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严冲多金属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2023-09-14 01:57陈寿椅
现代矿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矿点激电北东

甘 鹏 陈寿椅 李 剑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

安徽铜陵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我国著名的铜-铁-金-硫矿床矿集区之一,已发现铜官山、狮子山、新桥、凤凰山、沙滩脚、舒家店等著名铜(金、铅、锌)硫矿田,区内铜、金、硫、多金属矿床90%集中分布于各矿田内。严冲多金属矿点位于狮子山矿田南西部,紧邻焦冲金矿床,具类似的地质成矿条件。历年来,一直被列为铜陵重点找矿靶区,曾多次在该区开展找矿工作,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找矿突破。近年来引入社会企业资金,加大勘查力度,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发现深部矿体,实现该区找矿的突破,为今后找矿提供依据[1-6]。

1 区域地质背景

铜陵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的中部,地史上经历了活动—稳定—再活动的构造演变,震旦纪—早三叠系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形成碎屑岩、碳酸岩、硅质岩巨厚层沉积建造,为铜、金、硫等成矿提供了有利交代围岩条件和矿胚层。

本区地层隶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贵池小区,缺失下、中泥盆统和下石炭统,自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总厚达5 820 m。地层岩性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下部)从早志留世—中三叠世由于长期下陷,S1g—T1n2为海相沉积,第二部分(上部)从T2l—R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系。

本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岩浆岩活动受东西向和南北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分布在近东西向铜陵—戴家汇构造带上;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等。

本区构造格局为由北东向、东西向基底断裂切割菱形隆起地块;其中北东向为本区的主体构造,以北东向S状隔挡式褶皱为特征;D3w—T1n2之间存在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滑脱面为本区重要的控矿、储矿构造。

2 矿点地质特征

矿点位于狮子山矿田南西,青山背斜中段近核部,北西紧邻铜官山背斜,与焦冲金矿床处于近似的构造位置。

2.1 地层

区内地表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及下三叠统和龙山组。ZK301、ZK701等孔,揭露有下三叠统殷坑组(T1y);上二叠统大隆组(P2d)、龙潭组(P2l),下二叠统孤峰组(P1g)、栖霞组(P1q),中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C2+3),泥盆系五通组(D3w)。各地层单元岩性特征:

(1)泥盆系仅见上统五通组(D3w),下部主要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粉砂岩,上部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2)石炭系下统缺失,见中、上统黄龙—船山组(C2+3)。下部为巨厚层白云岩,底部有石英细砾岩;中部为灰白、浅灰厚—巨厚层状灰岩;上部为白色中厚—厚层状灰岩、球状灰岩。变质后下部为白云石大理岩;中上部为糖粒状大理岩。

(3)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栖霞组(P1q)下部为厚层灰岩,部分大理岩化;上部为厚层状深灰色灰岩。该组自顶部往下20~30 m,常见一层5~8 m厚硅质岩。孤峰组(P1g)底部为含炭硅质页岩,中—上部为含炭硅质岩。龙潭组(P2l)由黏土质粉砂岩、粉细砂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大隆组(P2d)为钙质硅质页岩,常见硅质灰岩透镜体。

(4)三叠系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东马鞍山组。其中,殷坑组(T1y)上部为中厚层石灰岩夹钙质页岩,顶部为巨厚层石灰岩;下部为钙质页岩夹薄层状灰岩;底部有一层8~10 m厚页岩,变质后通常为黑云母角岩。和龙山组(T1h)原岩为钙质页岩、条带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夹中厚层灰岩、透镜状灰岩及似砾状灰岩,变质后上部为大理岩与角岩互层,中部为大理岩夹角岩,下部为角岩夹薄层状大理岩,底部为5~12 m角岩。南陵湖组(T1n)下段为薄层状灰岩、由薄层状灰岩组成的中厚层状灰岩,底部瘤状灰岩,变质后为大理岩。上段为薄—中厚层灰岩,底部见2~4 m厚层状同生砾岩。

东马鞍山组(T2d)岩性为灰、灰白色,局部浅灰红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严冲多金属矿点位于铜陵大通—顺安复向斜次级构造青山背斜中段(图1)。铜陵大通—顺安复向斜由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和朱村向斜组成。其中青山背斜为严冲多金属矿点主要褶皱构造。

青山背斜轴长约22.5 km,两翼宽约8 km,为一短轴不对称褶皱。轴线总体方向北东40°,焦冲北傍山至狮子山一段为30°,北东、南西两端微向东、西2个方向偏转,分别约为40°和230°,大体上呈“S”形。

2.2.2 断裂构造

(1)层间滑脱破碎构造。印支运动,青山背斜在褶皱隆起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当滑脱构造发育于刚性岩石时产生层间破碎,形成储矿构造。ZK21、ZK701主要揭露的金、硫、铅、锌矿体即赋存于此类构造中。这类构造也是铜陵矿集区最主要储矿构造。

(2)断裂构造。矿点主要断裂构造有2条(图1)。F1位于矿点北东部,长约1.9 km,走向320°~140°,倾向北东。F2位于矿点南部,工作区内长1.8 km,总长约6.5 km,走向320°,倾向北东。

另见3条张性裂隙,走向北西、北西西,发育有角砾岩,并见铅锌矿化。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严冲岩体主要出露于严冲水库附近,出露面积较小,约为0.05 km2,呈小的岩枝、岩墙或岩舌状,侵位于背斜轴部和近轴部北西翼,总体呈北东向展布。依据鉴定及分析结果,严冲岩体岩性较复杂,包括高钾钙碱性和碱性2个系列。前者包括石英闪长(玢)岩、辉石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辉石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后者主要为碱性正长岩,以前者为主。

