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牧珺(上海)
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工作,所以留守的人群中,祖父成了为数不多的会写毛笔字的人。因此,一到春节,几乎每户人家的春联都由他代笔。那时的“春联”简单至极,考究一些的写“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直白一些的写“五谷丰登”“鸡鸭成群”,而大多数只是用一张一尺见方的红纸,写上一个吉利字,“喜”“福”“财”等等都有。那时的我还很小,最爱爬上高高的长凳看祖父写春联。斑驳的八仙桌上躺着许多红纸,形状不一,大小各异,一旁还有蜡纸,印着两个模模糊糊、凶神恶煞的门神。我害怕门神,撇嘴要哭。祖父迅速把门神反扣过来,一把拉过我:“囡囡不哭,吃糖,看写字。”祖父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糖放在我那稚嫩的小手里。我便安静地吃糖,一面看那方方正正的汉字从祖父的笔下流出。那些字我并不认得,我只知道吃完糖,祖父的春联也写好了,他带着我到处去张贴。糨糊是自己做的,用开水烫熟葫芦瓢里的面粉,放温了用手挑一点,粘在春联背面,用力往门上一按,就贴好了。还有水缸上、鸡笼外、土灶边……就连院前开满花的老梅树上,也要贴一个“喜”字——祖父说那叫“喜上梅(眉)梢”。
等我上了小学,再去祖父家时,就不见祖父自己写春联了。年前,乡里的集市热闹极了,什么都卖,当然,印刷的春联也是热卖货。那些春联真是琳琅满目,句子有五言的,七言的,九言的……都是红纸打底,金粉大字。祖父每次买春联,几乎都买九言或是十一言的。祖父家所在的村子刚进行了“美好乡村”改造,村里修了柏油路,每户人家房屋面积都扩大了,白墙黑瓦小二楼,漂亮极了。祖父觉得春联上的字越多越大气,给那二米多高的大门贴,可不得九言、十一言吗?门神也渐渐卡通化,变得可爱起来,印刷得线条清晰、色彩明丽,我早已不怕了。村子里还有个习惯,每逢春节拜年,大家要聚在一块,比一比谁家的春联更吉利呢。
岁月流逝,我逐渐长大,学业紧张,去祖父家过年的机会渐渐少了。今年当我再一次来到村里过年,我已是一个中学生了。刚迈进院子,两鬓斑白的祖父健步走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巧克力放在我手上,“囡囡,吃巧克力,吃完帮我做事。”我一口气吃下两三块巧克力,走进屋一看——雪白的大理石茶几上摆好了几张洒了金粉的蜡染红纸,纸边放着砚台和毛笔。我这才明白,原来是要写春联。
“听说你的字漂亮,今年的春联你来写。”祖父自豪地说。
我略一思索,满怀信心地拿起笔,饱蘸浓墨,唰唰地在春联纸上写下了两排大字——“三星在户财源广,五福临门家道兴”。祖父拍案叫绝,“漂亮!囡囡写字太漂亮了!”我和祖父一起把春联贴在院子里的不锈钢门上。贴好春联,我有点儿纳闷——门神在哪儿呢?祖父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傻孩子,贴门神为驱鬼,如今风调雨顺的,还怕什么小鬼瘟神呢?”原来如此!看着祖父满面的笑容,我陷入了遐想……
确实,“三星在户,五福临门”,日子如此红火,咱还怕什么风吹雨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