙,衡阳.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的功能定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8).
[2]贾松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文献采编管理模式优化路径——以宜春学院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2022(10).
[3]陶诏灵.论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如何加强图书资料管理——评《图书情报档案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油脂,2021(9).
[4]张鸣雨.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以河南博物院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8).
[5]格日乐.刍议信息背景下图书管理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
作者简介:文裕(1996—),女,壮族,广西蒙山人,本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助理农艺师 ,研究方向为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