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高敏?陈雅
摘 要 随着以5G基站、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建设为代表的新基建发展,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获得了更高效、更场景化、更泛在化的新机遇。论文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新型经验与现有短板,提出“线上+线下”双向场景融合、“资源+信息”多维流通管理的公共图书馆集成式网格化延伸服务模型,并对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实施方向进行了创新探讨。
关键词 新基建;图书馆延伸服务;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大数据中心;智慧图书馆
分类号 G258.2;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02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Extended Servi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Kong Gaomin, Chen Y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frastructure represen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5G base st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 the extended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ies gain a new opportunity of being more efficient, scenario-based and pervasive.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extended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grid extended service model of “online + offline” two-way scene fusion and “resource + information” multi-dimensional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y extension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Library extended services. Supply system of cultural services. Big data center. Smart library.
0 引言
近年來,以5G基站、特高压、高速铁路、充电桩、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成为多领域热议的焦点[1]。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基础设施体系[2]。在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不仅迎来了由数字图书馆迈入智慧图书馆的变革时期,也迎来了实施进一步延伸服务的融合创新契机。
2021年4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也为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指明了多维度的具体方向。规划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资源分配上的共享性与公平性,在用户服务上的精准性、日常化与差异化,在平台升级上的数字化与智慧化,以及在数据管理上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并提出了要推动建立“订单式、菜单式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上云用数赋智”与“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和共享机制”等[3]。
在这一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摆脱单一的线下服务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服务限制,通过创新性的延伸服务触及更广泛的人群,向社区、乡村等基层延伸,以进一步助力文化振兴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并助力打造文化数字化背景下的“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4]”,已成为具备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1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新基建的契合度
近年来新基建所涵盖的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新需求的实现创造了技术可行性基础,使得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图书与图书之间的信息交流或信息资源流通显著加快,信息资源管理效率也显著提高。在新基建背景下,延伸服务变得更具有共建共享性、更智慧化、更具有场景融合性,服务的实现渠道也更为多元化、多维度与高效率。因此,在新基建背景下,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发展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单一技术在图书馆发展变革方向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于5G技术、VR/AR、人工智能等方面在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内部建设方面的动态应用,如各类图书馆机器人的应用、馆内智慧空间的再造与纸电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线上服务平台等[5],向外的场景融合型与平台型延伸服务应用研究较少;二是在新基建融合创新背景下已有了一定图书馆发展整体方向性的研究,杨新涯、罗丽等认为新基建赋予图书馆的三大发展机遇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构、人工智能应用及“数字记忆”建设[6];何林认为新基建将创造和重构更多的服务场景,驱动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特别是场景外拓的过程,图书馆将从知识储存、服务中心向知识分发中心跃进[7];但涉及到延伸服务领域整体性的具体应用模式规划与研究较少。而在关于新基建的整体方向性研究中,郭朝先提出,“新基建”中的“基”与其说是“基础设施”,还不如说是数字化“平台”更贴切[8]。他主张要“以平台思维去构建应用生态系统,促进平台功能丰富与海量使用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8]”因此,加快“上云用数赋智”创建一体化集成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并推进相关基层设施网络平台的触角式网格化全覆盖,以实现平台信息流的线上线下双向流动和高效管理,正是“新基建”带给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未来发展路径的新视角。
