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地铁的首富,哭了

2023-09-14 13:26
世纪人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汽车产业

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也是全球首个实现500万辆的车企。

站在行业之巅,喊出成就中国人的世界级汽车品牌强音,“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8月9日,一路逆袭的比亚迪,又搞了个大的,“挤地铁的首富”王传福,更在现场哽咽,泪奔: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史上第一次

进入中国40年,跨国车企们还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过。

以今年的上海车展为例,短短10天内,大众、保时捷、法拉利、丰田等几乎所有跨国车企总部的高管们都来了,不少企业更是包机参展,半个董事会都来了!

他们在中国车企的展台前长时间驻足,排队围观、学习。有车企甚至拿着皮尺,跪在地上仔细研究起来。

在众多被外企高管追捧的中国车企中,比亚迪无疑是最靓的仔。

上海车展的豪车馆,历来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等海外豪车的天下。但今年,它们的风头被比亚迪仰望U8抢走。从车展第一天开始,仰望U8的展台前,人山人海,以致需要排队很久才能一睹芳容。

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兰博基尼、法拉利的高管们,慕名前来。

让这些燃油车时代的霸主们,低下身段,前来虚心学习的是比亚迪引领电动车时代的众多黑科技:

易四方、云辇、刀片电池……

技术曾是海外车企垄断中国汽车市场的利器。但如今,电动车时代,国内车企成了掌握黑科技的人。

比技术,更让海外车企恐惧的是,传统燃油车在上海车展上,几乎找不到任何的存在感。这预示着:

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车展之外,旧的格局正在崩塌,崭新的世界与行业秩序正在建立。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成功超越大众,登顶中国汽车销量第一。

中国乘用车近40年的历史上,这还是自主品牌第一次战胜外资企业。

同样是在一季度,中国以109万辆的出口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打破了日本人自1980年以来,保持了43年之久的纪录!

而这其中的带头大哥,也是曾经的小弟比亚迪。

第一个百万辆用了13年,第二个百万辆用了1年,第三个百万辆用了半年,从三百万辆到五百万辆,也只用了一年。

中国汽车产业一举翻身,凭借的是电动车的崛起,中国最早、最执着也最敢投电动车的,则是比亚迪。

然而,仅仅十年前,作为中国电动车产业最大的推动者之一,比亚迪却遭遇一场口诛笔伐,在某些人眼中甚至成了汽车产业的“罪人”。

危险游戏

2011年,比亚迪遭遇创业以来最大一次挫败。

那年9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它成了众人炮轰的对象,有专家愤慨道:“政府对发展电动车这么激进,比亚迪是有责任的!”

会场外,这家企业更是四面楚歌:销量暴跌、股价暴跌、经銷商集体退网……很多人认为,比亚迪要完蛋了。

10年后再看,当初这些判断,都成了笑话。

全球第三,超越大众……对中国车企来讲,这样的成绩几乎是天方夜谭。但眼下,它正成为现实,而创造奇迹的,正是比亚迪。

这个奇迹的源头,始于20年前。

2002年10月,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深圳总部召开股东大会,议题只有一个:收购秦川,进军汽车行业。

很多人闻言反对,但大部分人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样反对,王传福终究会按自己的意志做决定。

不但要造车,还要造电动汽车——这就是王传福的意志,也是伟大梦想。

这个梦想吓坏了香港资本市场,基金经理们威胁要抛光比亚迪的股票。王传福却嘲讽对方:目光短浅,一眼只能望两三年。

尽管外表坚定,但王传福的内心也有挣扎。

在收购协议签字前几天,他一字一顿地问身边人,“我们有戏吗?”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王传福的担忧、身边人的回复,都不无道理。

20年前,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别说电动车,连燃油车都还没整明白。

放眼全球,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通用汽车,刚刚在电动车EV1上铩羽而归,特斯拉那时尚在襁褓中。

整个市场,无人看好电动车。

冰冷的现实,很快就重创了比亚迪。当他们试图寻找零部件供应商时,对方要么不合作,要么干脆报出天价。

既然没人愿意陪着冒险,比亚迪只好自己动手。最终,比亚迪炼成了垂直一体化大法——除了轮胎和玻璃,什么都自己生产。

大法虽好,但怎么活下去还成问题,只有活下去,才能实现伟大梦想。

在大洋彼岸,特斯拉的办法是融资。20年36轮融资,先后烧掉了200多亿美元。

王传福的背后,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他活下去的办法是向现实妥协,靠造燃油车来养活电动车。

