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指南
本期内容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新时期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与发展等。
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着重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从考查角度来看,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从国际视野角度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就、从社会发展角度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转型、从中外联系角度考查国际形势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时空隧道
重点难点
一、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①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②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
①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
2.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1)背景
①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2)特点
①计划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3)影响
①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
二、对外开放与新时期的外交
1.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这样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大贡献。
(3)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4)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2.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1)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
(2)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也日益加深。
(3)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非常突出,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
3.当今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
(1)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2)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3)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4)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素养拓展
认识新时代中国扶贫事业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全球减贫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定为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典型例题
材料 中国的扶贫模式是一种基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目标,而不是西方为赢得选举而安抚选民的功利手段;是一种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致富能力的发展意义上的分配制度,而不是西方“托底式”的功利性社会救济。中国的贫困治理用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福利分配方面的政治优势,有力挑战了西方传统的福利国家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方案。
——摘编自《中国贫困治理的世界贡献及世界意义》等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分析中国新时代贫困治理模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
意义: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能力;证明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全球治理贫困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