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超
[内容提要]文创产品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成功创新,是文化与科技互为促进与相得益彰的结果。将红色文化遗产与数字文创产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助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本文从“数字+旅游”融合背景出发,结合当今旅游消费者的文化新需求,以苏州革命博物馆为例,对新时代红色文博场馆数字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快“内培外引”人才建设、加强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打造红色文创产品IP以及整合资源增强红色情感共鸣四个角度切入,提出基于红色文化赋能数字文创产品发展的四个策略,以期为文博场馆的数字文创产品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
苏州革命博物馆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革命纪念主题特色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馆内通过历史照片、文字和革命文物等,系统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州人民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2019年,中共苏州市委决定在此建设市党性教育实训基地,2022年7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场馆内总建筑面积约7200平方米,展出区域面积4666平方米。设有“燃血青春”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史迹陈列展示区、“青春誓言”宣誓区、“青春我行”实践活动体验区、“青春剧场”多功能厅和专题展览展示区等。研究发现,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倡导文旅业态数字化改造升级的背景下,虽然苏州革命博物馆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但是数字文创产品数量较少、价值不高、人才不足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如何实现红色文博场馆数字文创产品高质量发展值得探究。
关于如何开发文创产品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颁布了相关措施和方案。2021年8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鼓励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2022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了《江苏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打造一批“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项目产品。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传统文旅业态数字化改造提升,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此外,2022年10月苏州市政府也发布了《关于推动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措施中提出:培育壮大一批创意设计领域创新型、示范类项目,巩固提升一批文化旅游、文化制造和特色文化领域数字化改造项目,重大项目驱动,切实推动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和措施的发布,说明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2022年苏州“文博会”(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也体现出这一点,突显苏州市重视“文化+科技”新业态的融合,并相信这对文旅产业发展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让本身蕴含的文化创造力尽情发挥出来,衍生出多样的文化艺术展现形式。
随着政策调整,预计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会线下进行数字文创产品的参观和体验,带动新一轮的数字文化产业的消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有12.4万种之多,实际收入超11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在青睐文创、爱上传统的群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也显示,“90后”消费群体占比超过53%,其中“95后”占比达30%,说明广大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文创产品的体验感和设计感,对突出文创产品传递历史上特定时空里的审美情趣和内涵文化的功能,具有很强的拓展文化影响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国内很多文博场馆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为游客打造新的体验方式和消费需求,其中在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龙华烈士园,采用AR技术开发的游戏《龙潭英雄》、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发的数字文创——“树德里”盲盒系列产品,以及南昌八一纪念馆推出的《欢庆胜利》数字藏品等。这些数字文创作品的出现得到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进而转化成兴趣,吸引他们走进文博场馆,了解数字文创,让红色精神内核持续给予他们滋养和影响,让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更加生动。
苏州革命博物馆是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省一级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其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于1993年,占地10000多平方米,展区分两层,面积4000平方米,共有两项基本陈列和两个临时展厅。
经实地调研,目前最具该馆特色的数字文创产品仅有“阳澄烽火”半景画厅。该展厅以“文化+光影科技”为主要表演形式,与1000平方米的巨型油画、500平方米的场景模型完美结合,细致还原了“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战士们在阳澄湖畔有力击退日军偷袭、重创敌军的历史情景,体现了艺术、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纵观苏州革命博物馆的数字文创产品,数量不多,暴露出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进行产品创作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数字文创开发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无论是传统的文创纪念品,还是现在比较火爆的数字文创产品,其核心都是通过景区的文创产品来充分体现文化内涵。苏州革命博物馆在转型中“虚拟游览”数字化建设方面做得不错,如借助VR技术、识别技术等新技术与该馆旅游产品进一步融合,让游客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现多样体验,有效提升了红色旅游产品的互动参与度,但苏州革命博物馆中除了“阳澄烽火”半景画厅以外,再无其他文创产品的展出和售卖(除研学活动外,红色文化书籍成为博物馆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说明在技术和渠道都可以快速被模仿、普及并转化的时代,能够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文化产品内容和形态创新类人才还很缺乏。