区别于单一技术发展对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局部性与内部性影响,笔者认为新基建的整体发展会更倾向于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一体化集成式云平台为载体、更具场景融合性与信息双向流通性的延伸服务创新发展新机遇,将使图书馆的各类业务因新基建所带来的系列变革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在信息资源管理方面,新基建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更具统筹性的资源管理环境与更集成化的管理流程载体,使得信息资源管理趋于电子化、平台化与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使得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有了信息共享的资源基础。比如古籍数字化系列数据库与平臺的运用,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宝贵的古籍资源得以数字化存储、展示与被检索,大大方便了古籍资源的管理与流通,通过共建共享模式让古籍资源“活起来”并发挥出巨大价值[9]。
其次在平台建设与智能技术应用方面,新基建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更智慧化的智能设备与场景更多样化的实际应用,提升了平台建设的场景融合度,更提高了智能技术应用的场景多样性。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图书馆内部的贯通与图书馆服务覆盖的基层网络的连接,“以新技术为支撑,以通信网络为手段,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中心,是新基建保障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首要原则”[10]。比如总分馆体系下的流通服务一体化平台、AI导航机器人与扫书机器人等,都能极大化节省人力物力,使得图书馆延伸服务能深入基层融入用户的周边生活,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最后在用户服务方面,新基建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提供了更泛在化的服务手段与更具参与度的服务场景,使得以“书”为中心的传统被动服务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创新主动服务。新基建的运用让用户服务朝着“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泛在化方向发展,破除了用户获取图书信息资源的时空壁垒,把延伸服务的时空范围无限延展,“实现文献、读者和图书馆人无缝连接、和谐共生。”[11]比如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就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资源,使得用户获取与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无限加快;比如图书馆内部AR展览的出现也显著提升了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等。
2 基于新基建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类型
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图书馆新思想、新观念的容器,也是展示图书馆生机与活力的windows(窗口)”[12]。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广义上指基于读者需求而拓展的动态服务[13],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内涵也在不断拓展,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2.1 内部功能性上的延伸服务
该类型的延伸服务主要偏向于公共图书馆单一个体利用优势资源面向读者端的时空型延伸,指“利用本馆文献、馆员、设备、馆舍、品牌影响力等各种优势资源,为读者提供外延性服务”[13]。实现方式主要为流动服务方式、合作办馆方式和现代网络技术方式等,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延长开馆时间、建立流动图书车、建立图书流通点、“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网上借书、馆员利用馆藏资源形成新知识体系、举办专家讲座、开发读者资源等[14]。
2.2 基层拓展性上的延伸服务
该类型的延伸服务主要偏向于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面向基层图书馆端的单向资源援建与技术型延伸,主要表现为基层图书馆围绕地区中心图书馆形成体系化运行的“总分馆制”[15],和公共图书馆面向农村图书馆、偏远地区图书馆等以项目制运行的公益性书籍定点援建等。比如金陵图书馆在总分馆制下的“一卡通通借通还”实现了全市社区图书馆与流通服务点的书籍通借通还;南京图书馆的文化援疆项目,到2020年援建新疆克州图书馆各类资源达400余万元等。
2.3 多方融合性上的延伸服务
该类型的延伸服务主要偏向于公共图书馆利用多方资源面向多平台进行共建共享模式下的多要素型延伸,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文旅融合、场景融合、跨界融合与数据融合等。比如,招燕飞以云浮城市书吧为例研究了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凸出了其共建共享共用模式[16];齐东鸿基于数据挖掘对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延伸服务进行了研究,以提升少儿阅读推广的智能化与高效率[17];陈几香等关于图书馆设立“军营书屋”阅读空间的实践研究[18],王丽以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创意工坊”活动为例进行的公共图书馆体验式阅读推广探究[19]。同时,利用全媒体时代与新基建技术的应用案例也给了图书馆延伸服务新的应用模式参考,如罗亚泓以Facebook的应用为例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交媒体延伸服务的实践研究与思考[20],孙冬雪也进行了面向融合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研究[21],王茜、张宁归纳了中美图书馆开展“VR+文化”服务的进展研究[22]。此外,在后疫情时代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也保障了读者足不出户就能获取图书馆信息的功能实现[23]。采用更灵活化的模式如直播[24],拓展更新颖的阅读推广平台[25],都是新基建背景下多场景与多要素融合的良好尝试。
3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发展的趋势特征
