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熙麟 艾斯卡尔·买买提 阿布都克热木·托合提 吐迪·麦麦提 阿布都如苏力·吐孙
摘要 巴旦木是世界四大著名坚果之首,具有利用价值高、品种多、抗旱、易培育等特点。新疆莎车县是我国核心巴旦木产区,巴旦木生产是莎车县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年底,莎车县巴旦木种植面积已超过62 000 hm2。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多种病虫害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逐步增加。巴旦木易遭的主要虫害有吐伦球坚蚧、刺蛾、茶翅蝽、皱小蠹、灰象甲、朱砂叶螨、春尺蠖。2018—2022年对莎车县主要巴旦木主产区害虫发生动态和规律进行调查,对巴旦木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增产,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 巴旦木;害虫;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7–0026-03
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 ),别名巴旦姆,巴旦木“Baadam”是Almonds(扁桃仁),属于蔷薇(Rosaceae)李亚科(Prunoideae)桃属(Amygdalus L.)。巴旦木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中医记载巴旦木具有补脑安神,滋阴补肾、增强免疫力、抗癌防癌、降血脂等功效。此外,巴旦木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糖等成分,巴旦木矿物质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多酚、植物甾醇、精氨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最近相关研究表明,巴旦木具有降胆固醇、调节血糖、抗炎症反应、润滑和美白肌肤等作用。
中国新疆莎车县是我国核心巴旦木产区,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新疆莎车县巴旦木种植面积已达70 000 hm2,结果面积超60 000 hm2,产量约8万t,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1-2]。近年来调查发现,巴旦木果园害虫发生严重,导致果农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巴旦木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至今关于巴旦木害虫及防治相关的研究不多。
1 莎车县主要巴旦木害虫及防治方法
大量田间调查和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莎车县巴旦木园害虫种类有20余种,分别隶属于昆虫纲4个目及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蛛形纲1目,主要害虫有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 Arch)、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 V)、皱小蠹(Scolytus rugulosus Ratzeburg)、灰象甲(Sympiezomias velatus Chevrolat)、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barinus)、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等[4-6]。
1.1 吐伦球坚蚧
1.1.1 形态特征 初期雌成虫均呈红褐色,并带2排黑斑,后期变为褐色。雌成虫体均呈半球形,直径3~6 mm,雄蚧壳由白色蜡质形成,长椭圆形,扁平状。
1.1.2 发生规律与为害 吐伦球坚蚧一年内发生1代,在巴旦木树上聚集分布,以2龄幼虫固着于树枝上越冬,越冬幼虫会选择树枝下半部固定越冬,这种行为可降低幼虫冻死率。4月开始是吐伦球坚蚧繁殖期,会发生进食量剧增、排密、产卵等现象。卵在雌虫的孵化下于6月初期涌散而出,在叶片背面固定取食[7-10]。