2 产品设计内容单一,缺乏红色文创产品IP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包括旅游在内的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综合发展方向,未来的旅游企业经营模式本质上都是数字化企业。数字文旅产品的设计需要结合景区的特色,要能够充分体现景区的文化内涵。如苏州革命博物馆现有藏品数1125件(套),珍贵文物16件(套),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让文化资源和数字科技融合创造成为可能。在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方面,苏州革命博物馆的管理层在借助数字科技的创造特色,实现文化艺术样式的创新意识方面还有待加强。对于旅游者而言,在旅游目的地游览时,会有购买文化产品的习惯。文创产品开发缺少数字技术的加持,从某一层面来说,不利于文化所承载理念的传播与扩散,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3 文创产品数字化转型待升级,游客消费体验度不高
由于红色文博场馆自身的经营性质所限(红色旅游景区基本是以公益性为主),难以进入到市场竞争体制中,从而导致数字化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也就使得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缺乏推陈出新的动力。
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中,衍生商品的开发是景区主要经济收入之一,所以要加大高附加值的衍生商品的开发力度。王宇杰等人在对红色文化数字旅游的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后发现,游客了解红色文化历史典故是他们前往目的地旅游的最大动机,而购买衍生产品的需求是最低的,说明红色旅游景区还没有形成高品质的红色文化衍生品市场,由于景区管理方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及游客群体的消费倾向缺乏了解,使旅游者无法接触到高质量的数字化产品,导致消费者体验度不高。
4 红色文创开发资金有待提高,红色资源分布较为分散
博物馆因其自身公益性经营的特点,所以相比较其他热门景区而言,客流量不是太多,所以文创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更不用说再加上数字技术的运用。文创产品的收入是博物馆自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数字文创开发的资金投入。从创新性方面看,红色数字文创产品在研发上过于注重技术使用上的酷炫,缺少对“红色内涵”的准确把握,由此,需要组建高质量的数字文创团队,提升开发活力。
苏州的红色资源比较分散,如苏州革命博物馆、江抗东路活动旧址和沙家浜革命纪念馆。地理位置上,它们虽然相隔较远,但都同属于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都与“江抗”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不过在数字文创产品创作内容上未形成集聚特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红色情感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化创意创业人才,是更好地开展文博场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文博场馆要不时地分派专业技术人员走出去,进行短、长期的培训,或者把专家请进来,为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如何将文物通过“文化+科技+艺术”等手段进行多样化创新来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同时,以产业引导、人才项目引进等方式吸引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革命历史文物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博物馆在文物保护、艺术创造和内容传播等方面,应注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苏州博物馆可以“革命故事”为主题,开发成网络游戏的形式,让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有关红色知识,了解红色故事剧情,“解锁”更多关卡,把文化贯穿到游戏中,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承的目的。也可以“抗日战争时期阳澄湖地区”为主线,制作网络微动漫连续剧,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州人民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通过卡通人物形象的讲述,带领人们回顾苏州红色历史的印记。
DIY个性版“敦煌诗巾”的文创产品,数字影像版“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再现,使历史文化内涵都得到充分的感性呈现。所以博物馆应大胆地追寻“文化+科技”的探索和创新,打造红色文创产品核心IP,让游客有更深层次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博物馆可以与当地数字型企业或高校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文创产品。以博物馆自身文化为研究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技术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用”平台机制,加快建设跨部门、多领域的文化资源共享数据库平台,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让传统红色精神内核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贴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支持红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博物馆应对游客群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旅游者的新诉求,从而针对性地加大红色旅游资源与科技的融合力度,在VR、MR和AR等新技术加持的沉浸式产品体验、数字藏品设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激发红色旅游市场新需求。
加大对高附加值红色数字文创产品的投入和研发,提高文创开发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行文创收入分配奖励机制。
在借助红色馆藏书籍、历史革命文物的基础上,整合苏州革命博物馆、江抗东路活动旧址,以及沙家浜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革命故事“更完整、更丰富”的数字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与数字技术充分融合,带给旅游者不同的红色消费体验,加深红色记忆。
本文总结了国内文博场馆数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苏州革命博物馆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建设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加快数字化人才建设,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能力;第二,增加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化,全力打造红色文创产品核心IP;第三,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深度,开发出消费者满意的数字文化产品;第四,提高红色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的活力,整合红色资源增强旅游者情感共鸣。文博场馆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广度和深度,才能不断满足当代数字消费群体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