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亚明 罗天佑 孙正阳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全国各地“万紫千红次第开”的植物景观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广大游客前去观赏,已成为旅游体验的热点。“赏花旅游”是一种以植物景观为吸引物的生态旅游活动形式,游客主要观赏“花源”的花、果、叶的形状、色彩及其季相变化。“花源”指的是天然或人工栽植的乔木、灌木、草本等多种植物所形成的植物景观。花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1],有益居民身体健康,增进人们的社会交往,舒缓精神压力[2],亦是营造可赏、可游美丽中国人居环境的核心要素。国内外学者对植物景观的色彩、季相变化、美景度评价、植物疗愈功能及文化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近年来,国内学者更多关注植物园[4]、城市公园[5]及乡村地带[6]的植物景观规划、生态化设计[7]、乡土植物应用[8]、景观可达性[9]及赏花感知评价[10]等。在“双碳”战略目标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创导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已成为各级城市创新发展与空间治理的价值导向。
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气候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独特,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其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7 800 km2,下辖6个区和11个县(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时期国家赋予桂林的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大机遇,对其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结合实地调研,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桂林市花源特征、花源可达性水平以及游客感知偏好,识别“赏花盲区”,以合理布局花源,科学优化与构建桂林市“赏花地图”,以丰富赏花旅游产品,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更多“寻访远去,醉饮花下”之地,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一是开源数据,如桂林市空间矢量数据、游客网络评论文本数据;二是调研数据,通过实地调研确认花源的位置、范围与种类等,对开源数据进行查证与校准,共计获取花源55处。
首先,结合实地调研,在对花源的植物种类、花期、色彩、类型等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平台建立桂林市“赏花地图”数据库,得到基础底图,以分析花源密度。其次,提取道路数据,构建交通网络底图,通过ArcGIS中的网络分析研究花源的可达性水平,识别赏花盲区,以优化花源的空间布局。最后,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解析花源的游客偏好,以合理配置花源的类型、色彩与种类,系统构建桂林市赏花地图(图1)。
图1 多维视角下“赏花地图”系统构建研究框架
通过统计分析,桂林市55处花源的植物种类共计32种(表1),主要分为观花型、观叶型两类。观花型花源以盛花期作为核心吸引力,主要有桃、麻梨、月季、光叶子花、杜鹃、紫云英、欧洲油菜、莲、向日葵、山茶、郁金香等,春季观花以蔷薇科植物为主,夏季观花以莲为主。观叶型花源以叶色绚烂艳丽为核心吸引力,多为秋色叶树种,如银杏、乌桕、柿、枫香树等,以及草本的五节芒、稻等。
表1 桂林市花源的花期与色彩
花源色彩主要为红色和黄色系,其中春季色彩以粉色、红色和紫色为主,黄色次之;夏季以粉和白为主流色彩,辅以紫色及少许红色;秋季与冬季的色彩相近,金黄色、橘红、火红等色彩构成靓丽的秋景。
总体上,桂林市春季花源居多,共有21处,最佳观赏期在3—4月;夏季花源共有12处,最佳观赏期在7月;秋季花源共有8处,最佳观赏期为10—11月;桂林秋冬转换之际,其植物季相更多表现为深秋景象,最佳观赏期在11—12月,以枫香树、乌桕、银杏等为主要观赏花源(图2)。
图2 花源季节特征空间分布
依据花源的类型、经营目的以及种植形态,可将桂林市花源分为4类:1)园林型,一般以城市公园造景或道路绿化景观为主,如南溪山公园樱花、西山公园荷花及梅花、穿山公园梅花、七星公园桂花、訾洲公园郁金香等;2)农业型,一般因以特色农业生产为目的大规模种植而形成,主要分布在郊野的农田、山岭,如恭城县乐湾油菜花、大岭山桃花、灌阳县万亩梨花以及恭城红岩村柿子园等;3)自然型,主要指在山岭湖泊等地的野生花源,如资源县十里平坦杜鹃、尧山五节芒、灵川县公平湖紫云英等;4)商业型,主要指因旅游开发需要而通过人工种植形成的花源,如阳朔遇龙河九里花海、桂林花海、全州县国际茶花谷等(表2)。
表2 桂林市花源类型及区位
利用ArcGIS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得到局部核密度值。桂林市花源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整体上集中在西北-东南走向范围,形成以桂林市辖区为核心,其余各地分散分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图3)。在城区范围,共有花源28处,核密度高值分布在桂林市城区至阳朔县的南北纵向区域内,核密度最强点出现在城市核心区的七星区、叠彩区、秀峰区。在郊县区域,共有27处花源,主要集聚在恭城县、龙胜县和灵川县,以灵川县的数量最多,有8处,占郊野范围花源数量的29.6%;而荔浦市、永福县为核密度低值区,花源数量稀少。
图3 花源核密度分析(单位:个/km2)