2.4 变质作用及热液蚀变

受岩体侵入影响,沿岩体两侧产生较广泛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接触热变质作用,前者表现为岩体附近石灰岩变质为矽卡岩,后者热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围岩大理岩化、角岩化等。

热液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其次是硅化、高岭土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

2.5 物探异常

2.5.1 激电异常

激电异常沿250~270/2、240~275/8、236~268/14、244~262/18、240~252/30、230/38点分布(图2),西南端异常较强,异常沿走向向两端呈逐渐衰弱,结合磁测异常情况可以看出,激电异常与磁测异常走向一致,位置也大体相同,推测激电异常为接触带上矿化或含碳、硅质地层引起。

总体看,严冲矿点物探异常呈弱磁低阻高极化特征,与岩体关系密切,主要异常沿北东走向的岩体分布,结合激电测井资料,激电异常在上部主要在区域内向北西延伸,在300~400 m深度下,激电异常明显向南、南东、北东部分布延伸,说明激电异常(接触带、破碎带矿化)在下部主要向60°~260°方向延伸分布,与磁测成果所得出的岩体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2.5.2 磁异常

从图3来看,磁测异常主要集中在测区中西部C1(位于矿权范围内)和北东部C2(位于焦冲金矿区范围内),分析得出:

(1)中西部异常C1:T0改正后ΔT异常为200~400 nT,局部峰值在600 nT左右,异常主要沿3414900/578500—3415300/578700—3415700/579300一线断续分布,近椭圆状形态,长轴方向约40°,长约1 000 m,宽约500 m。

(2)北东部异常C2:T0改正后ΔT异常为200~300 nT,局部峰值在250 nT左右,异常主要分布在工区北东部,向北东方向异常仍有延伸,未圈闭异常,故无法判定异常整体形态,在此异常区西南方向呈弱磁异常表现,推测深部可能存在一磁性体引起。

通过磁测ΔT异常小波分析,C1异常体埋深主要集中在地表至700 m深度上,浅部受出露辉石闪长岩、矽卡岩影响,中部为辉石闪长岩、角岩等引起,深部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矽卡岩等引起。

磁性异常体整体产状北西端较为陡立,异常体整体向南、南东、东倾,在600~700 m深度可能与北东部C2(焦冲金矿深部岩体)异常相接。推测C1异常体在中、深部异常向南、南东、北东(60°~220°方向)延伸的可能性较大(图4)。

2.6 主要工程见矿情况

ZK11在和龙山组(T1h)、殷坑组(T1y)岩体接触带和层间裂隙中见金、铅、锌、银多金属矿体5个,工程见矿厚度1.3~2.99 m,各矿体工程平均品位见表1。ZK11为矿点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

后续对矿点深部进行钻探施工,其中ZK21、ZK301、ZK701等孔见矿情况较好。ZK21于二叠系栖霞组上部灰岩(上硅质层附近)见2.2 m铅锌矿化,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ZK301在俘虏体接触带和二叠系栖霞组上硅质层等部位,见铅锌多金属矿(化)体14层,累计厚度66.89 m,平均品位铅+锌为5.37%、金0.97 g/t、银82.98 g/t。

ZK701浅部三叠系下统和龙山组见12.58 m含锌角砾岩,锌平均品位3.28%;特别是在石炭系黄龙、船山组地层中见9.35 m含铅锌大理岩和4.52 m含金黄铁矿矿石,平均品位分别为铅0.95%、锌3.48%、金2.60 g/t、硫16.07%,为该区深部找矿提供了直接信息(图1、图5)。

3 找矿方向

严冲多金属矿点位于狮子山矿田南西约9 km,青山背斜轴部略偏北西翼,为背斜枢纽隆起部位,岩浆岩杂岩体(ηδο、υδ等)呈岩枝、岩墙状沿背斜轴部呈北东向顺层侵入,沿接触带(尤以北西侧)围岩发生强烈的蚀变,矽卡岩带长约1 000 m,最宽150 m,已发现金硫及多金属矿(化)体具多层位、多类型特点,与狮子山矿田“多层楼”成矿模式十分相近,具有多层找矿的有利条件,成矿地质条件好。依据以往工作成果,矿点及外围区域还有不少的找矿区间和前景。进一步探索青山背斜近核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成矿可能性,对已知矿(化)体进行追索、控制及探边摸底,深部栖霞组(P1q)上硅质层、石炭系黄龙船山组与泥盆系五通组控矿结构界面(C2+3/D3w)是铜陵地区重要的成矿部位,深部钻孔已揭露发现金硫及多金属矿(化)体,应进一步加强控矿作用与矿化富集因素的研究。

4 结论

严冲多金属矿点位于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内,具有狮子山矿田典型的“多层楼”成矿模式中的全部控矿地层和含矿岩体、围岩条件,成矿地质条件良好。以往勘查工作已发现多层位、多类型矿体,矿体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背景影响明显,在青山背斜栖霞组(P1q)上硅质层、石炭系黄龙船山组与泥盆系五通组控矿结构界面(C2+3/D3w)寻找“焦冲式”多金属矿和“天马山式”金矿前景较大。

猜你喜欢
矿点激电北东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安徽省矿点分布与主要形迹相关性的分形研究
矿石质量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中子活化水泥在线分析仪最小成本自动配矿算法研究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