“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图书馆基础服务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也属于一种动态的概念。延伸服务具有可转化性,它经过演化而成熟,可以变为基础服务。而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2]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利用新技术克服现有困境并谋求新发展的趋势共性呈现出以下特点。
3.1 内部功能性服务呈现出常态化与智能化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与智能化自助设备的覆盖,本属于延伸服务概念内的公共图书馆各类时空延伸性服务,如24小时图书馆、网上借书、电子图书馆等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常态化服务。时代在发展,“图书馆基础服务的范围在慢慢扩大,延伸服务转化为基础服务的步伐也在加快。图书馆基础服务的质量要获得提高,必须将延伸服务常态化;图书馆服务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实践工作中不断开发新的延伸服务”[13]。在新基建模式下,随着数字图书馆迈向智慧图书馆,如图书馆机器人与AR/VR等各类新技术会进一步覆盖与成熟,会使得公共图书馆内部功能性服务越来越智能化,也会使得原先此类型的延伸服务成为未来公共图书馆必备的基础服务。
3.2 基层拓展性服务越来越精细化与网格化
随着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成熟,将文化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中进行精细化服务,寻找服务盲点,开展织网工程,提升服务覆盖面与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大趋势。现有的社区图书馆与农家书屋等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尚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书籍资源与经费的紧缺、基层图书馆的认知度不足、书籍的流通性低、专业运营管理人员的短缺、部分基层图书馆形式主义盛行等[26],新基建模式下推进基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覆盖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双向流动,是真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公平性与均等性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公共图书馆向乡村、向社区、向基层延伸的实践性探索举措。
3.3 多要素融合性服务趋向于场景化与平台化
要在文旅融合、数智融合、媒介融合等多要素融合领域,利用新基建模式探索线上一体化集成式平台与线下的场景化融合应用的强连接,提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覆盖面,提高信息资源流通的有效与有序性。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相关技术发展背景下所做的融合性延伸服务实践,大部分还停留在创新型的点对点之间,尚未由点及面地连接并形成一个全面融合的信息资源流通空间,尚未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信息资源流通管理平台承载起多维度延伸服务的实现,这使得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尚存在多方阻碍难以解决,信息资源不对称、系统重复性开发等问题较为突出。
4 新基建背景下的图书馆“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型
基于目前的种种阻碍,为提升信息资源的流通管理效率与多维度延伸服务的广度深度,笔者从新基建技术特征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多场景融合特征出发,构建了“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云上综合体”的服务模型(图1)。该模型涵盖“下架书籍调配云平台”“电子资源共建云平臺”“阅读推广活动云平台”与“读者用户交流云平台”四大云平台的搭建与打通,以搭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云上综合体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场景融合与“资源+信息”多维流通管理。
该模式基于已有的线下总分馆体系,融合延伸服务的现有成果,将公共图书馆与社区乡镇基层图书服务网点、城市书吧等文旅融合网点、高校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这四大类型图书馆,通过新基建模式的一体化集成式云平台搭建将其打通形成“网格化”延伸服务覆盖网,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共建四大功能性云平台,并在集成式云平台上接入社会力量、基层力量与第三方合作机构,以完成图书信息、活动信息等高质量信息资源的高效流通共享与管理,并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分配,以最大化提升信息资源获取的均衡性与覆盖面。
在信息资源流通方面,该模式需拟打造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体系,以用户为中心发挥“人”的信息创造与信息整理的主动性,力图通过信息资源的双向流动,并实现对抗信息资源的无序性,提高信息有序性和有效性。在阅读推广活动云平台与读者用户交流云平台上拟借鉴豆瓣、今日头条的去中心化信息创造模式打造虚拟数字社区,以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与帮助公共图书馆通过读者实时性建议提高服务质量。在电子资源共建云平台让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各基层图书馆、各级社会力量与读者之间相互连接,大大提升了电子资源共建的广度与深度,并使得用户高效获取海量电子资源。在下架书籍调配云平台上,使得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闲置的下架书籍资源能够再流通,并结合社会力量的捐赠资源进行资源统一再分配,让闲置或捐赠书籍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等书籍资源匮乏的基层图书馆进行需求匹配型的精准化流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提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均衡性。
在服务生态搭建上,该模式拟推广延伸服务流程的“电子化”与“一站式”,让文化服务融入到网格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来,鼓励基层力量与社会力量作为线下实施主体参与进来,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每个要素主体通过集成化一体式云平台进行更深度的连接,打破信息交流与服务对接壁垒,增强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互动。与此同时,通过提供“订单式”服务模式为图书馆延伸服务所涵盖的海量读者提供更精准化、差异化的服务,让读者提升信息辨别能力与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的同时,也能激发其创作与评论积极性,切实参与到公共文化良好生态的搭建中来。