1.1.3 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吐伦球坚蚧的天敌,如寄生蜂、大草蛉、多异瓢虫等;加强植物检疫,发现害虫时及时消灭,防止害虫随苗木传播;啶虫脒、噻虫嗪和吡虫啉3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若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1.2 黄刺蛾
1.2.1 形态特征 黄刺蛾成虫中等大小,大多黄褐色,身体和前翅密生绒毛和厚鳞。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1.2.2 发生规律与为害 1年内约繁殖1代,越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树下周围土内层中结成茧,于浅土内层越冬;秋冬季以老熟幼虫附着在越冬寄主枝条上或附着在其树干上结茧,茧里越冬。每年5月下旬—6月上旬为化蛹期。6月中下旬与7月初中期出现成虫,直至7月末。刺蛾的虫卵一般产在树叶背面主脉处。7月末,树叶背面的卵开始出现幼虫,直至8月初[11-16]。8月末—9月初,随着温度的下降,幼虫陆续爬下树入土内层越冬。一般情况下,成虫在夜间进行交配、产卵等繁殖活动,雌虫一生产卵为90~150粒。
1.2.3 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好天敌,如刺蛾广肩小蜂、刺蛾紫姬蜂、蝎蝽、螳螂等;幼虫在叶片背面群集吸食为害时,摘除虫叶,人工捕杀幼虫,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勿直接接触);在刺蛾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成虫;刺蛾越冬时,可挖取土地下的虫茧、剪出树上的虫茧烧毁,减少越冬虫数;刺蛾幼虫一般对药剂较为敏感,在幼虫期使用化学农药效果较好。可选喷50%杀螟松乳油80~100 mL、2.5%溴氰菊酯乳油25 mL、20%氰戊菊酯25 mL等,兑水喷雾进行防治[17-20]。
1.3 茶翅蝽
1.3.1 形态特征 體长15 mm,宽8~9 mm,扁平,略呈椭圆形。体呈茶褐色,口器黑色,很长,尖端可达第1腹节的腹板,触角褐色,5节,第4节两端和第5节的基部为黄褐色。
1.3.2 发生规律与为害 1年内约发生2代,秋冬季,一般温度在12 ℃左右或继续下降时茶翅蝽开始越冬,成虫一般在石缝、草堆、树缝等位置越冬,离房屋近些的茶翅蝽也会在屋角、檐下等位置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的成虫开始陆续出蛰,4月中旬开始,越冬的茶翅蝽向果林迁飞和取食[21-22]。从5月中旬开始,第1代若虫陆续出现,6月中下旬开始,第1代成虫开始产卵,7月初中期,第2代若虫开始出现,直至9月初期相继发育为成虫,于10月开始越冬。茶翅蝽成虫寿命大约为300 d,其6月和8月为害最严重。
1.3.3 防治措施 可通过引进天敌寄生蜂加以保护和利用,有效防治茶翅蝽病,其控制茶翅蝽种群数量;在害虫产卵期和越冬期,可人工捕杀以影响害虫第2年的数量;茶翅蝽在受到突然的光、声干扰时会出现假死坠落,可利用茶翅蝽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摘除有卵块或幼虫的叶片销毁;利用黄板诱杀;果园内用药物熏杀;可选用10%安绿宝乳油、40.7%乐斯本、25%灭幼脲、20%灭扫利、10%高效氯氰菊酯,按药品使用说明喷雾进行防治[23-30]。
1.4 皱小蠹
1.4.1 形态特征 体长0.8~9 mm,长椭圆形,褐色至黑色。头半露于外,窄于前胸,无喙,无上唇,上颚强大;下颚须3节,下唇无唇舌分化;触角膝状,端部3~4节呈锤状;前胸背板多为基部宽,端部窄,有侧缘或无侧缘;鞘翅稍长于前胸背板,短宽。
1.4.2 发生规律与为害 皱小蠹是寄生在树木内部的害虫,巴旦木园1年约发生2代,每年4—5月和8月,皱小蠹危害最严重,数量最多。皱小蠹喜欢在白天活动,主要为害部位是巴旦木树皮,引起树木大面积死亡。田地调研表明,皱小蠹在巴旦木园生活史有重叠的情况十分普遍[31]。
1.4.3 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线虫、螨类、寄生蜂、寄蝇、捕食性昆虫及鸟类等;通过在一定范围放置木头引诱小蠹虫寄主,然后烧掉木头灭虫;对树林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和防护,对果林及时进行检查和清理,以此减小害虫的生存空间;发现小蠹虫为害时,应及时进行处理;通过在一定范围放置没用的木头引诱小蠹虫寄主,然后在放置的木头上打孔,其中放入杀虫药物,达到毒杀小蠹虫的目的;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和25%杀虫脒水剂混合制剂进行防治。
1.5 灰象甲
