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 黄昱晨
20世纪80年代,临安通过“上促青山、下稳粮田”等举措,开启了“青山富民、绿水开源”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专家在白沙村考察,提出生态旅游的崭新理念,这为临安打造生态金名片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临安考察调研,高度肯定了临安的生态建设,指出“临安的实践告诉我们,环境也是生产力”,希望临安“继续在生态建设上发挥示范、龙头和领跑作用,走在全省前列,为生态省建设作出贡献”。
20年来,临安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千万工程”为起点,以打造新时代“天目村落”为核心,实现从村庄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迭代升级。目前,已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27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2个,先后荣获首批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美丽乡村示范县,连续20年获得全省“千万工程”优胜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952元提高到4183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缩小到1.6,270个行政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从7.2万元增加到69.2万元。
自然保護让临安大地“万类霜天竞自由”
“山上的一草一木,每一个小精灵都是我们守护的对象”。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章叔岩一直坚守在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被许多网友亲切称作“鹿爸爸”的他,奔走于山林中,用镜头不断记录着华南梅花鹿的一举一动,同时进行半生态的扩大培养繁殖,让小鹿们在一个相对安全又自由的环境中出生、成长,然后再放归野外。以章叔岩为代表的“精灵守护者”,默默在深山中守护着生物多样性。通过开展抢救性保护,“森林精灵”旗舰物种、濒危物种华南梅花鹿由原来的80头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0余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县、市),临安区顶格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设立浙江首个自然保护区生态警务室,建立完善“常态联防、节点联勤、应急联动、部门联商、区域联管”的“五联”机制,切实保护了天目山、清凉峰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真性、完整性。据2021年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临安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占全省的56.3%),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6种(占全省的62.3%)。在2022年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2会议上,临安区向世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明显成效,生物多样化的影响力开始迈向国际。
生态经营让乡村振兴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
从“卖山头”越卖越穷,到“卖山货”越卖越富,再到“卖生态”越卖越响,临安区走出了一条华丽蝶变之路。为了让“山中珍宝”走出天目山、走向大都市、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临安区以品牌为抓手,以产业为基础,在涵盖13个产业30个品类、54家品牌授权企业的基础上,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协调联动”模式,打响了临安“天目山宝”区域生态农产品公用品牌,目前山核桃品牌价值为26.32亿元,山笋品牌价值为22.26亿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品牌推广上,通过实施“品牌管理、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宣传推广”等措施,加快构建区级农产品品牌推广销售服务体系,建设特色品种品牌,发展企业个性品牌,推进农特产品差异化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最大程度上做响品牌IP。通过集群发展、渠道拓宽、产品研发等方式加快推动临安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坚果电商,如白牛村通过淘宝销售山核桃,十余年时间,实现了销量从100万元到4.7亿元的爆发式增长。
科技创新让“两山转化”演绎“弄潮儿向涛头立”
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化肥施用、运输、销售……一盒临安山核桃从“出生”开始的每一步,其碳排放量都能换算成大数据呈现。这是临安区天目“临碳”数智大脑开发的一项场景应用。2021年,临安区发布天目“临碳”数智大脑,成为全省首个上线运行的数字化“碳中和”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全面打通18个部门数据,归集涉农数据5165万条,对接数据接口312个,形成特色应用场景32个。
作为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全省首批、杭州唯一的综合类低碳试点区(县),临安区通过实施竹林经济碳汇项目,建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临安碳汇专项基金,发布全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文化引领推动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赢”
“来到原始森林啦!”临安区玲珑小学的同学们在志愿者的科普下开启天目山研学之旅,近距离接触天目铁木、银缕梅等珍稀植物。被列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天目山,持续走在全国“保护区开展自然教育”前列,以丰富深厚的生态人文资源为教育路径,为中小学提供一站式研学实践综合服务体验。目前,临安区已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6个、市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7个。
此外,临安区抓住当下网红经济、流量经济的机遇,大力实施村落景区化运营模式,引进乡村运营团队。由石门村、龙上村、大山村3个行政村抱团发展、合力开发建设的高虹镇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在乡村运营师娄敏团队的助力下,近三年年均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为村民人均增收3.2万元。
临安区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让以前深居一隅的偏远山村蜕变为如今游人往来如织的美丽乡村。石板、红砖、小路……走进前身为昌化国营8300厂第一机修间的“8300文化体验中心”,邂逅300多件原8300厂老物,品一杯专属咖啡,慢慢欣赏临安非遗作品。借助“文创+特色产品”“文创+民宿美食”“文创+休闲体验”等,深度开发和营销文创产品,昌化石、天目盏、桃花纸不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成为了致富一方百姓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