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旭
《论语》中描绘的一幅教育图景让我“种草”至今——“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从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为绘就心目中的教育图景而努力。工作十年之后,我走上了行政管理的岗位。我的视野从一个班级扩大到一个年级、一所学校,关注的对象从学生扩大到师生,工作的范围从办公室的服务岗位到教务处的业务指导岗位,再到学校条线管理的领导岗位。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收获成长。
我在管理方面的工作是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菁高中”)党政办公室开始的,当时主要从事协调服务的工作。或许是因为平时默默无闻、埋头工作赢得了好人缘,抑或因为服务仔细、贴心而有好口碑,教师对我很宽容也很客气。我刚离开班主任岗位时,对学生有着习惯性的关注和亲近,也很受学生的喜欢。这让我一度以为,管理只需人缘好、口碑好,经常在一线就能把事情做好。后来轮岗至教务处,做了教务处副主任和年级部主任,我才知道,管理原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南菁高中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二次爬坡时期——学校易地搬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办学绩效出现了些许回落。教师一方面承受着迁校带来的生活不便,另一方面承受着心理负担,士气一度低落。好人缘和好口碑的我也遭遇了尴尬:附和教师的情绪、善意迁就肯定不是明智之举,否定教师、站到他们的对立面,则难以调动教师的热情和激情。
就在我感到左右为难的时候,我看到了学者崔卫平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演讲《为何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她用一颗石子激起的圈圈涟漪来阐释每一个独立思考与行动的人都会对世界中的一个小小角落产生积极的影响。“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她的这番话带着强烈的冲击力,闯进了我的脑海。
我请年级部的教师一起阅读这个演讲材料,和他们探讨演讲对当时南菁高中的意义:抱怨改变不了事实,沉下心去扎实努力,才可能突围!在之后的年级教师会议上,我化用崔教授的话,提出了特殊时期的“学校宣言”:“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我们的南菁;我们怎样,南菁便怎样;我们是什么,南菁便是什么;我们有光明,南菁便有希望!”
这句话在我所在的年级提出来后,反响不错。我又以教务处副主任的身份在全校进行动员,很快得到了教师的认同。其实,教师内心都住着一个不屈的灵魂,也都有着一个朴素的育人理想。一旦灵魂被释放、热情被点燃,他们的创造力就足够让人惊叹——学校教学质量迅速回升并不断突破,持续保持高位运转。
我想,任何一个对学校有感情、对教育有情怀的教师都不愿意看到学校“落魄”,这就有了顺势改变的共同价值认知基础。后来,学校管理中的许多案例也告诉我,当一个集体有共同价值认知的时候,管理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效能自然有保障。因此,要做好学校管理,首先就要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就是无形的旗帜,引领师生朝着目标努力!
南菁高中搬迁后,学校提出建设人文校园、数字校园和生态校园的构想。人文校园有厚重的历史支撑,数字校园有先进的设备保障,生态校园有独特的环境支持。那么,学校内涵发展靠什么立身呢?那时,我是教务处主任兼年级部主任。我常常思考,承担业务指导工作的教务处,离教育教学的本质最近,能做又该做些什么呢?
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如果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当作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一分钟的展示都有厚实的学科基础和现实的生活需求,学生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就一定能够在课堂上落地!这是很有意义的思考。日常的教育生活因为认知的改进、态度的改变而产生新的可能。我想,要在课堂这个教师最熟悉也早已适应的空间里做点文章,教师的生活状态甚至生命状态都可能发生改变。
于是,依托学校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的成果,我提议教师创设自己的“课堂作品”。教研组整合组内教师的课堂作品,形成最有南菁高中特色的课程资源。我们提出让“课堂作品”成为每位教师的品牌课,让教师争取做到在一两篇课文或一两个知识点上,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思路比别人更清晰、方法比别人更高明、呈现的课堂效果比别人更出色。这个想法回应了学校“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师生来发展学校”的发展路径,让教师有了发现问题的机会、研究问题的平台和解决问题的可能。这一发展路径很快成为深受教师欢迎的好路径。
这个路径加快了南菁高中的发展步伐。目前,学校有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项目近20 项,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2019 年至今,每年都有2~4 位教师获评正高级职称;2021 年,4 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目前,南菁高中在职教师中的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受到国家级表彰的教师,省级教育名家、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达到30 人次。学生的发展也同样充满活力:各学科竞赛、科技发明比赛、创新英语竞赛、现场作文大赛等高级别竞赛都有南菁学子的身影,文体活动展示展演、社会实践活动等的参与数量稳步提升。师生发展自然促进了学校发展,南菁高中成为江苏省首批20 所建设立项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之一。
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我想,人是教育的中心,只有当人的发展、进步成为目的,我们才会让资源为人服务,实现人在成长中的逐步完善。比如,我们从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出发,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入手,鼓励教师结合自己所长,为学生开设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学的学术气氛,让教师享受被尊重的快乐;鼓励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的调查分析,在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汇报,让学生了解研究活动、体会研究过程、学会思考分析。当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能力、学术精神逐渐形成的时候,学术性高中就自然而然形成。
2018 年夏天,我走上校级管理的岗位,分管学校德育工作。南菁高中的德育工作有着优良的传统,学生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十八岁成人仪式、校园体育健康节、麦田志愿者等学生活动已经成为省市级的品牌活动。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创新发展,成为摆在我面前的新课题。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主动和有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交流,和有年龄优势的年轻班主任探讨,和学生干部、代表沟通。在一次班主任会上,我提出:“青春很长也很短,关键看心态;青春可‘燃’也可‘丧’,关键看努力;青春能甜也能咸,关键看坚持。”教育就是让青春一直朝向国家需要、个人希冀的方向蓬勃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德育就是要赋能青春成长:引航——引领成长,护航——保护成长,助航——推动成长。简言之,学校德育就是要统整价值、传承文化、激发潜能、健全人格。
我和同事梳理了在学校推进德育工作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交给各年级部分别完成,主导思维是让学生愿意接受教育、主动持续学习,让教育不仅有善意而且有好办法。新一届学生会刚产生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自己提出本届学生会要解决的学生校园生活中的问题,并排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写出评价方案。这样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也让他们有了反思意识,诸如运动文明、就餐礼仪等方面的问题得到很好、很快的解决。学校在此基础上以评选、表彰等机制加以强化,最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事物从外部的打破是一种破坏,从内部的打破则是一种生长。以问题作为管理的发力点,就是以“打破—重建”的方式,构造新的平衡与生长点。教育促进成长,我想,引领师生从内部自主突破,正是管理的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