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禹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我不是药神》是由文牧野导演的电影,于2018年7月15日在中国首映,获得了金鸡百花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以及大众电影百花奖。据猫眼票房数据,该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达到了31亿,豆瓣评分为9.0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约瑟夫·坎贝尔是一位著名的神话学家,他从人类历史中丰富多彩的神话、童话、启蒙故事和宗教故事中,总结出了一种“启程、启蒙、归来”的叙事模型。坎贝尔在他的著作《千面英雄》中提出了一个主题:“英雄的神话”。他认为,所有的神话都在讲述同一个英雄故事,以不同的英雄面貌进行反复传颂。坎贝尔进一步指出,所有英雄故事的表述方式,都可以参照古代神话模式进行阐述。此种“英雄的历程”模式在所有的时空和文化中都有出现。虽然英雄的面貌千变万化,但其基本形式是恒久不变的,其故事模式也大同小异。本文将采用坎贝尔的英雄的历程叙事模型来分析《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
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模型由三个主要阶段构成:启程、启蒙和归来,包含17个子阶段。在启程阶段,英雄接收到内心或外界的召唤,开始踏上英雄旅程,但英雄往往会拒绝任务的召唤。在此阶段,神秘的力量或者强大的人物出现,帮助英雄跨越门槛进入新的世界,面对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
启蒙阶段是英雄旅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英雄开始学习各种技能,提升自我,消除自我执念,体验世界的一体性。英雄还将遭遇来自妖妇的诱惑,需要拒绝偏离正道,接受自身的不完美,超越二元论,最终获得最终的恩赐。
在归来阶段,英雄往往会抗拒离开新世界,返回原来的生活,此时英雄需要借助魔法逃脱内心的障碍,通过外界的帮助重返尘世。英雄需要跨越回归的门槛,克服出世与入世的困难,然后以主宰两个世界的身份回归社会,实现不生不灭、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
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模型描绘了英雄从受到任务召唤、跨越新世界门槛、面对困境与挑战、经历启蒙到最后成功归来的全过程,为我们理解和解读各类英雄故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
文牧野在他的本科毕业作品《石头》和硕士毕业作品《安魂曲》中都运用了道德困境的叙事模式,这两部作品都展示了主人公在两难境地下的道德抉择。在《石头》中,主角需权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与救助一只被抛弃的流浪狗之间的矛盾;而在《安魂曲》中,故事围绕着冥婚主题展开,描绘了一个类似的道德困境:面临妻子和女儿同时遭遇车祸,女儿重伤急需昂贵的医疗费用,如果不卖妻子的遗体,女儿可能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这样的两难困境,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在《我不是药神》中,文牧野把这种两难道德冲突的情形进行了创新变换,描绘了主人公为了救人而不得不违法的境地。是为了保全自己选择自私、面对良心的谴责,还是选择救人而坐牢?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这种英雄的历程,不仅仅是英雄人物与冒险传奇电影乐于展示的叙事模型,在人物成长类型的电影故事中,也可以体现出英雄历程的叙事模型。
程勇在《我不是药神》中的历程,基本上符合约瑟夫·英雄历程的三大阶段和十七个环节。文牧野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把启蒙阶段的内容展开,比例加大,同时在归来阶段,他采用减法策略,使程勇在法庭上发出了乐观的声音,让我们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这给电影的结局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文牧野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对影视从业者、教学者与影视专业学生均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为影视创作与影视教学方法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