最终,凭借2020年发布的刀片电池,比亚迪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铁锂电池拉了回来。

比亚迪的生存哲学,最极致地体现在它的外观设计上。

一直以来,比亚迪的车型设计都被认为“土得掉渣”,尤其是那独树一帜的汉字按键。

但无论吐槽再多,王传福依旧我行我素,“中国人要有骨气和信心……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就这么走,错就错了。”

王传福对汉字的情结,或许源自他早期的一次出国经历。当时,他到国外出差,对方海关执意要看他的返程机票,生怕他赖在国外。

这让他感觉受到了侮辱,事后,他撂下了一句狠话:“让我留下我都不愿意。”但即便固执如此,该妥协的时候,王传福却丝毫不含糊。

2016年,王传福从大众挖来沃尔夫冈·艾格,担任比亚迪全球设计总监,并在深圳打造了一座先进的全球设计中心——黑水晶。

艾格的加盟,为比亚迪带来了全然不同的新设计语言。

从宋MAX开始,比亚迪汉、仰望U8……被人吐槽了很多年的比亚迪,突然脱胎换骨,发布了一系列令人尖叫的产品。从技术到品牌,当比亚迪补上设计这块最后的短板时,它的爆发也就水到渠成了。

擠地铁的首富

技术创新,讲究的是节奏。

任正非曾说过: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科技史上,因为布局太超前,死在半路上的企业不计其数。

比亚迪在电动车赛道上的布局,几乎领先了一个时代,却最终活了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既懂坚持又懂妥协的生存哲学。

而这套哲学的精神之源,正是王传福。

这个喜欢标榜自己“搞自然科学出身”的企业掌门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更像是一个技术控。

他喜欢读书,办公室的书架上,堆满了技术类的书籍。

他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工厂、实验室,和工人们一起抓研发进度。

王传福很享受这种身份,不管什么场合、见任何领导,都喜欢穿工服戴工牌。

对技术的痴狂,让王传福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非常自信,有时甚至表现为是自负。

他曾经说过:“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造不出最好的汽车。”

他更蔑视西方的技术壁垒,在他看来,这就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让其知难而退。

当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断言,大陆就是以举国之力,也很难造出顶级芯片时,他回怼道:芯片又不是神造的,而是人造出来的!

这样的自信,也让王传福在比亚迪内部,说一不二。

当年决定进军汽车产业时,有记者曾问他,这是你个人的决定,还是集体讨论的结果?王传福答道:

“我的意见就是公司管理层的意见。”

自信的人,通常都很固执、不懂得妥协。但如果你据此认为,王传福也是这样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自信并没有让王传福变得死板。只不过,他的妥协里总带着几分技术控的执拗。

据彭博社报道,王传福早年曾去香港见投资人。

路上,这位董事长被下属建议,捯饬一下自己的外表。而他的解决方案是:花几美元,从路边小贩那里买了一件新衬衫。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曾经这样形容王传福:

“这家伙简直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搞定。”

很多人光注意到前一点,却忽视了后一点。

对企业家来讲,光有梦想还不够,还要能把事情搞定。为此,他必须知道哪些自己能做,哪些要求助于现实。

没有这种妥协,比亚迪不可能熬过漫长的产业等待期。

2008年,王传福曾吹过一个牛:比亚迪2025年要做到全球第一。因为这个牛,王传福被嘲笑了很多年。

其实,早在2003年,在“忽悠”技术专家廉玉波加盟比亚迪时,王传福就给他讲过这个梦想。

十几年前,在中国汽车产业敢吹这种牛的,王传福恐怕是第一人。

彼时的王传福,多少有些心虚。2010年,为了迎接巴菲特来访,他组织了50多人的接机团,并亲自给后者当司机。

到了上海车展,王传福却信心爆棚,他甚至不顾首富身份,自己挤地铁去车展。

但挤地铁的王传福,显然令对手更加害怕。

王传福在第500万辆车下线仪式上说:

“起初,研发新能源汽车,是让人看不懂、看不上以及看不起的。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比亚迪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发投入,只为完成一道‘证明题,证明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从2002年决定做车,到如今一鸣惊人,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冠军,王传福完成了这道题,交上了漂亮答卷——

“一个属于中国汽车时代的真正来临。”(来源:华商韬略)

责任编辑/星霓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汽车产业
比亚迪元PLUS
比亚迪“出海”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王传福:抓牢汽车两场变革机遇
比亚迪宋
王传福:只做全球第一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