5 基于“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型发挥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数据中心作用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数据统计仍仅限于县级以上公共馆,国内社区图书馆(室)与乡镇(街道)的总体数量尚是一个未知数[27]。与此同时,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大数据统计虽有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实验室等先行性实践项目,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系统化、一体化、自动化的公共图书馆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由此,笔者认为基于“网格化”文化服务模型,可搭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集成式一体化云平台,形成涵盖线下书籍资源与活动资源、线上电子资源与用户行为等信息的双向流动与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将沉淀下海量的高质量公共图书馆文化数据,对公共图书馆与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与未来发展路径选择具备重要价值。基于云平台上存在的海量数据信息,在尊重保护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数据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创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文化服务数据中心(图2),来支撑起智能城市综合体的场景化应用与完成基层图书馆的立体覆盖,以提升信息资源流通的效率与有序性。
目前,在服务基础上,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站(流通服务点)、城市书吧、乡镇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的各类图书馆延伸服务触及点的线下覆盖面已较广,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也较为成熟,新基建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提供了构建一体化平台的可能性。在服务设施上,新基建的发展虽带来了智慧化设备的革新,但各级图书馆间资源差距较大,多数图书馆设备更新换代慢,乡镇图书馆资源更加匮乏,构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网格化云上综合体,有助于在有限的设备经费限制下提升资源流通效率,使新基建的技术红利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在服务方向上,该模式有助于提升信息资源流通的共建共享性、高效便捷性、安全有序性与读者交互性等,更方便满足新基建背景下的各类用户新需求。此外,一体化集成式云平台也能将各个服务节点的参与主体连通起来,并能通过大数据平台精准捕捉读者需求,提升服务上的个性化与差异化。综上所分析,当下所产生的大爆炸式信息,以及无序的信息流,将会通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云上综合体的模式,有望使无序信息流转化为有序信息流来辅助智慧城市综合体的信息决策,并基于物联网、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技术的连接,将图书馆延伸服务云上综合体与整个智慧城市综合体连接,在其中寻找更多的场景化应用模式与创造更多的文化服务新方式。此外,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云上综合体将与基层图书馆、读者用户直接连接,大数据统计的触角将通过平台完成从管理端、服务端到用户端的立体覆盖,扫除现存的基层图书馆视野盲区,便于利用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问题与定制问题解决方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
6 基于新基建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实施方向
新基建下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要切实把握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时代脉搏,在公共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迈入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扩大延伸服务的延展性与提高服务的有效性,我们可以考虑从下列延伸服务实施方向上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改造升级。
(1)在体系管理上进行各级图书馆的权责厘清。首先,明确国家图书馆的牵头作用与省级图书馆的实施主体作用,提升延伸服务集成式云平台建设的一体性。其次,将此前游离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体系之外的部分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等以总分馆等形式纳入进来,避免基层图书馆的多头无效管理,提升延伸服务体系的覆盖度,让“网格化”延伸服务模式有可实施的基层土壤。
(2)在经费管理上进行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各省级图书馆参与的统筹专项管理,避免因人员经费、资源购置费等占用大头财政预算造成的智慧化升级技术经费短缺与地区性两极分化,以提升资源分配上的均等性,并保障相关云平台建设的技术经费投入与活动经费投入来提升云平台建设水平。
(3)在绩效管理上进行科学化的考核认定。第一,将延伸服务体系中的所涉及到的服务主体进行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考核细则的落实程度。第二,对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服务人员进行专项评估与评优,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4)在流程管理上进行规范明确与数字化升级,推动服务主体的上云赋智,推广一体化集成式云平台上的服务流程电子化无纸化操作,消除各大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隔阂,提升延伸服务的实施效率。
(5)在生态建设上进行各大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闭环打通,通过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网格化”延伸服务云平台载体,与社区网格服务点、农村文化站等合作推动“书网融合”服务,加大对基层相关人员的服务支撑,充分调动以志愿者与社会捐赠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提高信息资源的流通共享,共同建设数字化与智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體系生态。
