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顾颉刚在中山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众所周知,当时江南一带的出版业比较发达,是一个淘书的好去处,但顾颉刚却很少去那些知名的大书店里收书,而是热衷于小集市、路边摊“寻宝”。然而,在很多人眼中,顾颉刚买书的眼光是真的“差”,那些被书商们视为珍宝的书籍,顾颉刚从来不收,但对于那些纸质拙劣、司空见惯的“大路货”却情有独钟。比如像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唱本、医术、野记杂谈等等,就连老秀才写的八股文试卷、账簿,甚至是当地老太太写得不通的信稿他也要。除此之外,還有像什么看相的书籍,抵押契据、婚丧嫁娶的礼单等等,他都一律“笑纳”。这一来二去,当地的书商和摊贩们都把顾颉刚当成了怪人,并对他指指点点,但顾颉刚依旧是我行我素,常被别人叫作“傻瓜”。
有一天,顾颉刚走在大街上,背后又传来了“买废纸的傻瓜来了”的嘲笑声。顾颉刚的助手听不下去了,想向嘲笑的人亮明身份,然后解释一番,但被顾颉刚给制止了,说道:“那些不了解咱们的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要怪他们。再说如果咱们说出身份,以后他们还会把那些‘废纸一样的东西拿出来,卖给咱们吗?”不得不说,顾颉刚先生还真是大度,这恐怕要是放在别人身上,早就跑过去与别人“决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