1.5.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 mm,呈灰黄或灰黑色,密被灰白色鳞片。头部和喙密被金黄色发光鳞片,触角索节7节,长大于宽,复眼大而凸出,前胸两侧略凸,中沟细,中纹明显。鞘翅近卵圆形,具褐色云斑,鞘翅每鞘翅上各有10条纵沟。后翅退化不能飞。头管粗短,背面有3条纵沟[32]。
1.5.2 发生规律与为害 2年发生1代,第1年以若虫越冬,第2年以成虫越冬。若虫与成虫各方面都较为相似,若虫没有翅膀,但能够跳跃,幼虫体积比成虫小。成虫5月下旬开始产卵于叶片或土内,6月下旬开始陆续孵化。幼虫期一般在土内,取食须根。从9月下旬开始随着温度的下降,灰象甲幼虫下移,钻进土壤深处,筑造越冬室。翌年3月中旬开始幼虫陆续出现,取食杂草,等果树开花发芽后,陆续转移至树上啃食新芽和嫩叶[33]。
1.5.3 防治措施 利用灰象甲的假死性、不能飞行、行动缓慢等特点进行人工捕杀;秋冬季往土地浇水,将土地冻结,冻杀地底的虫卵;3月底—4月初成虫出土时,在地面喷洒50%辛硫磷乳油200倍液,灭杀土表爬行的越冬成虫;用2.5%敌杀死(乳油)l 500倍液喷杀进行防治[34]。
1.6 朱砂叶螨
1.6.1 形态特征 成螨长0.42~0.52 mm,一般为红色,梨形,体背两侧各有黑长斑1块。雌成螨深紅色,体两侧有黑斑,椭圆形。
1.6.2 发生规律与为害 朱砂叶螨繁殖快、分布广泛,1年发生12~20代,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杂食性,可借助风力传播[35]。一般情况下,10~15 d能繁殖1代,在高温干燥环境下能够迅速繁殖,最快7~10 d就能繁殖1代。每年有2次高发期,分别为5月中旬和7—8月。
1.6.3 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红蜘蛛天敌,如植绥螨、小草蛉、大草岭、束管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小花蝽等;红蜘蛛为害严重时,可使用克螨特、花虫净、乐果、三氯杀螨醇、速灭杀丁等农药;发现红蜘蛛为害时,应及时将叶片摘除销毁;定时清园,减少红蜘蛛越冬、越夏基数。
1.7 春尺蠖
1.7.1 形态特征 雄成虫翅展28~37 mm,
体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雌成虫无翅,体长7~19 mm,触角丝状,体灰褐色,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凸起和黑刺列。因寄主不同,体色差异较大,可由淡黄至灰黑色。
1.7.2 发生规律与为害 1年繁殖1代,一般在土缝中越冬,分布广泛。翌年2月下旬—4月中旬羽化,3月中下旬为高峰产卵期,4月中下旬为暴食期,严重危害树木嫩叶、幼芽,高峰期时将树叶全部吃光。4月下旬—5月初期为幼虫入土化蛹盛期。
1.7.3 防治措施 可用灯光诱杀羽化期的雄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蠖脊腹茧蜂、鸟类等;可人工捕杀幼虫;可利用黄板诱杀成虫;秋冬季土壤结冻前进行林地深翻,破坏越冬场所,灭杀越冬蛹;2月中下旬,如春季前后,人工捕杀集中于树干周围的越冬成虫,减少害虫种群数量;在越冬前,将草束捆在枝条上,诱集害虫钻入草把内越冬,然后将其集中销毁;可使用无公害黏虫剂涂在树干上,防止幼虫雌虫爬上树进行繁殖;可选用喷洒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3 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
2 总结与建议
巴旦木是莎车县的名片,在绿色、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的今天,巴旦木害虫防治必将走上绿色防治、综合防治之路。目前,当地害虫防治以反复使用农药为主,黄刺蛾、春尺蠖、朱砂叶螨等害虫已经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巴旦木园天敌利用率很低。因此,当地巴旦木害虫防治需要科学指导,长远谋略,同步行动。
参考文献
[1] 范毅,赵莉,任金龙,等.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特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3, 35(6):728-736.
[2] 邢光耀.介壳虫综合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04(1):17.
[3] 范毅.吐伦球坚蚧生物学、生态学及其药剂防治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
[4] 阿不力米提吾斯曼.喀什地区果树介壳虫的发生及防治[J].新疆农垦科技, 2004(4):32-33.
