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单元综合测试

2023-09-13 00:43:18马瑜
关键词:材料

马瑜

一、单项选择题

1.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这反映了()

A.较完善的医疗体系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D.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2.1949年底,新中国的各项主要财政收入由地方政府征收,没有上缴的统一规定,大部分由地方自行使用。中央财政承担着军费、重点建设、救济失业人口及救济灾民的浩大开支,却无稳定的收入来源,造成的巨额赤字,只能依靠发行纸币来弥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

A.采用行政手段打击投机活动

B.运用经济手段平抑物价

C.没收官僚资本充实国营经济

D.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

3.下表呈现的是新中国初期在北京举办的部分展览会的简况。国家举办这些展览会旨在()

A.推动国民经济恢复

B.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C.活跃人民文化生活

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

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

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

5.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有关的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措辞。中国尽可能地强调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从而避免陷入关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一策略()

A.适应了发展周边关系的需要

B.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

C.有助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使中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

6.下图为我国1953年的宣传画,下面的标语是“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作用”。这反映了当时()

A.生产关系变革的探索

B.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C.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

7.1958年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等。这批建筑体量巨大,但从筹建到竣工仅用时十个多月,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古典主义或苏联风格,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这批建筑的建设()

A.说明中国已突破西方的外交封锁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成就

D.表明国民经济恢复已基本完成

8.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精减职工和城镇人口,精简人口主要对象是1958年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到1963年7月,全国减少职工1887万,全国城镇人口减少2600万人。全国职工工资总额,从1960年的263亿元,降低到1963年的214亿元。党和政府此举()

A.有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B.推动了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

C.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确保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9.1964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省的很多企业出现了人员调动、技术援助或整体搬迁的现象,如沈阳东北制药六厂的麻醉药品车间和人员,迁往宁夏中卫县,利用一个下马的铁厂作为厂址进行生产;抚顺铝厂的纯硅车间和人员,迁到贵州都匀,建设成贵州纯硅厂,为机械工业提供纯硅原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说明了辽宁向全国各地援助

B.实现了工业布局的均衡发展

C.是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

D.有利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0.从建国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老挝、柬埔寨五国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62.9%,对第三世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这反映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顺应区域集团化趋势

C.努力拓展外交活动空间

D.大力推動不结盟运动发展

11.自1976年起,中国国家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多次出访国外考察。1977—1978年度的出访活动较1976年增长了27%。从出访的目的国来看,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各代表团重点考察这些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各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该类考察()

A.重视了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B.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酝酿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D.实现了国家的经济转轨

12.上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包产到户”“转换机制”“个体户”“下海”等成为时代“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折射的时代特色是()

A.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

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突破

13.在基本权利的规定上,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内涵,重新调整了基本权利体系,并且增加了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疾公民受帮助等权利。这些调整()

A.突出了主权在民

B.彰显了人文精神

C.构建了法制体系

D.规范了公民行为

14.1990年到1999年间,以《红河谷》《黄河绝恋》《紧急迫降》为代表的中国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实现了真正的商业化、产业化,并充分借助国外最具影响力的好莱坞运作模式,不断构建新的故事模型。这主要得益于()

A.我国已全面融入世界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15.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西方政治家要清楚……现在世界上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地区是发展中国家,还谈不上是重要市场。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在发达国家中间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在此,邓小平旨在强调()

A.中国要重点向第三世界开放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C.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利于世界

D.西方面临严重的市场问题

16.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

A.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圈

B.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C.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D.积极推动亚太经济合作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年,根据地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序幕正式拉开。毛泽东、朱德亲自开荒种菜、纺线织布,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界人士一齐动手,大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在运动初期,部队、机关和学校采取集体劳动形式,农村地区主要是个体劳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部队与农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出现了互助形式,大量的生产合作社也相继建立起来。

——摘编自操国胜《从“生产自给”到“大生产运动”》

材料二 1954年秋天,北京市石景山区党员干部杨华了解到新生政权粮食短缺的情况,联合5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北京市委交上申请书,坚决要求到边疆垦荒:“我们是北京郊区的5位共产党员,我们正式提出申请,请批准我们发起组织一个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边疆去,为祖国多做贡献。不管边疆的风雪多么寒冷,也吹不冷我们劳动的热情。”从1955年9月初到11月初土地上冻,第一批垦荒队员一共开垦了1200亩地。第二年3月,随着第二批垦荒队员的到来,垦荒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到1956年5月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200亩。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这片土地从莽莽荒原变成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把“大荒”变成了“粮仓”。

——摘编自余玮《杨华——飘扬在北方共青城的旗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大生产运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归纳其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垦荒运动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生产建设中所呈现的优良传统。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下面是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有关该提案的投票情况简表。

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针对“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发表的时代背景,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主要外交方针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驱蒋纳我”提案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驱蒋纳我”的实质和直接结果。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在任何国际政治场景中,身份界定是确定两国关系性质的根本前提。只有在明确对方的身份之后,才能够确定双方关系的性质,并以此决定交往方式和制定相关政策。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经历了一段关系良好的时期,在共同应对苏联威胁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合作。1997年,美国政府明确表述了全面对华接触政策,中美承诺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在中美建交20周年之际,李肇星大使发表《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演讲;2011年,中美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特朗普总统执政之后,中美关系跌至谷底,美国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明确了中国的对手身份。在这样一种身份政治的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性、挑战性的大国,将美国过去几十年试图以接触政策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的做法视为战略失误。

——摘编自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认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模式,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工业化。现代化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表示为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摘编自高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猜你喜欢
材料
焊接材料
建筑与预算(2022年2期)2022-03-08 08:40:42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
建筑与预算(2020年9期)2020-10-13 12:06:04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少儿美术(2019年10期)2019-12-14 08:08:34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