3.1.1 类型优化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花源分布较少的郊县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化花源类型。全州县可加大山茶、麻梨等种植规模,形成多个农业型花源;兴安县可以杜鹃、古银杏为基础发展自然型花源;临桂区可以山茶、枫香树等营建农业型与园林型相结合的花源;永福县要充分利用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等特色植物营造园林型花源,并可打造多处油菜花海景观;荔浦市可利用荷花、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等发展特色园林型花源;平乐县则以柚Citrus maxima、柿、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等实施农业型花源的营造。
3.1.2 花期和色彩优化
针对桂林市花源数量春季多、其他季节少的现状,以增加夏、秋、冬三季花源的数量与植物种类为主,利用花源的季相变化特点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出现“旺季处处皆花,淡季无花可赏”的现象,逐步形成“四季有花”的赏花旅游格局。而在花源色彩方面,应凸显观赏季节的特征,明确其主色调,同时添加近似色与对比色,丰富季相色彩。如春季花源以粉色、白色和黄色为主,搭配常绿树作为背景色,如樱花、麻梨、欧洲油菜、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夏季以绿色为主色调,点缀粉色、紫色、蓝色等开花植物,如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荷花、荷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绣球;秋季的花源色彩以金黄色为主,可与红色、橙红、玫红等搭配,如应用菊花、银杏等;冬季则以红色为基调,搭配绿色、黄色等,如应用枫香树、梅、郁金香等。
本文通过携程网平台获取桂林市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排名前10的花源的游客评论1 086条,采用ROAST CM6软件分析不同花源的游客感知偏好差异(表3)。结果表明:1)游客感知度较高的花源为水稻(梯田)、榕树(榕属Ficus乔木),主要以龙脊梯田景区、阳朔大榕树景区为依托,与之相关的“大寨”“刘三姐”“对歌”等文化要素感知度也较高;2)游客感知度中等的花源为红叶、樱花、银杏、柿、乌桕等,主要发生在南溪山公园、西山公园、海洋乡、竹江村等;3)游客感知度较低的花源为桃花、荷花。由此可见,在赏花地图的构建中,植入地方文化并赋予植物景观寓意,同时结合桂林山水的景观特征,营造实用的植物文化空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赏花品牌,不仅能满足游客赏花需求,还能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表3 桂林市“花源”高频词
此外,对游客情感态度进行分析(表4),发现游客正面评价占大多数,负面评价较少,表明桂林市赏花旅游体验的满意度较高;游客活动感受普遍舒适、惬意,且花源多处于免费开放或非盈利性经营(便宜)状态。负面评价反映的主要问题有花源的色彩单一、节假日游人较多导致体验不佳以及景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此,应加强花源的多元化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表4 游客情感态度分析
在ArcGIS中以道路距离值为图层进行属性赋值,以省道、县道的平均通行速度45 km/h为标准,将道路可达性划分为10 km、30 km、50 km三个等级,以此来分析花源的可达性程度。结果显示(图4),桂林市大部分花源处于10 km可达性范围内,且在七星区、秀峰区、叠彩区的可达性最强;兴安县中部、全州县西南部、永福县北部、荔浦市中部及平乐县北部均位于可达性较高的区域,但其内无或较少花源,为赏花盲区,可因地制宜增加花源建设。
图4 花源的道路可达性
赏花地图优化构建将有力提升桂林旅游形象,促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桂林市赏花地图的系统优化应把握3个方面:
1)均衡花源布局,拓宽赏花市场。花源的空间布局及季节性配置应均衡,宜与周边A级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融合,强化县域花源整体形象和营销策划,打造赏花旅游品牌,以拓展客源,拓宽赏花市场。
2)融入地方文化,打造特色景观。文化融入使花源更易获得游客青睐,能提高花源的知名度,可通过提取桂林山水画、桂林杂技、桂林渔鼓、桂林弹词等文化特色中的代表性元素,对其进行抽象形式的表达,以丰富花源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快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业型花源的发展,丰富游客赏花选择。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赏花体验。花源地的交通不便、服务质量不高将严重影响游客旅游体验。应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打通赏花“最后一公里”,提高花源可达性,从生理和精神层面大力提升游客赏花体验。据此,以现有花源为基础,建议在道路可达性水平较高区域增设9处花源,包括全州县南部2处、兴安县中部1处、临桂区东部2处、永福县北部1处、荔浦市中部1处、平乐县北部2处,涉及麻梨、山茶、银杏、油茶Camellia oleifera、桃金娘、枫香树等植物,达到系统优化桂林市赏花地图的目的(图5)。
图5 桂林市“赏花地图”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千姿百态、色彩绚丽及变化多样的花源愉悦了人们的身心,丰富了审美体验。桂林市花源类型较为丰富,色彩多样,但季节性差异较大,空间分布不均匀。本文在深入分析花源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景观特征优化花源,基于游客感知偏好优化赏花产品供给,基于道路可达性合理配置花源空间布局,优化赏花路径,以多维视角系统构建桂林市赏花地图,为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科学推进城市植物景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