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
近期,网络上掀起了“报不报新闻专业”的热议。有人说“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也有人说“新闻专业能文能武,主流媒体依然是一个能吸纳就业的行业”。其实,不只新闻学专业,几乎每个专业都可能面对类似的争论。对于刚从试题中抬起头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选专业是一桩人生大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需要谨慎对待、全面考量,在理性与热爱、自身特质与未来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随之变化。产业迭代淘汰了大量传统岗位,也创造了大量新兴岗位,教育部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新增或者撤销一定的专业。根据教育部的公示数据,2018—2022年,全国本科院校新增审批和新增备案专业共计9926个,而同期撤销了3030个专业。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制造相关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更大。其中,被称为“四大天坑专业”之一的材料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出人意料的高。而相较于人文学科,理工科相关专业的薪资优势也确实存在。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2届本科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几乎都被与IT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占领。加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自强自立、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人社部陆续公布的近百个新职业均集中在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从就业的角度出发,在科技飞速变革的今天,考生在报考时可以优先考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需求增长型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途径较广,就业机会较多,毕业生能享有较长时间的技术红利。
大学专业可分为冷门和热门。其中,热门专业的设置多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基础,会吸引众多高考生扎堆报考。这些热门专业所对接的行业,在风口期薪水都非常高,但随着大量人才的涌入,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的现象。尤其当行业风口过后,甚至有变成“天坑”专业的风险。那么,有没有一种专业,不管行业周期如何变化,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能自由转换职业角色,胜任多种岗位?
我国大学专业设置有九大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数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它们被称为“基础学科”的原因在于,它们是几乎所有专业、行业赖以存在的基础,这些专业所培养的能力在其他专业、行业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能力。因此,这些老牌基础专业也被称作“万金油”专业,其毕业生理论上在所有毕业生中具有最大的就业选择面。
很多人都听过“学数学、物理好转行”一类的说法。实际上,数学、物理专业毕业生去向五花八门,几乎覆盖各行各业。大量数学、物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计算机、金融、工科甚至人文类专业或行业,并且因独特的数理基础优势,很容易在各个专业、行业中做到顶尖。而那些文史专业的学生,表面上看好像在大学没有学到某项专业技能,但这些专业通常很注重自由思想和通识性教育。学生毕业后,不容易找到对口行业,把他们放置到任何一个岗位,可能刚开始上手也不会很快。但从长远来看,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广阔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会使他们在经过一番摸索后,更容易发现行业的内在规律和底层逻辑,从而顺利扎根各行各业。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填报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尽快拿到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展现出明显的天赋和兴趣,那么在专业选择上,最好还是忠于自己的个人兴趣,而不必在乎这个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天赋、兴趣、坚持”的三重加持,只要运气不是太坏,总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倘若压抑自己的兴趣和牺牲自己的天赋,一味追逐社会公认的那些所谓“热门”“适合考编考公”的专业来为未来保底,无异于舍本逐末。
那么,如何根据兴趣选专业呢?对自己的兴趣、实力等各方面定位得越准确,在志愿填报的时候目标性就越强,就越不容易出现偏差。首先,在高中阶段,很多人对自己的兴趣并不明确,但至少可以用排除法,先排除不擅长、不喜欢的事,划定自己能接受的兴趣范围。然后,在兴趣范围里,了解有哪些专业,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其次,也要注意分辨“伪热爱”。对于高中毕业生而言,此时的兴趣还是不稳定、不成熟的。比如不少学生被特定题材影视剧所吸引,贸然报考法学、刑侦、医学等专业,对这些专业充满浪漫的幻想,完全不知道这些专业的细分领域,以及将要面临的繁重学业与诸多困难。在凭兴趣选专业时,一定要对这个专业进行深度了解,分清楚这些专业大类下的细分领域还有哪些,经过深思熟虑,确保自己的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飛速进步,行业也一直在进行洗牌,我们永远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社会的行业趋势。选择专业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这道选择题,别人能给的从来都只有解题思路,而没有标准答案。站在人生的路口,我们只能尽量探索一条平衡之道,让就业需求与自身兴趣得以兼顾。“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管是选择热门专业还是小众专业,最重要的还是认真学习,强化专业素养,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