[5] 朱晓锋,阿布都克尤木,徐兵强,等.杏树吐伦球坚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09,31(2):102-106.
[6] 张滋林,赵莉,张鲁豫,等.几种药剂防治吐伦球坚蚧若虫的药效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4):326-328.
[7] 梁铁,艾山江,张启香,等.新疆果树梨圆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7(3):152-153.
[8] 孙勇,阿布都加帕·托乎提,买买提艾力·肉孜买买提,等.墨玉县果树介壳虫发生规律研究及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4(3):173-175.
[9] 杨森,徐兵强,吐尔逊娜依,等.南疆果树介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8(3):456-461.
[10] 李楠.三种刺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23):73.
[11] 李丽,毛洪捷.黄刺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38(6): 51,53.
[12] 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河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13] 周彤,洪创彬,周卫农.黄刺蛾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2):174, 178.
[14] 刘宝,文增彦,吕志清.茶翅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吉林农业,2017(9):79.
[15] 张君明,王合,赵连祥,等.茶翅蝽在生态苹果园的危害和防治策略[J].昆虫知识,2007(6):898-901.
[16] 杨素英,王冬毅,陈桂敏,等.黄斑蝽、茶翅蝽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山西果树,2006(3):10-11.
[17] 杨宗光.河北衡水茶翅蝽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1(5):35-36.
[18] 李长安.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的生物学研究及其防治[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1):82-84.
[19] 王旭光,何山林,何喜娥.果园茶翅蝽的无公害防治[J].乡村科技,2012(3): 21.
[20] 李彦霞.油松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甘肃农业,2013(22):47-48.
[21] 霍宝贵,张冬梅,刘玉娟.小蠹虫危害、识别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6):5,80-81.
[22] 张虎雄.橡胶树小蠹虫的特征特性及其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 (11):125-126.
[23] 桓国江.云杉八齿小蠹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6 (10):148,150.
[24] 马占宝.对青海云杉小蠹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 2014(7):35.
[25] 师占君.杏扁小蠹虫综合防控措施[J].河北果树,2014(2):42.
[26] 王旗针,杨小弟.柑桔灰象甲的生活习性及防治[J].江西园艺,2002(4):10.
[27] 杨群林.柑橘灰象甲生活史及习性观察[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6):19.
[28] 張慈仁.苹果红蜘蛛的生物学观察[J].昆虫学报,1974(4):397-404.
[29] 苏玉生,汪全超,苏胜荣.黄山松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J].黄山学院学报, 2017,19(5):41-44.
[30] 陆明,杨信昌,姜郁花.红蜘蛛的为害及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9): 119.
[31] 赵桂荣.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10(6):53.
[32] 阿依丁·哈布都拉.春尺蠖的为害及其防治方法探析[J].农业灾害研究,2016, 6(4):20-21.
[33] 罗磊,王蕾,高亚琪,等.春尺蠖越冬蛹分布及羽化规律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4):17-20.
[34] 木拉力·木拉提别克.果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3):115.
[35] 赵振华.果树害虫的综合防治[J].北京农业,2013(27):107.
Occurrence Pattern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Major Pests in Almond
Yang Xi-lin et al(School of Life Sciences,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Almond is the first of the four famous nuts in the worl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utilization value, variety, drought resistance and easy cultivation. Shache County of Xinjiang is the core production area of Almond in China. Almond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Shache County. By the end of 2022, the planting area of Almond in Shache County has exceeded 62,000 hm2.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ing area, the frequency of multiple pest and disease problem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main insect pests susceptible to Batan wood include Sphaeroccus turulococcus, Spiny moth, tea bug, Lyctodes rugosus, grey weevil, cinnabar mite and spring inchworm. From 2018 to 2022, the dynamics and regularity of pest occurrence in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Batan wood in Shache Coun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gularity of pest occurrence and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yield increase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Key words Almond; Pests; Occurrence pattern; Prevention and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