7 结语
十四五规划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与“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两大重要举措。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其中“均等是核心、公益是保障,基本是公益的尺度、便利是均等的前提”,而公共图书馆便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基于新基建去探究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模式,利用新技术设备来打通壁垒,构建集成化、一体化的云平台,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保障“人”和“信息”的双向管理流动,促成“线上+线下”双向场景融合、“资源+信息”多维流通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公共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云服务体系数据中心,以提升信息资源流通的均等性和便利性,或许会是基于新基建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值得探究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张保淑.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3-16(09).
鲍一凡.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3 大方面 7 大领域全曝光[EB/OL].[2023-05-2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64342.
中国政府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3-05-2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3/content_5615106.htm.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3-05-21]. 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2/ content_5691759.htm.
李亚设.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浅析[J].图书馆学刊,2022,44(1):93-101.
杨新涯,罗丽,杨斌,等.论“新基建”赋予图书馆的新机遇[J].图书馆论坛,2020,40(12):95-101.
何林.新基建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动能与服务升级[J].图书与情报,2020(5):111-114.
郭朝先,王嘉琪,刘浩荣.“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3-21.
陆宇婷.用数字化让蒙尘的古籍重获新生[N].文摘报.2021-09-18(08).
周杰.新基建赋能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与融合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8):22-30.
朱爱瑜.纸电一体化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2):7-10,24.
王子舟,白兴勇,黄伟群,等.图书馆延伸服务面面谈[J].图书馆建设,2013(5):47-50,54.
陆红如,陈雅.基于服务效能提升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2):17-23.
吴汉华.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含义与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8(6):21-26.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33(5):4-15.
招燕飞.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以云浮城市书吧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159-160.
齐东鸿.基于数据挖掘的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与延伸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0,42(1):50-53.
陈几香,王彤,刘立平,等.图书馆设立“军营书屋”阅读空间实践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S1):127-129.
王丽.公共图书馆体验式阅读推广探究:以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创意工坊”活动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8(2):40-50.
罗亚泓.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交媒体延伸服务的实践研究与思考:以Facebook的应用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21(10):55-62,69.
孙冬雪.面向融合创新的公共图书馆“多媒体+”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43(9):81-85.
王茜,张宁.中美图书馆开展“VR+文化”服务的进展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0(3):82-87.
魏大威,廖永霞,柯平,等.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中图书馆应急服务专家笔谈[J].图书馆杂志,2020,39(3):4-18.
肖铮,陈丽琴,黄国凡.后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哔哩哔哩网站运营策略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2,41(10):42-48,82.
崔薇,郑聪.后疫情时期公共图书馆网络直播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8):14-21.
王子舟,邱璐,戴靖.乡村民间图书馆田野调查笔记[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242-245.
龚蛟腾,王凤姣,方雯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8:11.
孔高敏 南京图书馆助理馆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南京,210018。
陈 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22-06-16 编校:谢艳秋,陈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