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新 李晓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备学单、共学单、延学单(简称“三单”)作为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开始准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并且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质疑的形式讨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备学单,也称“预学单”“自学单”。在开始新课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制定一份适合的预习计划。学生按照这份计划完成预习。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带着准备和问题进入课堂,使课堂的学习更有方向。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二下“万以内数的读法”时,该课的备学单设计如下:
(1)请你读一读:23、47、60、100。
(2)试着读一读:345、3842、504、7006、800、9000。
(3)上面6 个数中,不会读或者没有把握读的是哪几个数?
练习1,让学生读一读,回忆100 以内的数的读法。
练习2,结合学生的既往经验与实际情况,将万以内的数有选择地进行展示,以便他们可以独立思考。通过完成这个备学单,学生对所要掌握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共学是课堂学习过程的重点,共学单借助问题链,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状支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仍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例,该课的共学单设计如下:
(1)读备学单练习1 中的数时,你是按照什么方法读的?(读数时,从左到右依次读取;60和100这两个数中的0不读出来)
(2)备学单练习2 中的6 个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按位数分:345、504、800;3842、7006、9000;按是否含0 的情况分:345、3842;504、7006、800、9000;按0 所在的位置分:345、3842;504、7006;800、9000)
(3)说说上面哪些数比较容易读,哪些数读起来没有把握,介绍以上过程中得到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先读出一些具体的数并确认100 以内数的读法;再通过试读的环节,迁移到三位数、四位数的读法;最后根据展示分类的结果,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甚至辩论,激发他们的多元思考,最终得出万以内数的正确读法。共学单练习3 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法的认识。这样,学生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共学单共学的过程,既是对知识领会、巩固、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过程。
延学单是一种学习工具,它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学”和“习”、“讲”和“练”进行融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万以内数的读法”的延学单设计如下:
(1)读一读:302、320、3002、3200,3020。
(2)想一想:万以上的数可以怎么读?
上面设计的延学单练习1 中,除了中间有0、末尾有0 的数外,还有中间、末尾都有0 且不止一个0 的万以内的数,呈现了万以内数的多样性,延学单2 的设计,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万以上数的读法密切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对万以内数读法的认识。
综上所述,分别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备学单、共学单、延学单,均依据学情设计。备学单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共学单则是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它可以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延学单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它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三单”的设计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精准,真正使学生受益。通过探究、思考、实践和总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并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诚然,“三单”在数学课堂上得心应手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应得的关注;也应该努力为每个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讨论来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视野来探索世界,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事实证明,运用“三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努力解决问题,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中可以真正实现和谐统一、教学相长,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